基于“好课”改变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
2018-01-03谢智娟
摘 要:学生学习倦怠有多种因素,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倦怠情绪影响很大的,一堂好课往往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防止或降低学习倦怠的情绪,本文对“好课”进行研究,从而预防学生学习倦怠。
关键词:学习倦怠;好课;研究
学生学习倦怠有多种因素,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倦怠情绪影响很大的,一堂好课往往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防止或降低学习倦怠的情绪,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才能改善学习倦怠的情绪呢,笔者经过研究感觉,一堂好课能吸引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看课堂上学生是不是“来劲”。而来劲首先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其次是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会产生学习的强烈要求欲望,把课堂的知识牵到学生的兴趣上;所以我觉得一堂下来,应该是学生脸上一会有笑容,一会是愁眉苦脸,让学生有时感觉到“头疼”。这样有张有弛,学生就会来劲。以物理课为例,我在讲加速度概念时,如果单纯用书上理论讲解,学生一知半解,我举银行存款的例子,只要向银行存,不管存的钱多少,银行总额总是增加的,类推到加速度,只要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不管加速度值增大还是减少,速度总是增加的,只是幅度不同而已,同时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速度达到最大,学生自然能联想到。
二、 看课堂参与情况。老生常谈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客体,那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既要有深度参与,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能让优秀的学生施展才华,也要有广度的参与,对知识面的提升让大家有话说,这样大家在课堂中有事做,自然不会开小差,做别的事了。例如物理课上对于重点的知识点,让学生尽情地讨论,最后让学生说结论,老师再给正确的答案,学生容易记住。如果内容相对简单的,例如直流电中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线性方程等内容,由于有中学的基础,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就安排学生当回小老师,让他们上讲台讲解知识点及注意点,我进行最后的补充和总结,事后调查学生,发现学生都感觉注意点记住了,而且也体会到老师上课、备课的辛苦,后面上课更加要认真听讲。所以课堂中要有闹有静,静闹有机结合。
三、 课堂是知识交流的场所。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往往我们老师喜欢听齐刷刷的“会了懂了”的声音,遇到反面意见有时听而不闻,或者简单说课后再理解一下吧,把学生应付过去了,但是如果我课堂认真听一下不同意见,那么往往激发老师在讲解时遗漏或忽视的地方。例如,我在讲“库仑定律”时,让大家抓住三大点内容即条件、大小和方向来记忆,然后再记住条件是三点即真空、静止的、点电荷等,给出一分钟学生记忆并理解一下,我问大家记住了吗,大家齐刷刷地说记住了,只有一个声音说记不住,按常理我就听而不闻,但是这次我就问那个记不住的同学,结果同学说条件中的三点有問题,通过同学的述说,我明白了有一点没讲清楚即何为点电荷,除点电荷外还有什么电荷。由此我感觉一定不能让学生心理上有唯师或者唯书的感觉。
四、 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对教师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的大部分学生有收效,不管教学内容是生动的还是枯燥的,如果在老师讲解下,好学生有收获,差的学生特别是困难的学生也有提升。
五、 看课堂的生成情况。一堂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备课的,但是备课往往是备知识,更要备人,既有预先设计,但更要随机应变,例如我在讲解“力的正交分解”时,分力的方向再三强调了,让学生上黑板时学生还是错了,但在我预设的时间中,精讲的学生一定能掌握,所以上黑板一定没问题,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时间上来不及了,由此我及时调整,干脆把前面内容联系起来,在复习基础上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是师生情感、思维、智慧互动的过程,是老师心平气和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
六、 看课堂的真实情景。每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个人感觉公开课、观摩课是很精彩的,但这是展示给老师看的,而平时的课堂不可能每次这样出彩,所以每堂课一定是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老师只有在每次课后不断反思,不断与各种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磨合,那么老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老师也能体验作为“导演”的乐趣。老师每次课下课都要进行反思,反思学生的反应,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而且要做摘要,这样以后上课就会引以为鉴,也会触类旁通其他内容的讲解。
对于学生学习倦怠,一堂好课,能影响很多,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尽可能做到优等生能“吃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吃到”,这样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主体,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把兴趣移到学习中来,“好课”是老师精心打磨出来的作品,要花老师的很多心血,“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作者简介:
谢智娟,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