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
2018-01-03云祥
云祥
摘 要 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对犯罪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将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到犯罪心理学的课程体系是犯罪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章首先对进化心理学融入犯罪心理学学科的现有基础进行分析,然后系统介绍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犯罪行为的解释,最后对将犯罪的进化心理理论纳入犯罪心理学课程体系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国内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适应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62
Abstrac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criminal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psychology.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existing basis of integrat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nto the discipline of criminal psychology, then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s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its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finally integrate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crime into the system of crimin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And the role of thinking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rimin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in China.
Keywords criminal psycholog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daptations; curriculum reform
0 引言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某些社会学科(社会学、法学)、自然学科(生物学、病理学、脑科学、测量学)以及介于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1]这就决定了在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这些相关学科中汲取营养。例如在对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释时,犯罪心理学需要依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各种犯罪现象进行解释所依据的理论,也常常是心理学(如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等)、社会学(如差异交往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的理论。因此犯罪心理学所依赖的各个上位学科的发展,必然给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视角。进化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分支,进化心理学带来的看待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崭新视角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犯罪现象。然而,就目前来看,无论国内外,犯罪心理学教科书较少有应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各种犯罪现象的内容。Durrant对国外2000年后出版的19本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教材的参考文献涉及到进化、进化论或进化心理学。[2]而国内犯罪心理学教材则完全没有涉及。然而,我们认为进化心理学在对犯罪心理和行为的解释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进化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主流心理学的一部分。这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教科书将进化思想纳入书本章节之中,以及利用进化心理的研究出版物的迅速增长。虽然进化心理学并没有像进化心理学家Buss所设想的那样彻底改变心理学,并且在行为科学中仍然有关于进化心理学视角和方法的争议,但其带来的丰富的一般理论和实证研究是足以供犯罪心理学家利用的。其次,尽管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视角目前并未纳入主流的犯罪心理学教科书,但进化心理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解释各种各样的犯罪现象:从侵犯,暴力和杀人,到盗窃,药物使用、惩罚和罪犯改造。也就是说,除了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资利用外,还有丰富的采用进化心理学方法研究犯罪和反社會行为的文献可供参考。第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进化理论应用于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促进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进化基础提供了合适的框架。[3]这一观点有助于进化心理学融入主流的犯罪心理学领域。最后,研究者似乎越来越认识到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变量有机地整合进犯罪和惩罚理论的重要性。而人类的进化历史也应作为重要内容,成为这些综合性努力的一部分。基于此,我们认为是时候将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理论视角纳入到犯罪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了。
1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在漫长的进化进程中,人类会反复地遇到一些与生存和繁殖有关的适应问题。具有能够解决这些适应问题的特征的个体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如果这种特征具有可遗传基础,那么促成这些特征发展的基因就会被传递给后代。研究发现即使这个优势只有1%,那么经过几千代后,这些基因便能够完全取代不具优势的基因。[4]在数百万代的进化历史中,帮助个体解决其适应问题的特征通过自然选择而保留了下来。毫无疑问,我们的很多生理特征是进化过程塑造而来的,这些生理特征能够帮助人类解决某种反复出现的与生存和繁殖有关的特定问题。例如,皮肤用来保护其下面的重要器官免受伤害和感染。肺拥有的巨大的表面积和潮湿的膜,可以让人类从空气中提取氧气释放体内的二氧化碳。心脏是一个强大的泵,其作用是将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循环到整个身体的细胞中,带走代谢废物。正如自然选择形成了具有解决特定问题的生理机制一样,它也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偏好,愿望,态度,情绪等心理机制,用来指导行为,以解决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影响生存和繁殖问题。如图1所示,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些适应问题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塑造了人类的心理机制。拥有特定心理机制的个体存活时间更长(因为拥有的心理机制能够帮助他们生存),繁殖得更成功(拥有的心理值机帮助他们寻找和留住配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这种特定的心理机制便被选择出来,成为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是由众多进化而来的、具有问题特殊性的心理机制所组成。人类所有行为的产生都基于这些心理机制和环境输入对这些心理机制的激活(或抑制)。如果没有这些心理机制,人类心理和行为无从产生。[6]诸如抢劫、攻击、强奸、谋杀等犯罪行为,以固有的模式和让人难以忽视的概率发生在所有已知的文化中,因而是人类行为不可分割的子集。由于所有人类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心理机制的参与,而所有的心理機制都源于进化,因而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必然在犯罪行为的产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犯罪行为的进化心理学假设
进化心理学家基于一般进化理论提出了众多解释犯罪行为的具体进化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验证。其中竞争异性资源假设、剥夺型资源获取策略假设和竞争的成本-施加策略假设是典型的代表。
2.1 竞争异性资源与男性犯罪行为
进化心理学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繁殖成功,所有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进化而来的繁殖机器。繁殖成功,创造尽可能多的基因拷贝,是所有生物的终极目的,而其他的一切,甚至生存,也仅仅是繁殖成功的一种手段。因此,竞争异性资源,提高繁殖成功率,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适应问题。由于在长期进化历程中,人类主要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的生育繁殖体系(其实即使在名义上一夫一妻制的现代社会,男性也是通过离婚、再婚等方式,实行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在这样的繁殖体系中,由于部分男性垄断了大量的异性资源,而部分男性基本被排除在繁殖之外,导致男性之间在争夺异性资源上竞争异常激烈。[7]这种男性之间的同性竞争常常会导致较高水平的暴力行为,男性间大量的谋杀行为多是这种同性竞争和暴力的直接结果。Daly和Wilson进一步指出,很多谋杀案件一般都开始于男性之间关于荣誉、地位和声誉等琐碎事件的争执,争执升级是因为他们都不愿意退缩,直到变得暴力并导致一方最终死亡。由于女性更偏好地位高、声誉好的男性,所以男性的地位、声誉与他们的繁殖成功有直接的关系。[7]因此,男性有强烈的动机,竭尽全力地捍卫自己的地位和名誉,所以Daly和Wilson认为男子之间的大部分凶杀行为,目的(基本是以无意识的方式)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地位和声誉,以增加获得异性资源的机会。[7]这样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对男性间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的解释,即攻击、斗殴等非严重的暴力犯罪的目的也是捍卫自己的地位和声誉,以获得异性资源。
而对于强奸行为,与杀人和暴力攻击不同,其受害人是女性,不存在男性之间对地位和声誉的竞争。然而,导致同性竞争背后的心理机制同样能够使男性为获得繁殖机会而产生强奸行为。掠夺性的强奸犯绝大多数都是阶级和地位较低的男性,他们的前景非常渺茫,难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异性青睐,[8]而强奸是这些人获得繁殖机会的有效手段。
财产类犯罪也可以类似的方式解释。由于女性偏好拥有更多资源的男人,那么男性可以通过获取物质资源来提高他们的繁殖成功率。但是,在传统社会通常是老人统治,资源主要集中在年长的人手中。通过合法的手段,年轻男性基本没有机会获取丰富的资源,所以只能诉诸于非法手段。其中一种方法便是盗取他人的资源。所以,驱动男性暴力犯罪的心理机制同样也能驱动男性实施财产犯罪。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部分罪犯不会认为自己的犯罪动机是争取繁殖成功,但这对犯罪的进化心理学观点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进化心理机制是以无意识的方式运行的。在进化心理学看来,男性在某些情境下倾向犯罪是由进化而来的、驱动着男性寻求繁殖成功的心理机制所致。人类自己并不能意识到他们行为动机背后的进化逻辑。
2.2 剥削型资源获取策略与犯罪行为
进化心理学认为在获取生存与繁殖的关键资源方面,人类一般采取三种基本策略。[9]一是资源获取的个人策略(individual resource acquisition),例如独自狩猎、独自采集或独自耕作等;二是资源获取的合作策略(cooperative resource acquisition),例如多人合作猎取大型动物等;三是资源获取的剥削策略(exploitative resource acquisition),即是指通过盗窃、强迫、欺骗、武力、威胁、操作、暴力或谋杀等方式,从他人手中获取资源。剥削策略既可以用于个体,也可以用于群体。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进化出了通过剥削方式获取资源的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是犯罪行为产生内在原因。
Durrant和Ward认为犯罪行为是获取生存和繁殖资源或实现生存和繁殖目标的方法之一。[2]众多跨文化的证据表明,诸如盗窃、男性间的攻击、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性暴力、跟踪和谋杀等行为,在不同文化下都是常见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属于剥削型的资源获取策略。剥削他人的资源是快速获取资源的方式。成功盗窃要比勤奋工作更快速获得资源;性侵犯比长久诚实的求爱过程更快速地实现性接触;杀死竞争对手可以确保迅速获得竞争资源和竞争对手的资源。在某些情境下,使用剥削策略可以有效的帮助个体解决生存和繁殖的适应问题。
2.3 成本-施加策略与犯罪行为
成本-施加策略(cost-inflicting strategies)是指在争夺资源的竞争中提高对方控制资源的成本,降低对方控制资源的净收益。如果对竞争对手造成足够的损害,使稀缺资源的竞争成本超过控制资源的收益,那么竞争对手理性的策略便是摆脱竞争,放弃资源,从而使资源置于成本施加者的控制之下。[10]在资源竞争的背景下,成本施加的策略可能带来的好处将为有目的地使用成本施加作为击败竞争对手的策略创造选择压力,从而使得人类在进化中形成这一倾向。成本施加策略可以对很多犯罪行为进行解释。
盗窃和欺骗可以看成是用来获得资源竞争优势的成本施加策略。通过盗窃和欺骗不仅可以获取他人的资源,占有他人的伴侣,而且还会影响对方的声誉。一个人如果有了容易被盗窃或欺骗的名声,会增加其他人盗窃或欺骗他的可能性,[9]另外,一个容易被利用的人也可能不太会吸引异性的成员。简而言之,盗窃和欺骗是获得繁殖相关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地位)的有效成本施加策略。类似的,暴力伤害同样也可以理解成通过给竞争对手造成伤害,使之失去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相关资源的成本施加策略。
强奸是一项直接以牺牲受害者为代价获取繁殖资源的策略。强奸犯首先可能因其强奸行为而产生后代,成功繁殖。 其次,强奸不仅造成女性受害者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伤害,而且还绕过女性的伴侣选择过程而使其承受适应度代价(fitness cost)。[11]尽管学者们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确定男性已进化出强奸适应器,但民族志和历史记录表明,强奸是人类进化史中反复出现的現象。[11]
3 将犯罪的进化心理理论纳入犯罪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思考
由于当前犯罪心理学学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然是建立在对上世纪80年代学界关于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犯罪成因、犯罪人格、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等概念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争鸣进行总结、对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与对策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课程的体系较为落后,教学的内容也相对陈旧。尤其在对犯罪成因的解释上,现有的教科书仍仅从近端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传统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非系统化的探讨。由于教材中呈现的影响犯罪的因素纷繁复杂,又缺乏系统的内在逻辑,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难以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而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对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当前心理学介入对犯罪行为进行解释的崭新视角。通过采用进化心理学这一崭新的研究工具,国外学者针对众多的犯罪现象,如暴力伤害、性犯罪、盗窃、谋杀、跟踪行为等,提出了许多有着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设,而这些理论假设都能基于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前提(如自然选择、性选择、亲代投资等)推导而来,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因而将进化心理学视角和理论引入犯罪心理学课程关于犯罪成因解释的相关内容中,对于丰富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论、促进学生对犯罪原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随着进化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与成熟,进化心理学家根据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由此推导出的具体进化假设对人类的各种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众多有价值的关于犯罪原因的进化模型和理论,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犯罪心理学非常有必要将这些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纳入到犯罪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丰富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视角,促进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本文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建设项目 “基于进化心理学视角的犯罪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YB18036)
参考文献
[1] 杨波.犯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 Durrant R, Ward T. The role of evolutionary explanations in criminology[J].Journal of Theoretical & Philosophical Criminology,2012.4(2):1-37.
[3] Durrant R, Ward T. Evolutionary explanation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011, 16(5): 361-370.
[4] Nilsson D E, Pelger, S. A pessimistic estimate of the time required for an eye to evolve[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994, 256:53?58.
[5] Kanazawa 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Crime[C] // Walsh A, Beaver K M. Biosocial Criminolog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2009:90-110.
[6] Buss D M.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crime [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Criminology, 2012, 1(1): 90-98.
[7] Daly M, Wilson M. Crime and conflict: Homicide in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J]. Crime and justice, 1997, 22: 51-100.
[8] Thornhill R, Thornhill N W. Human rape: An evolutionary analysis [J].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83, 4(3): 137-173.
[9] Buss D M, Duntley J D. Adaptations for exploitation [J].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8, 12(1): 53-62.
[10] Duntley J D, Shackelford T K. Darwinian foundations of crime and law [J].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008, 13(5): 373-382.
[11] 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M].张勇,蒋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