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在输血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3孟祥瑾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输血实习教学建构主义

孟祥瑾

摘 要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锻炼、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动性”、“情境设计”和“协作支持”。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输血科实习教学,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促进学生对临床输血科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输血 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18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key period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rain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cor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s student-centered, emphasizing "initiative", "situation design" and "collaborative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blood transfusion can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new knowledge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Keywords constructivism; blood transfusion; practice teaching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检验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建构新的认知体系的过程。[1]当前,输血科实习教学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有利于促进输血科实习教学改革,提升临床带教质量。

1 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im),是从欧美国家兴起的当代教学理论,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第一次提出之后,经过各国心理学家的深入探究,得到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2]建构主义提出的认识论、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对教学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義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属性,“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3]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整个教学任务的中心,教师担任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通过运用协作、会话、情境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4]

1.1 强调学生中心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是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点要培养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知识获取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课堂传授,另一方面也是学习者在实际学习情境下,通过学习团队的协作支持,有效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积极主动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获取学科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担当的是信息输送渠道,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5]

1.2 强调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更多的是强调情境内容设计,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一定要结合相关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中,更多地感受到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在课堂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

1.3 强调协作学习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因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立足教学需求,科学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获取到有效知识。[6]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利用相互交流、共同协商和积极辩论,不同的思路、信息和经验汇聚一起,相互碰撞,分享信息,对知识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通过协作学习,师生之间建立了沟通交流平台,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经验被学习小组充分共享,从而促进整个学习群体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4 强调资源利用

建构主义通过设计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寻找信息资源,并且有效加以利用,才能有利于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也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2 实习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主导作用更多一些,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指导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执行的实习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弊端。

2.1 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性

实习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过多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掌握,过多干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既不放眼也不放手,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积极探究。实习安排缺乏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灌输多、启发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不能有效开发,无法在实习中发现自身价值和存在感。

2.2 无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实习模式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学生大多只能在指导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观看工作演示多,实际动手操作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够,不能真正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3 无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当前临床输血医学知识更新快、前沿技术发展迅速,但指导教师对教材某些方面的陈旧和缺如不能及时更正和补充,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群体的合作、沟通和协助,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效采用问题式、探究式、PBL等临床带教方法,导致学生临床思维不活跃,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3 实习教学组织实施

专业实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较多契合点,专业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本专业工作领域中,充分体验实际工作过程,检验所学知识,加深理论理解,提升专业技能,这正是专业实习与建构主义在内涵上的契合点。

3.1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科室高度重视学生临床实习,专门成立带教组,严格按照实习大纲组织教学,制订实习教学计划,明确实习目的、细化任务目标,同时指定高年资老师为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教学管理,并在实习过程中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实习中,由指导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示范,确保学生获取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根据情境要求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进而综合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从操作中了解技术知识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主动获取外界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营造实习过程的情境性

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7]实习内容是真正的工作任务,实习所需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未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帮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输血科实习时间一般安排2周,实习内容分为采血、供血两部分。采血包括血源招募、血液采集、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供血包括血液配型和发放,另外还开展了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和产后检查、血栓弹力图实验。实习学生到科,首先了解采集到发放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定期组织输血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有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案例分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输血科常见实践操作,如血型正反定型、交叉配血、肝炎病毒抗体等。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针对操作目的、流程规范、重难点内容等讨论互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讲解,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加深知识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3.3 突出实习过程的互动性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師的主导性,将教师与学生放到一个平等位置,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习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提升认识高度。此外,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实习生进入输血科后,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分享各自思想,使理解更丰富、更全面。[8]通过师生有效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热情。科室定期组织实习生学习交流会,采取互动式提问方式组织实施,充分收集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和相关问题,科室指导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导学生正确判断、充分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指导教师提出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3.4 突出实习过程的规范性

输血工作无小事,事事关系生死。实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规范化教育,每位实习生进入科室后都必须开展入科教育,包括组织纪律、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实习制度等。由科室教学组长介绍科室概况、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加强安全输血和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此外,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制度,包括实习记录制度和出科考核制度。实习记录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习时间、实习同学基本情况、实习内容记录,包括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出科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题以实习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为主,同时涉及输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操作考核重点是考核学员掌握交叉培训、血型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出科考试由科室领导、带教老师组织实施,学生考核合格方可视为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胡炎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以五邑大学的政务实习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3):109-113.

[2] 倪丽娟,于元元.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实习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51-52.

[3] 王方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1-111.

[4] 陈萍,鲁芳.建构主义理论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9-20.

[5] 申才良.建构主义理论视阙下骨科临床教学实践探索[J].安徽医药,2015(9):60-64.

[6] 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 钟飞,钟向平,许劲松.建构主义在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8):682-683.

[8] 苏青,高乐.建构主义理论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4):101.

猜你喜欢

输血实习教学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浅谈钳工实习的发展与提高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