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

2018-01-03张建仁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原则

张建仁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河道在规划设计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而这不仅为河道功能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限制,更为生态、景观建设带来了困扰,进而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失去动力。针对此,本文从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角度探究河道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相关措施,以期对综合发挥河道功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原则;河道规划设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4.081

0 引言

河道是一个区域内最富魅力的景观之一,它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贴近自然的良好场所。但是近年来,在城市化的推动下,河道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盲目追求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得河道规划设计陷入了困境,如水质污染、季节性断流、河道硬化等问题,不仅削减了河道在区域建设中的实用功能,更影响了生态循环系统,为区域的生态景观建设造成破坏。基于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下,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在河道规划中,应合理平衡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的关系,让河道不仅能够支持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更能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健康的场所。

1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治理与开发并重,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其不仅要具备河道资源开发的功能,更要具备河道治理功能,根据生态环境变化,改善河道质量,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开发。因此,在景观建设中,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究生态建设与工程建设的融合點,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深入分析河道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并利用河道资源创建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形势,让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共同服务于当地民众;第二,可持续发展,河道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平衡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河道的开发与利用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为水质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条件,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景观建设之间的平衡,让河道能够在良性循环系统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三,以人为本,无论是水利工程建设还是生态景观设计,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人类,因此,在河道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有效。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是盲目迎合人类的短期利益,相反,我们应坚持为人类发展负责的态度,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要集合生态、休闲、娱乐、经济发展等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为河道资源的长效开发,让河道能够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不断发挥综合效用。

2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措施

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河道利用、管理效力,提高水资源科学调配水平,还可以确保水质安全,控制洪水,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稳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设计、开发、管理等弊端也不容忽视,如水土保持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督、生态景观缺乏地域特色等。针对此,我们应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措施进行积极探索。

2.1 优化河道设计,保持生态景观的完整性

在河道的规划与设计中,水利工程应充分利用生态景观在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优势,为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提供支持。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生态景观的建设需要建立在生态系统的整体之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维持河道的生态平衡。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生态景观的作用,让其在供人欣赏、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发挥生态保护功能。例如通过河道清淤,恢复水生植被,以提高河水自我净化能力,改善水质;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利用荷花、浮萍等观赏性植物调节水位等。

2.2 融合水利工程项目,体现生态景观的特色

千篇一律的河道规划设计,会让人们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影响生态景观人文价值的发挥,因此,在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中,我们应坚持地域特色,增加特色景观设计,并根据人们的个性需求设计观水、亲水等体验项目,让人们近距离接触自然。例如在规划中,设计者可以在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防洪功能的同时,增加亲水平台,让人们在有效的防护措施中能够融入到水际空间中来;搞好河道周边绿化设计,利用特色植物丰富河道景观;挖掘人文景观,深化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内涵,凸显河道规划与设计的人文性。

2.3 通过项目管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保持水土是生态景观融合水利工程的重要功能。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种植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实现河道边坡绿化,不仅能够改善河道周边的景观条件,更能够发挥水土保持作用,提高景观的生态价值。基于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项目管理应根据河道规划方案设计边坡以及土夹石边坡,利用喷播、植草、护坡等措施,控制河道的水土流失,以煎减少河道淤积,提高水质,改善河道管理质量。

2.4 应用监测手段,强化监管与维护

在当前的河道规划管理工作中,应用监测手段,监测河道水质情况,是提高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的融合管理的必要措施。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相关人员应根据河道土壤、植被、气象与水文资料,建立监督管理侧重点,实时观测河道的植物发展以及水土流失动态,根据河道规划落实监管措施,进而有效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3 结束语

总之,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因素,更要考虑生态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动下,我们应积极探索河道规划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利用河道资源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要为当地居民接触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存平.柳州市防洪堤建设与城市生态景观的协调发展[J].大众科技,2008(09).

[2]蒋建灵.杭州市七堡水闸工程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性设计[J].浙江水利科技,2007(03).

[3]季永兴,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4]罗云洪.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05-206.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