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棱镜下的儿童世界

2018-01-03乔凤萍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树杈棱镜柿子

乔凤萍

在美国的常青藤幼儿园,老师们常常用棱镜方式观察记录儿童。一方面为自己提供有意义的关注点,可有效回应和支持儿童后续的学习探索,另一方面也由此不断提升解读、认识儿童的专业能力。如果,把这些观察记录展示在班级环境,也会给家长提供深入认识孩子的机会。教师的反思,还会支持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真的是一举数得的好方法。

在常青藤实验班,老师们也通过棱镜的书写,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研中的相互分享,可实现多重角度认识儿童的目的,并逐步在团队中形成对儿童的共识,这是教师走向知行合一、团队协作的途径之一。

在这期间,一些大家亲自感受到的不寻常的变化,可进一步证明这种方式的有效性。比如,老师们停留在孩子身上的時间增加了,眼睛看,耳朵听,小本子的速记,手机抓拍录像,就怕错过孩子们有价值的瞬间。这个过程并没那么容易,需要自觉练习,熟练掌握,要对孩子的各种表征有敏感性,才能顺利捕捉并记录。这些记录,已经成为教师每天教研非常重要的素材,在对孩子的反思中,老师的自我主观性慢慢减少,真实的、细节的记录增加了,反思不再是凭感觉的简单判断,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和靠谱的结论。当老师们说出某个孩子的名字,不再只是那个孩子出现,而是代表着孩子形象的某个行为出现了,那是一个生动的、有故事、有细节特征的孩子。

棱镜,是对某一点的观察,可以是一个细节,可以是一个过程,还可以是孩子情绪的变化,孩子间的交流,某个改变或新的尝试。从点上入手细细分析解读,可有效避免表面现象的泛泛而谈,或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在不同时间段的多次观察,以及班级老师在同一时间多维度的观察,通过棱镜,为我们展示出一个曾经被忽视的、不一样的儿童世界。

棱镜:儿童是有能力的探索者,他们敢于挑战未曾经历的事情。

描述:中班小朋友们想要摘到树上的柿子,有三个孩子尝试用轮胎,他们垒起四个轮胎,在旁边也放了一个,想要借此上去,但没有成功。小男孩L和另外一个小女孩找到了梯子,一起搬到树下。L踩着梯子上树,小女孩子帮他扶梯子。L上到了树杈,很小心地双脚交替踩稳,观察高处的柿子,试着够柿子,够不着。重新尝试向上,但很困难,他的一只鞋子掉了,他放弃了摘柿子,而是骑在树杈上,把一个细树枝上的叶子全部拔掉,用光光的树枝玩了一会儿,抽打树上的叶子。这时,他想下来,可他发现从骑的状态重新站在树杈上很困难,但他在尝试,费了一些功夫才站上去,这时他发现了旁边的轮胎,他选择了借助轮胎下去。他在树上转了一个身,试着一只脚够轮胎,有点远,继续调整身体,终于踩到了轮胎,但另一只脚却卡在树杈上。反复尝试,还是出不来,他开始观望,并试着求救“谁来帮帮我”,有的小朋友在旁边看,但没能给出实际的帮助。再试,还是不行,有一点想哭,但还在忍着。他大声求救,希望老师帮他,但老师只是说“你再试试,不行老师再帮你”。他又开始了尝试,终于顺利地把卡在树上的脚拿出来,成功从树上下来。

结论:从上去,到下来,L独立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的爬树体验。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些害怕,但他最终克服并完成了挑战。由此,孩子给我们呈现了非常清晰的内在特征:

1.在挑战中,孩子不是冒失的,也不是没有章法的,总是先尝试,用安全的方式进行,说明他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摘柿子没能做到,是因为远超过自己的能力,他转换了目标去摘树叶,还自由地玩了一会儿,这说明孩子是有变通性的,他不会固执于不可能;

3.在遇到不同情况时,他会判断并作出选择,这次他选择尝试与上来相反的路径,而不是原路返回,说明他更愿意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有挑战未知的意识;

4.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非首先想到放弃,而是反复尝试,只要有可能,希望自己能找到方法,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似乎明白尝试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5.在遇到困境时,他总是先尝试,但尝试中多次失败后,他也会难过,会怀疑自己,这时候老师的鼓励非常重要,告诉孩子,你要相信自己,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支架。也因为这个支架,他重新相信自己,并成功完成了挑战。

爬树挑战对L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出发时他只有一个“摘柿子”的目标,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孩子不知道,但他一直在面对,同时收获着意想不到的成长。在探索和学习中,这一次,他收获了新的自信。而在旁边观察的我们,则更深层地理解着孩子,也由衷地相信了孩子,同时与孩子建立着更本质的师幼关系。

(视频案例来自山东泰安小太阳幼儿园)

猜你喜欢

树杈棱镜柿子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山里的柿子红了
树杈
大棱镜泉即景
大棱镜温泉
来自柿子的烦恼
坐上树杈上的月亮
基于Mathematica改进双棱镜干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