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
2018-01-03刘长辉
刘长辉
最近,笔者对所在乡镇教学点的师资情况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凸显了现在农村师资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令作为教师的我忧心忡忡。
一、各教学点师资情况调查
从以上数据来看,笔者认为农村师资面临如下困境:
1.各教学点95%以上为民师转正教师,师资匹配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教师临近退休,各教学点马上面临无师可用的局面。
2.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点的教师多数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是当时在各村招录的初、高中毕业生,一干就是几十年,教师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甚至有的老师都没有踏出过旗县以外的地方。虽然国家有继续教育,但对他们来说只是应应景、走走过场而已。教育已经迈向现代化,可他们仍然维持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教育状态,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教育现代儿童。稍大一点的教学点即使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只是摆设而已,教师根本不会用。
3.大部分教学点从来没补充过教师,校园里缺少活力。国家虽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但我们看到的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农村师资窘状并没有改变。国家提出要让年轻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但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虽然以乡镇为单位每几年就要补充一些新教师,但补充的新教师基本都留在了乡镇中心校。新补充教师解决中心校的师资问题还捉襟见肘,所以根本照顾不到各教学点。教学点偶尔会分配下去一两个教师,但这些教师也是出于行政被迫,不是自愿,在教学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有机会就想尽一切办法“逃离”教学点。所以,农村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
4.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各教学点原来都是几百人的完全小学,所以校园很大,房舍很多,大部分教学点都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修缮,继续使用。但可惜现在偌大的校园只有几个学生,一两个教师。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巨大的浪费。
二、教学点陷入困境的原因
1.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各村适龄入学儿童寥寥无几,过去几百人的村小现在已经人去楼空。
2.集中办学、撤点并校的实施让农村教育元氣大伤。现在,虽然已经叫停集中办学、撤点并校,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农村教育的真空现状。
3.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择校现象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特别是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以后明显减少。但不可否认,校与校之间依然在硬件建设和师资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有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还是会进行择校。
4.农村教师的待遇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虽然上级部门一直在出台政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但农村教师待遇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相反,农村教师待遇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教师,导致大批农村优秀师资流入城镇。
5.农村离婚率的不断提高,使得各教学点单亲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让农村教育雪上加霜。
三、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思考
1.鼓励年轻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真正让年轻教师下到农村去,至少要做到三个切实:一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而且要比城镇教师有一定的提高;二要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模中的优先地位;三要切实为农村教师在住房、孩子入学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鼓励公立和私立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各村具备条件的人员开设私立教学点,教育主管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给予适当补助。
3.在镇域内实施教师轮岗制度。从城镇学校下派教师去教学点支教,两年一轮换。
4.恢复过去定向的师范教育制度,降低学历层次要求,招生政策向有需求的镇村倾斜。
5.可以尝试恢复复式教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在教师。国家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变,关键看农村教育。希望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师资问题,及早规划,制定政策,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