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上让基础教育解脱培训班的绑架
2018-01-03杨东平
杨东平
重新思考义务教育
我们需要回归初心,就是回到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的层面,重新认识义务教育的价值、功能。是制造学校竞争吗?是打造名牌学校吗?还是其他什么?今天,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从应试教育突围,真正建立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使儿童能够保障睡眠的教育,尤其是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好奇心。
为此,需要重申义务教育的属性和价值。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是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和非竞争性、非选拔性、非淘汰性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保障性、公益性、公共性的教育。所以,现在我们把小升初、幼升小搞得天翻地覆,每个家长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政府治理:重建基础教育的公益性
破除“教育拉丁美洲化”的危险,必须认识“教育市场化”的遗产和遗毒,强调义务教育的保障性、公共性和公益性,避免被资本、培训机构、房地产绑架。
教育公共财政应当倾斜关注“后20%学生”,而不是为优势学校、优势家庭的学生“锦上添花”。很多国家都有面向弱势学生、后进学生的“补救教育”,课后再用两个小时上课,经费和教师都是由教育部单独拨付。
治理小升初择校竞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治本办法,就是“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下放给普通学校。教育部要求下放的比例不低于50%,但是在上海和北京这些大城市远远做不到,也就不到20%。有人提出如果这个比例进一步扩大,譬如扩大到70%,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竞争就消失了,因為上一般的学校进入示范性高中的概率也很大,不见得非要上民办学校。可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的。
更进一步,在已经普及高中教育的特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应该适时地提出“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即将义务教育的概念扩大到高中阶段,取消高中阶段的重点学校,整个基础教育秩序也就稳定了。
改革的理想是适性扬才,多元办学,形成一种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教育生态,从“掐尖”走向“均优”。我们知道世界公认教育质量最好的芬兰,没有考试、没有评优、没有职称、没有绩效工资,但做到了教育质量最好。
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发展
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教育属性和营利商业属性之间怎么平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政策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营利性学校明确以公益性为主,改变现在的学校行为和发展模式。
标本兼治,建立教育培训发展长效机制
就是通过法制、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标本兼治地改变培训机构的行为。这种行业自律希望培训机构自己来做。北京、成都和上海都已经颁布了新一轮的禁令,禁止在小学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但是,是不是应该建立培训行业起码的“底线原则”?譬如不应该对学龄前的孩子教奥数等等。
此外,也要建立具有约束性的社会评价机制。旅游业、餐饮业都有这一机制,有问题可以投诉,投诉的结果就是执法。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的约束,通过法制和行政管理,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教育竞争的新阶段:走向教育创新
我们面临的真正的挑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因而,新的学校竞争并不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竞争,而是创新学校和传统学校的竞争!需要通过源头治理,开展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高品质,鼓励教育创新创业,鼓励多种途径办学,探索建立非营利的学校,从“资本家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
(来源:教育思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