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之于学生阅读,在点燃

2018-01-03王翠琴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浒传课例读书

王翠琴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项目,在我旗开展已经两年。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老师们已经充分认识了实验课题的核心理念,掌握了常用课型及课堂操作流程,重视整合的策略,注重一课一得,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学生阅读非常被动,多数学生得教师牵着鼻子走,自己不愿意主动阅读。在课堂上,学生与传统课堂比只是被动地多读了几篇文章,课下,不得不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应付阅读。学生读书兴趣寡淡,阅读量达不到。造成此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最近观察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几节课,引起了我的深思。

以《景阳冈》一课为例,分析两节课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堂学习目标(即整合切入点)——学习用准确的动作描写凸显人物形象的写法。课堂教学环节,一是学习《景阳冈》一课,设计的问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句子,批注感悟。重点研读武松打虎过程中的动作描写。二是迁移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两篇文章《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设计的问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两篇文章,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段,批注感悟,交流;三是小练笔(某一活动场面或小制作等),学生课上完成并展示;最后推荐课下阅读《水浒传》。

第二节,课堂学习目标(即整合切入点)——我能讲武松(或是《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并能评价我心中的这位英雄。这位老师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两大环节:一是阅读《景阳冈》一课和丛书中对应武松的文章,然后交流评价,并延伸武松其他的故事。二是阅读丛书中其他英雄故事,或是《水浒传》一书中除了武松之外的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然后交流评价;最后要求课下继续阅读《水浒传》,为读书故事会作准备。

第一節课的教学设计,是典型的1+X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突出的语文要素点训练——动作描写,关注一课一得,读写结合。环节流程有板有眼,就整合课来说,无可挑剔,但总感觉有所缺失,是什么呢?教者设计的角度只关注了语言运用技巧,而忽略了本单元作为名著阅读的作用——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以三篇文章强调训练了准确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反复朗读紧扣动作描写的这几个段落,反复强调动作描写的准确。学生表现机械,阅读问题过于简单直白,反复操练,枯燥乏味。单从学生写成的小练笔来看,学生好像掌握了准确的动词运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但如果不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不懂这一点了吗?显而易见,只要学生阅读了,就知道有的段落作者是抓住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其实不上这节课,也能写出要求的小练笔。况且,一节课的训练,学生也并不能游刃有余地掌握这种写作技巧,需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得心应手。而这样训练,教师是就文教文,学生成了枯燥训练的机器,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只知道了要用准确的动词来写人物事件,对武松的命运以及《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命运没有一丝的关注,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趣。学生读名著(《水浒传》)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没有点燃学生的热情,课例学习成了阅读的终点。

第二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一篇到整本书的教学构想,关注了本单元作为名著阅读的作用——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课堂观察来看,五分之四学生手里都有《水浒传》这本书。学生兴趣盎然,读得专注,讲得生动。他们讲述的不只是武松、鲁智深的故事,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以及孙二娘、扈三娘的故事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对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据,并关注到人物的命运。这节课,教师除了重视培养学生讲故事这一能力外,更关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时间读书,给学生时间讲书,给学生营造了交流共同话题的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读书的平台,学生成就感飙升!这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你读我也读,你讲我也讲,这节课我没你讲得好,下节读书故事会上我要超过你。教师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在阅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悟到动作描写的好处以及其他方面展现出的大作家的功底。课例学习不止于教材,教师把课文教成了阅读的起点。

就以上分析来看,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阅读,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者的教学设计没有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的机械训练磨灭了学生仅有的读书热情。像第一节这样的整合课,太过关注语言运用技巧,把课例当成训练的样板,机械的操作,而忽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厌倦语文学习,继而厌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怎么可能主动阅读?没有积极主动的阅读,怎么能达到实验课题的阅读量?没有积极主动的阅读,怎么能实现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没有大量的阅读,语文实践就成了空谈,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没有了途径。由这节课推而广之,反思我们课堂上的很多的整合课,是否都有这样的痕迹?

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而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用心琢磨的。在课堂教学(整合课)中,关注哪些点,才能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通过几年来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会比较有效:一是让课例成为阅读的序曲——从课例出发,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同时期作品的阅读;从课例出发,引发对整本书的阅读;从课例出发,引发同类文章(内容或表现手法同)的阅读等。二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阅读的舞台——课堂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分享的机会,给学生阅读展示的平台,给学生创造同一话题的阅读思维的碰撞,等等。

钱梦龙说:“若能让学生爱上阅读,你便居功至伟。”我们在整合课上,不但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应下功夫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阅读作用——点燃,激趣。让课例学习成为学生阅读的起点!

猜你喜欢

水浒传课例读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我爱读书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课例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