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患者采取双轨教育模式的护理体会
2018-01-03薛平
薛平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开展双轨教育模式,探讨双轨教育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将该院眼科入院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分81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从护士角度和患者同伴角度,共同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完成后,从患者的日常用药和护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康复效果3方面,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眼病患者采取双轨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效果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眼病;眼科;护理;双轨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a)-0134-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致病原因为患者体内高血糖环境可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易对患者眼部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壁造成损伤或血管破裂,从而致病[1-2]。患者若能够合理控制,大部分患者可以摆脱失明的风险,但其致盲率仍长期居高不下,如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3-4],其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眼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尤其患者在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往往会擅自调整用药,造成病的反复甚至恶化。针对此情况,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对81例患者眼科将双轨教育模式融入到糖尿病眼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谓双轨教育模式,就是责任护士和患者同伴,共同向患者开展医学相关教育,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眼科入院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81例作为护理对象。纳入标准包括:①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第3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①非糖尿病性眼病患者;②沟通障碍患者;③未完成完整治疗的患者等。向患者首先介绍双规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患者各39例和42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12±4.13)岁。其中小学学历患者7例,初中~高中或中专患者25例,专科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0.62±5.70)岁。其中小学学历患者8例,初中~高中或中专患者26例,专科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如遵医嘱为患者口服导升明等治疗眼病的药物,稳定血糖和控制血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双规教育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如下:①分析和总结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原因。全体护理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探讨影响因素。如患者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擅自调整用药剂量等;②个性化案例分析。第一环节总结完成后,责任护士以所负责的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其个人的影响因素;③护士单轨教育。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耐心讲解患者个性化的致病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后果,护士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若承受能力较强或者病情较为轻微,护士可以将致病后果尽量夸大,增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压力。相反对于承受能力较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护士则采取鼓励的方式[5];④同伴单轨教育。护士将糖尿病眼病病情相近的患者组成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疾病的治疗方法[6-9]。在患者开展同伴教育的过程中,护士需全程参與讨论,对于正确的方法和意见不加以干预,而对于错误的讨论内容,护士立刻加以纠正,并介绍错误方法所导致的后果,以便于患者理解。
1.3 观察标准
观察标准如下:①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情况。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种。用药和护理依从率为完全依从率和部分依从率之和;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为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量表由调节能力等4个维度组成,患者评分结果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患者康复效果。显效:患者视力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视力测试结果提高4行以上。有效:患者视力有所改善,视力测试结果提高1行以上。无效:与护理前比较,视力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表内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情况比较
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对照组患者用药和护理依从率为79.49%,观察组患者为9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在护理前,2组患者在调节能力等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再次比较,观察组患者调节能力等4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为9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眼病是各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等科室临床上较为的疾病。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只要患者能够做到规范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等病情的发展[9]。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由于初见治疗效果,就擅自调整用药,甚至中断治疗。这对病情的康复带来巨大的負面的影响。
可见对于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康复来说,丰富患者医学知识,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成为近年来护理工作的重点。但以往的健康教育环节往往由护士独立开展,或者部分医院采取同伴教育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教育效果。2者各有弊端,如护士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准确,但由于知识水平和结构的差异,专业的知识术语和方法使患者很难理解。同伴教育虽然可以有效避免此问题,但传递的知识可能并不正确。
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的教育效果,该院眼科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从护士和患者同伴两个角度对患者开展教育,有效的将2种教育方法的优势相互结合,同时通过有效干预的方法,如在患者同伴教育过程中,护士全程参与其中,及时纠正患者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最大限度的丰富患者的眼病相关知识,为患者的规范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宇聪.自拟中药“化瘀复明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100-101.
[2] 葛翠洁.多学科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眼病认知的影响研究 [J].河北医药,2014,36(13):2063-2065.
[3] 丁丹丹,王佳美,王琳,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心理和眼部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2):173-175.
[4] 李燕飞.眼科门诊糖尿病眼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1):64-65.
[5] 孙雪玲等.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7):58-59.
[6] 陆仕英.糖尿病患者眼病术前多形式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2):204-205.
[7] 王驰.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9):160-161.
[8] 苏艳青.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569-570.
[9] 李弢,王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5-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