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18-01-03张浩如
张浩如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要: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图书馆服务要精准确定目标,根据贫困人群的实际需要提供精准的服务内容,加强服务创新,尤其是公益培训服务、特色文化资源服务、数字服务、决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95-0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扶贫工作成为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最艰巨的一个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5年6月,习近平全面阐述了“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1]。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对文化精准扶贫负有重要责任。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服务创新,做好文化精准扶贫,是现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挑战。
1图书馆在文化扶贫方面的强大助力
1.1通过图书馆服务提升贫困人群的信息素养,减少知识贫困
21世纪初,我国经济学家提出了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之外的第三种贫困,即“知识贫困”,直指人们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并强调知识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和脱离贫困最重要的手段,而知识能力的低下既是导致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深层原因,其本身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贫困[2]。图书馆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重要渠道,也日益成为人们进行信息知识交流、学习和创造的重要空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建设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推进,图书馆通过送书下乡、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等,直接将服务送到村、送到户,为文化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2通过图书馆培训服务提升贫困人群在教育和就业中所需要的技能
图书馆负有社会教育的基本职能。作为一个公益的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和其他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有着根本的区别。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尤其是已实现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更没有了进入门槛,图书馆的公益培训能使更多的弱势群体获益,图书馆还具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因此,图书馆培训可为图书馆文化扶贫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面向用户的技能培训已成为图书馆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识字能力、读写能力的培训,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的培训,求职技能的培训等。有的图书馆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专门的技艺培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当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拓宽收入渠道,脱贫致富。
1.3通过图书馆决策信息服务协助政府做出扶贫决策
图书馆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服务,为政府领导和决策者搜集、提供相应的情报信息,发挥参考咨询、智库的功能,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使命。图书馆决策信息服务更能发挥馆员作为信息专家、情报专家的作用,做好决策信息服务也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图书馆的价值。在文化扶贫工作方面,图书馆可以搜集国内各地的成功扶贫经验和本地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以及本地的优势长处和特色产业等信息,定期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帮助政府领导做出科学、适用的扶贫决策。
2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的关键点
2.1图书馆服务目标的精准化
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精准识别并确定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即贫困人群。具体来说,贫困人群指的是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个人发展能力弱的人群[3]。要将贫困人群与非贫困人群区分开来,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识别:一是从客观方面。图书馆可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获得政府提供的贫困人群基本数据,随后对这些目标人群进行详细调研,搜集这些贫困人群的家庭劳动力数量、人口结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资产状况、人均收入、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收入变化等客观层面的信息。图书馆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库,由此确定哪些人才是真正需要幫扶的贫困人群。在文化扶贫工作中,不管是面向读者直接开展的各项图书馆服务,还是面向政府部门开展的决策信息服务,图书馆都需要精准地指向贫困人群,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消除贫困为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和帮扶。二是从主观层面。即图书馆不仅要了解贫困人群的客观不足,还需要了解贫困主体的心理特征,包括价值观、认知、能力、意志等。《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明确指出,贫困不应仅从物质资源的匮乏上找原因,还需要从贫困主体的主观思维上加以认识[4]。在文化精准扶贫中,被扶助对象的主观意愿是很重要的因素,图书馆应优先扶持、帮助有进取的心态和坚定脱贫的意志,在风险认知方面较为恰当,在提升自身能力方面表现积极的贫困人群,由此形成典型示范作用,通过优先解决一部分人群的贫困问题,带动更多贫困人群建立积极主动的脱贫心理,即扶贫先扶志。
2.2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精准化
文化精准扶贫需要提供精准的文化扶贫服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主要是通过图书馆服务提供文化扶贫的内容,即信息知识资源,这与其他实物补偿式的扶贫显然不同。文化扶贫的精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这一点出发,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精准化就又是一个关键。
首先,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应精准满足文化扶贫对象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加强文化扶贫工作,但有的地方收效甚微,有的农家书屋提供的图书等资源难以满足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或者更新不及时导致获得的信息知识过时,或者所藏资源结构与农民需求存在偏差,缺少真正有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图书资源。从当前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来看,农民最需要的是有关致富方面的信息,其次是获取其他信息,第三是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5]。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当地贫困人群的具体情况,增加农家书屋中脱贫致富方面的书刊等资源,并及时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图书馆服务内容还应精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导致贫困的因素不仅仅是人本身,也受限于外部环境,如物质资源、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贫困人群在脱贫致富时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进行文化扶贫时,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还需要与当地文化资源相匹配,发挥已有或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确保开展的项目、提供的建议具有可行性,在实施后能够真正提高贫困人群的发展能力,切实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
2.3图书馆服务形式的精准化
精准地提供图书馆服务也很关键。从文化水平看,由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广泛、长期地实施,贫困人群大多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文盲、半文盲较少,但同时也很少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贫困人群的信息知识接受方式多为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书报,或是通过人际传播。从数字化利用来看,城乡差距十分明显,贫困人群基本上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缺乏上网的条件和技能。因此,在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服务时,图书馆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注重图书馆服务形式的精准化,在贫困人群及其所需的扶贫资源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便利渠道。
一方面,图书馆服务需要依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贫困人群熟悉、常用的设施和方式开展起来。目前,图书馆文化扶贫服务的主要方式有讲座、展览、送书下乡等。有研究显示,在湖南省部分贫困县中,看电视是居民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每天看1~3小时电视的居民多达81%,而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参加过文艺体育活动的只占2.5%,在村级图书室借阅过书籍的只占1%,多达80%的农民闲暇时间都在小卖部、茶馆或其他地方打牌消遣[6]。因此,图书馆可与电视台加强合作,利用电视传播扶贫信息,播放扶贫节目;在小卖部、茶馆等地设立图书流动点或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居民参与力度。另一方面,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贫困地区的信息获取渠道通常十分闭塞,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保障都很缺乏,尤其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分薄弱,严重阻碍贫困人群获得所需信息。因此,文化扶贫应该大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结合图书馆服务来说,重点是加强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实现服务全覆盖,让即使居住在偏僻地区的贫困人群也能方便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3加强图书馆服务创新,实现精准文化扶贫
3.1以贫困人群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化扶贫,加强服务精准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创新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图书馆扶贫工作的最终服务目标是贫困人群,最终任务是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为实现这一任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应坚定地以满足贫困人群需求为导向。具体来说,精准的文化扶贫服务应做到精准地了解、掌握贫困人群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基于贫困人群的需求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预判,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解决方案,开展的图书馆服务要满足文化扶贫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3.2针对教育和就业创业所需技能,加强公益培训服务
在公益培训的创新方面,图书馆要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宣传的有效性、内容的专业性和对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面向贫困人群的培训,应着重提升贫困人群在教育和就业创业方面所需的各种技能。在这方面,图书馆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图书馆面向无家可归和领取社会救济金的人,提供了多媒体和信息使用技能培训,还帮助他们拓展简历内容并申请工作;斯里兰卡开展的“Nenasala电子图书馆计划”主要针对居住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全国最贫困居民,为增强他们的数字化素养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提供了计算基础技能教学、网络获取信息的指导和广泛而多样的当地相关知识[7]。
3.3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特色服务
根据文化部等7部委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在实施范围的839个县中,含民族自治地方县426个、革命老区县357个、陆地边境县72个[8]。这些贫困地区鲜明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有待挖掘和开发,图书馆应根据这些贫困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和民俗民风,搜集、整理、开发相应资源,在传承并保护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活力,深挖其中所潜藏的发展价值,做好开发利用工作,推动其品牌化发展,由此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帮助当地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如: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开发了“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数据库,保护当地红色文化遗产,并撰写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决策咨询报告[9],对“武乡红色旅游八路军文化节”的顺利举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地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4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数字服务
和传统服务方式相比,数字服务具有很多优势,对文化扶贫的精准化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应大力采用合适的数字化和现代化服务手段,为贫困地区提供数字服务。目前,面向贫困人群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贫困人群提供数字服务的最大挑战在于,大部分县级以下的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都很薄弱,致使数字资源无法畅通到达贫困地区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需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建设,夯实基础,为图书馆数字服务创造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逐步完善相应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图书馆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贫困人群拥有的电子设备和网络覆盖状况,因地制宜地提供实用有效的数字服务。
3.5提升图书馆决策信息服务能力,加强智力支持
近年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从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化部等7部委《“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对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根据这一系列文件精神,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文化扶贫政策,而图书馆可以为这一工作提供强大助力。决策信息服务是当前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工作,应促进其常态化发展,做好“两会”服务和专题信息服务,及时为政府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应主动承担相关科研工作,对扶贫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提供可行性建议。
4结语
“十三五”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关键时期,而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以“精准”为原则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加强服务创新,为脱贫攻坚大局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2017-08-24].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6 01/03/t20160103_8019081.shtml.
[2]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1.
[3]王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38-42.
[4]高考,年旻.融入贫困人群心理特征的精准扶贫研究[N].光明日报,2016-04-06(15).
[5]王红茹.农家书屋建设满足农民需要的途径探索[J].学理论,2013(25):198-199.
[6]邓子纲.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N].湖南日报,2016-09-01(08).
[7]国际图联.所有人的渠道和机遇:图书馆如何促进联合国2030年议程[EB/OL].[2017-08-29].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02673.
[8]杜洁芳.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EB/OL].[2017-08-29].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22878.
[9]董沛文.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浅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4):140-141.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