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转换与戏剧对白翻译
——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两个中译本为例
2018-01-03王胜男王占斌
王胜男,王占斌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话轮转换与戏剧对白翻译
——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两个中译本为例
王胜男,王占斌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术语,是戏剧文体学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为戏剧对白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话轮转换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话轮构建和话轮分配,对于保证人物对白自然灵动的动态效果和持续性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张廷琛和王朝晖、梁金柱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话轮构建和话轮分配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对比,探究出张译本相对更适合舞台表演的原因在于其灵活地运用了话轮转换策略。
话轮构建;话轮分配;《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舞台表演
一、引言
对话只是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家可以在其他部分使用他自己的语言,以提高全书的艺术性。对话实际上是剧本的全部,因而戏剧家必须使对话具有艺术性。”[1](P475)俞东明说:“戏剧人物之间对话是戏剧文学的主体文本,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语言方式,这并不排斥在戏剧中使用独白、对话语言形式以外的舞台场景描写以及作者有关剧中人物的言行动作身势语等的说明这一类辅助文本,但它们毕竟是第二位的”。[2][P101]戏剧对话不仅能表达人物自身的想法、心理活动引起外显的戏剧动作,还能促使对方做出相应的应答反应,这样双方相互作用、促进才能推动剧情的不断发展。Aston和Savona认为,“戏剧对白的模式是话轮转换系统,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色不断互换。也就是说,现在的说话人将会成为下一个听话人,以此类推”。[3](P52)在戏剧对话分析研究中,话轮转换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论依据。然而,国内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语料分析的研究为数不多,利用话轮转换系统来解释戏剧译本可表演性的相关论文更是寥若星辰,据统计,中国知网上相关论文大概五篇左右,其中,最具权威性的便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晓霏、毛瓒和冯庆华的《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一文。文中,作者分析了英若诚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对话轮转换策略的灵活运用,给本文提供了很多启示性的思路。鉴于话轮转换系统理论对戏剧对白极强的解释力,本文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戏剧译本可表演性研究,继续挖掘话轮转换理论对戏剧对白翻译的指导意义。通过探究译本的话轮转换策略使用情况,有理有据地推断出张译本更适合舞台表演。
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译介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他的作品是一场悲喜交加的精神之旅:强烈的戏剧冲突、悲情的人物、悲剧的情节,让人在唏嘘不已的同时思考人生,得到精神的升华。[4][P84]《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晚年的自传性剧作,被认为是奥尼尔最伟大的作品,1956年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首演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与其早、中期的成功作品相比而言,《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舍弃了曲折的情节和新奇的表现手法,主要凭人物形象打动观众。同年,该剧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并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剧分四幕,时间是1912年8月的一天,地点始终是在蒂龙家消夏别墅的起居室里。这个剧本主要写家庭日常生活琐事,既无激烈的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又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凭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期为人交口称赞。[5](P201)
在《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一文中,郭继德将奥尼尔的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22-1949年,“其间有21部奥尼尔剧作被译成了中文”,第二个时期是建国后的头 30年(1949-1978年),“中国的奥尼尔研究‘热潮’似乎一下子‘销声匿迹’了,我国这个时期的奥尼尔戏剧研究‘停滞’,几乎成了一个‘空白’阶段”,第三个时期是1979-2010年,“奥尼尔戏剧研究和剧作翻译的‘第二次浪潮’来了”,[6]《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翻译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高潮。本文选取年代跨度较大且较为成功的两个译本(1988年张廷琛,2015年王朝珲、梁金权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在话轮转换视角下剧本的舞台表演适宜性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三、话轮转换系统
话轮转换是控制会话交流中会话参与者的话语分配、话语流动以及交流顺畅的重要机制。从19世纪六十年代以伽芬克尔(Garfinkel)和萨柯斯(Sacks)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开始致力于对自然会话的分析,与传统话语分析借助问卷调查、脱离实际语料的方法不同,他们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实际生活中录制的会话材料基础上,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民族方法学。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话语的组织受某种机制所控制,并于1974年提出了话轮转换模式,也就是从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方式中发掘会话结构的规则。这种话轮转换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话轮构建部分和话轮分配部分。[7](P700-707)[8](P296-303)
(一)话轮构建 顾名思义,话轮构建控制着话轮的语言长度和组织特点。就戏剧语言而言,由于其受到舞台表演的限制,需要考虑到演员的发声气息、对白与动作的衔接搭配、观众的接受度等因素,语言单位通常较小。翁显良认为,译者在处理人物对白的时候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是“原文雅,译文也要雅;原文俗,译文也要俗。”对于原剧话轮转换的处理,也是力求与原剧保持一致。[9](P37)因此,对于戏剧翻译而言,基于两种戏剧语言文化系统的差异,话轮构建中的话语长度、语言特色便成为巨大的挑战,译者不仅要遵循原剧创作时的话轮转换的规范和制约,同时还要在译本中遵循译入语话轮转换的制约。下面我们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第二幕第一场开场凯瑟琳和艾德蒙的对话为例,简要论述译文话语长度和语言特色对戏剧可表演性的影响。
CATHLEEN
With garrulous familiarity.
Here’s the whiskey.It’ll be lunch time soon.Will I call your father and Mister Jamie,or will you?
EDMUND
Without looking up from his book.
You do it.
CATHLEEN
It’s a wonder your father wouldn’t look at his watch once in a while.He’s a devil for making the meals late,and then Bridget curses me as if I was to blame.But he’s a grand handsome man,if he is old.You’ll never see the day you’re as good looking-nor Mister Jamie,either.She chuckles.I’ll wager Mister Jamie wouldn’t miss the time to stop work and have his drop of whiskey if he had a watch to his name![10]
张译本:
卡斯琳(没话找话说,像熟悉得不得了一样)威士忌在这哪,马上要吃中饭了,是我去叫你爸爸和詹米少爷,还是你去叫?
艾德蒙(头也不抬)你去吧。
卡斯琳你爸爸也真怪,也不看看表。饭一迟了,他可恨死了,那布里基特就又来骂我,好像是我弄迟了似的。不过他可是标致人呢,就是老了点……[11]
王、梁译本:
凯瑟琳(絮絮叨叨,没有尊卑规矩)喏,威士忌我就放在这里了。马上就要吃午饭了,是我叫你父亲和詹米少爷来吃午饭呢,还是你自己去叫?
艾德蒙(头依旧埋在书本中)你去叫就好了。
凯瑟琳我就不明白你的父亲为什么就不看看时间。每次吃饭总是为了等他而推迟,因为这事毕妈总是会骂我一顿,拿我当出气筒。你的父亲年纪这么大了,可是依旧这么英俊,我想你这辈子也不会有他这么英俊……[12]
以上是女佣凯瑟琳和艾德蒙少爷之间的简短对话,从例文标记处我们可以看出,张译本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话语长度和语言特色,对于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人物性格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You do it”为一个三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小句,张译为“你去吧”,不仅忠实于原剧,还表现出艾德蒙爱理不理的语气;而王、梁将其译为“你去叫就好了”,显得较为繁琐,使原本简单的对话复杂化,也不符合戏剧语言简练的特点。再如“if he is old.”一句,张译为“就是老了点”,紧扣住原剧的语言风格,表现出凯瑟琳对泰伦老爷的一丝丝仰慕和惋惜;王、梁译为“你的父亲年纪这么大了”,读起来冗长而拗口,不仅可读性欠佳,而且因其缺少转折连接词,使读者或观众领会到些许不符合人物当时心理的言外之意——嫌弃。这样一来,在语言长度和语言组织上,王、梁译本较为欠佳。
(二)话轮分配 话轮分配即发言权的分配,也就是一个话轮向另一个话轮转换,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1)目前说话者可以通过提名、代词、称呼语,或者用手指、眼神等指定下一个人说话;(2)下一个说话者自我选定。根据话轮分配规则(turn allocation rule),话轮转换通常出现在话轮过渡关联位置上,即新旧话轮交替的位置。[13](P77-78)在戏剧对白中,话轮分配策略通过对话轮顺序、话轮独占、话轮打断等控制,有效地反映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折射会话参与者的性格特点。其中,TRP的处理至关重要。在戏剧翻译中,基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话轮交替过程中的TRP是译者关注的焦点。[14](P115)
表一 张廷琛译本(1988)话语标记语统计表
四、两译本话轮转换策略对比分析
戏剧语言集表演性与可读性于一体。话语标记语作为戏剧对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观演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话语标记语作为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对于读者或听者实现对话语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15](P101)要使剧本的台词在舞台上活得起来,“有来有往”,自然畅达,译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恰当使用非常关键,在呼唤、应答、感叹中引领观众进入剧情,洞察人物内心,并通过礼貌用语等日常口语中的特殊句式,反映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保证人物对白、故事情节的自然流动,使舞台气氛充满艺术活力。[14](P111)本文选取张廷琛译本与王朝晖、梁金柱合译本进行对比,从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和话轮关键词的选择角度,通过话轮转换的抽样分析,探究适合舞台演出的译本典型特征。
(一)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对比 话语标记语是戏剧翻译批评和评价体系中又一个重要的标尺,为人们认识、理解戏剧翻译语篇提供了“一套基本的工具”。[16](P67)通过使用恰当的话语标记语,充分发挥其在戏剧对白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人物间矛盾更加显化,为观众理解把握剧情提供有效帮助。
下表选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人物间矛盾开始激化,人物性格显露较为突出的第二幕第一场进行抽样分析,对两个译本中呼唤语、感叹语/语气词、应答语、礼貌附加语以及插入语等话语标记语分别统计。
表二 王朝晖、梁金柱译本(2015)话语标记语统计表
话语标记语的灵活运用、话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戏剧对白的翻译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戏剧适合表演的一个重要保障。恰当的话语标记语使用,一是有助于保证演员之间言语交际的自然衔接,语意通顺,从而提高其可表演性;二是有助于观众对演员对白的理解及对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领会,增强其可接受性。[14](P118)从以上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译本都使用了许多的话语标记语,但在数量和种类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总数上,张译本为194个,王、梁译本为154个,相差40个之多,种类上,张译本共91种,王、梁译本共74种,相差17种。很明显,张译本较之王、梁译本使用了多样的话语标记语,并在数量上也略胜一筹。
(二)话轮“关键词”的确立情况分析 在话轮转换系统中,转换关联位置对于原剧和译剧而言同等重要。对于戏剧译者,充分认识原剧中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将影响译文能否地道流利地传递出原剧的情境。[17](P767)处理好话轮转换及情节发展中转换关联位置,对于增强戏剧表演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考察“关键词”的使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抽样分析,第二幕开场一段:
CATHLEEN
And here’s another I’d win,that you’re making me call them so you can sneak a drink before they come.
EDMUND
Well,I hadn’t thought of that——
CATHLEEN
Oh no,not you! Butter wouldn’t melt in your mouth,I suppose.[10]
张译本:
卡斯琳 我还敢再打一个赌,你让我去叫他们,肯定想乘他们没来偷偷摸摸咪上两口。
艾德蒙得了,我可没想——
卡斯琳哦对了,你不会!我恐怕奶油到了你嘴里都化不了呢。[11]
王、梁译本:
凯瑟琳 那我再跟你打个赌,如果是我去叫他们吃饭的话,在这个时间之内你就会在他们没来之前自己偷偷先喝一杯。
艾德蒙咦,是这样吗?说实话我还真没想到这。凯瑟琳你骗谁呢,你会没有想到,谁信呢![12]
以“well”一词的翻译为例,张在选择well一词的汉语表达时,悉心照顾到了上一话轮的结尾“我还敢再打一个赌,你让我去叫他们,肯定想乘他们没来偷偷摸摸咪上两口。”,为了更有力度地反驳卡斯琳,译为“得了”,简短有力,也为下文卡斯琳“接话”提供了条件。王、梁译为“咦,是这样吗?”,失色不少。“Oh no,not you! Butter wouldn’t melt in your mouth,I suppose.”一句,张将其译为“哦对了,你不会!我恐怕奶油到了你嘴里都化不了呢。”,呼应上文,话语之间严丝合缝,具有十分理想的戏剧艺术效果。相比之下,王、梁采取了意译的方法,并省译了“Butter wouldn’t melt in your mouth,I suppose.”,这样一来,不大符合凯瑟琳女佣身份的说话语气,省译的部分减少了讽刺意味,失去了些许戏剧的味道。张译顾全话轮转换中衔接问题,对TRP的处理优于王、梁译本,有效地构建了自然流畅、干脆利落的戏剧对白,增强了戏剧的现场效果。
五、结语
话轮转换系统中的话轮构建和话轮分配对戏剧对白翻译的指导意义可见一斑。戏剧翻译中,根据故事情境和人物关系,灵活恰当地使用话语标记语,处理好转换关联位置,对于实现戏剧翻译文本的舞台表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廷琛译本无论从话语长度、语言风格,还是话语标记语及TRP的灵活处理上,都更适合舞台表演。事实上,剧本写成时,剧本对白就是可念可演的,因此,译者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保留这一特征。这也启示我们新兴译者要像老一辈翻译家们学习,使得更多更好的外国戏剧真正地走上中国舞台。
[1]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俞东明.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J].浙江大学学报,1996(01):101.
[3]Aston,E.&Savona,G.Theatre as a Sign-system:A Semiotics of Text and Performance[M].London:Routledge,1991.
[4]王占斌.《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希腊神话元素与尤金·奥尼尔的内心世界[J].四川戏剧,2016(06):84.
[5]奠自佳,苏 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浅论[A].廖可兑主编.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郭继德.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12(03):81-82.
[7]Sacks,H,Schegloff,A.&Jefferson,G.A.A Simplest Systematic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04):700-701.
[8]Levinson,Stephen C.Pragmatics[M].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9]翁显良.千面千腔——谈戏剧翻译[J].中国翻译,1982(05):37.
[10]Eugene O’Neill.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M].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
[11](美)尤金·奥尼尔著,张廷琛等译.外国当代剧作选(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12](美)尤金·奥尼尔著,王朝晖,梁金柱译.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3]任晓霏,毛瓒,冯庆华.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1):77-78.
[14]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15]冉永平,莫爱屏等.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6]Schiffrin,D.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 Mahwah,New Jersey,2003.
[17]任晓霏,冯庆华.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Turn-taking and Dramatic Dialogue Transl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WANG Sheng-nan,WANG Zhan-b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300134)
Turn-taking is a core term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As a central concept in stylistics of drama,it provides an ide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 new angle for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dramatic dialogues.Th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atic of turn-taking-turn construction and turn allocatio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dynamic effect and continuous interaction of the discourse.This paper selects two versions of“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Zhang Tingchen’s translation and Wang Zhaohui,Liang Jinzhu’s version.This paper will adop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urn construction and turn allocation.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Zhang and Wang,Liang’s versions indicates the reason why Zhang’s vers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stage performance is that its flexible use of turn-taking strategy.
turn construction;turn allocation;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stage performance
H315.9
A
1674-0882(2017)06-0076-05
2017-08-20
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多维视角下的奥尼尔研究”(TJWW15-020)
王胜男(1991-)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占斌(1965-)男,陕西吴起人,在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戏剧,文学翻译。
〔责任编辑 冯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