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学情 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8-01-03

成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情经验分析

分析学情 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武汉市第一中学 王少华

老师们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讲的已经很详细很清楚了,学生也说听懂了,可是他们在作业或考试中还是错误频频,原因何在呢?”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读的一篇感触颇深的童话故事《鱼就是鱼》。

有一条鱼,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只能在水中生活的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了他在陆地上所看到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做了想象中的表征,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

其实故事中的青蛙就好比我们的老师,鱼好比我们的学生。青蛙认为他表述的已经很清楚了,鱼自认为它也明白了,但显然鱼的认知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因为鱼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认知新事物,青蛙简单的讲授对它作用不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中用特大字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是对学生学情了解的一部分。一切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层把握的基础之上,脱离学情的教学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

一、学情分析有哪些内容

1.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有明显的差异。如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理解《函数》就比较困难。学生注意力的深度、广度和持久度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需要借助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去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需要用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灵活把握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再者,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差异性,教师也要有差别对待。开展教学时,对于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兴趣可将兴趣和教学充分的结合;对于学生的不良兴趣就要因势利导,而不能迁就或者一味放任自流。

2012届武汉市文科状元李蓓刚进高一时数学每次测试成绩只有六七十分,文理分科后来到我班,在进行班级学情调查中,我了解到,她虽然学习习惯好,上进心强,但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还停留在对初中知识的记忆和解题的模仿上,缺乏应有的思维总结。结果是做了很多题,但思维能力没有提高。她的这种情况在班上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种学情,我设计了问题导学案,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的讲解、提问,到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小结,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哪怕思考的时间长一点,哪怕思考的结论有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思维的过程,才能记忆牢固、理解深刻。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就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完成。在这样一种思维的引导下,很快李蓓对高中数学学习有了感觉,成绩也稳步提高。同时在我的及时肯定和鼓励下,她的信心不断增强,数学成绩不断上升,直到高考139分。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这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实践知识、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生的经验就是教学的起点。教学中,概念的提炼,特点的发掘,能力的培养提高这一系列过程,教师只有利用好已有知识经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譬如在开展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备课:一备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学科知识,二备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生活经验,三备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方法上也可以灵活多样,如正式的单元测验、摸底考试、问卷调查等,非正式的抽查或随机提问等。这样,教学中,当学生出现知识经验不足时,教师除了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外,还可以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改变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家庭环境及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而班级整体班风学风对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班级,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课堂气氛则较为沉闷的班级,却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了也会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产生趋同倾向。面对这些情况,教师除了承担传统的知识传播者以外,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数学教师更应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具体学情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老师,进而喜欢数学。

4.学生学习能力程度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面对学生这种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如何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呢?首先教师要分析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然后,老师还需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经过深入分析后,因材施教,以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5.学生学习方法、习惯

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笔记、课后复习整理思考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等。在学习方法习惯上,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种个性差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应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这时,教师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课堂观察,敏锐捕捉这种个体差异的相关信息。方式上也可尽量多样化,如通过抛出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作为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情分析,虽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但是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2010年我校以数学高考成绩147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徐录然同学在介绍自己学习经验时说到一个细节,试卷评讲课时,很多同学是边听老师讲解边订正错误,老师评讲完了,同学们也订正好了,而她是评讲前先订正错误,分析原因,留下疑问,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思考,课后再认真订正、总结。

二、案例

1.《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第一课导入部分)

教材是以古代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为例作为开篇引入的。我们很多教师也都按这一事例照搬引入,但发现学生兴趣不高。在随后的公式推导中,也未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因而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原因是什么呢?此案例虽经典,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当今的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对麦子的质量、全国乃至全世界小麦产量没有太多的知识经验,所以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当然效果不太好!如果我们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下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再这样引入,学生就会很好理解,后面的环节也就水到渠成了。或者我们把背景资料稍作改变,把麦粒换成一分硬币,学生的潜意识的好奇心会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探究热情也会空前高涨。笔者曾尝试此方法,学生居然探究出了除课本之外的另两种求和方法,还对264-1的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例:设不等式mx2-2x-m+1<0对于满足-2≤m≤2的m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这是我们老师在高一就会给学生讲的经典题,通常给出的解法是:

令 g(m)=mx2-2x-m+1 即 g(m)=(x2-1)m-2x+1<0,∵g(m)为一次函数∴对于满足-2≤m≤2的m值g(m)<0都成立,可得,即,解得的取值范围

本题的关键是构造关于m的函数然后把函数转化为所求即可,此解法过程简洁,思路巧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很少学生会用此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为什么呢?关键是我们老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去思考,没有有效地开发和选择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设计一系列富有联系和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初步感知,逐步领会,再到灵活运用的过程。

阶段1:把题目作为课外思考题提前给学生,学生一般会用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知识入手,但会遇到困难,期望老师给予帮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阶段2:教师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迁移,进而理解此方法。

如:问题(1)你了解一次函数图像和一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图像和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吗?(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图像给出结论)

问题(2)什么是变量,y=mx2-2x-m+1中,谁是变量?(大多数学生认为是x,可表示为f(x)=mx2-2x-m+1,进一步会遇到困难,为什么我们不能把m看成变量?)

问题(3)构造关于 m 的函数 g(m)=mx2-2x-m+1,问题转化为关于m一次不等式g(m)=(x2-1)m-2x+1<0对于-2≤m≤2的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很容易得到我们老师希望的上述解法)

阶段3:变式巩固

变式1 设不等式mx2-2x-m+1<0对于满足-2≤x≤2的x值都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把条件中x和m互换,则可用构造关于x的二次函数图像或分离参数法求解)

变式2 设不等式mx2-2x-m+1<0对于满足m≤2的m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可构造关于m的函数转化为关于m一次不等式求解,若是把m≤2变为m>2呢?)

阶段4:选编部分相关类型习题,加深对问题的核心理解,让学生自己在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中把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过程是知识的再回忆过程,更是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注重所讲例题、习题的迁移、类比、拓展。只有基础知识得到充分夯实,在反反复复地练习中掌握思想方法并能熟能生巧,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4.测验后了解学情分析问题

测验后学生自己分析试卷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完成以下表格:

题号知识点满分实际得分失分失分原因分析(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运用、非智力因素失分等)思维过程的反思与启示1 2…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试卷失分原因和老师批改试卷发现的问题,既帮助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增强信心,又通过学生了解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为教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情分析,使考后评讲试卷更有针对性,并为以后教学提供改进方向。如在学生答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讲评中,首先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对学生不断的激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试卷失分出错的原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揭示出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启示

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了解分析学情为基础,只有充分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才会落地生根,根基稳固;因为教学目标就是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入手,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以了解分析学情为依据,教学内容的分析必须包含学情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否则教学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以学情分析作为落脚点,如果教学策略的实施中缺少了学情分析,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只有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才能落实讲解、操作、练习、合作等各个环节,避免流于过程难以落实。总之,学情了解分析就是要具体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因为这样检验教学成果才有标准。它不仅是学校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内容。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学情经验分析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经验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