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标题隐喻认知研究
——以《高级英语》为例

2018-01-03芸,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喻体相似性

林 芸,刘 芸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课文标题隐喻认知研究
——以《高级英语》为例

林 芸,刘 芸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基于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结合《高级英语》课文标题和内容,讨论了《高级英语》课文标题呈现的隐喻类型,引发了对课文标题深入理解的思考,发现对《高级英语》课文标题进行隐喻研究,可以提高对艰深文章的认知能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增强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高级英语;课文标题;隐喻

一、引言

《高级英语》课程本身的“高难度、大容量、强素质”决定了思维能力对于教学《高级英语》课文的重要作用[1]。《高级英语》课文深奥难懂,标题往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理解好标题可以促进对课文的深度把握,提升对语篇连贯的理解,高屋建瓴地领会文章的构思、材料组织、写作技巧等等。从认知层面分析课文标题,可以有效促使思维、理解的大跃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搜索了CNKI从2007-2017十年间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高级英语》标题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尚为空白,人们更多地关注了新闻标题的认知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视角理论出发,研究《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隐喻思维,以期能在《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中探索更多的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本课程的质量,增强教学的深度性、广度性、趣味性。

二、关于《高级英语》课文标题

标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灵魂”,具有高度概括文章主旨大意、标志主体、暗示作者行文思路等作用,作者总是围绕文章的标题展开一些必要的写作活动的。因此,文章的标题反映了文章的内容,但是不同的标题反映文章内容的程度、方式和效果不同。

《高级英语》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掌握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做事实性、批判性、鉴赏性阅读的能力。它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和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应是《高级英语》课程的重点目标。研究课文标题对提高阅读、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高级英语》课文标题是从高难度、大容量的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能概括和统领整个文章的概念或者命题,对全文内容和主旨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吸引读者注意。因此,以标题为切入点,围绕标题对课文进行梳理可以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从而优化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能力,增强阅读能力,创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提高理解文章的素质。

隐喻和转喻在《高级英语》标题中大量存在,读者要认识课文标题对整个语篇的统摄作用以及其意义建构过程,就必须了解标题中隐喻和转喻背后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标题。本文就将在认知语言学视域理论框架下,通过个案,分析《高级英语》标题中隐喻现象(转喻现象将另文再述),从而揭示出《高级英语》标题的意义建构过程。

三、关于概念隐喻理论

(一)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 Johnson[2]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颠覆了人类自亚里斯多德以来一直把隐喻看作是语言修辞的传统认识,把隐喻上升到从思维、认知方式的角度去研究它。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认识到隐喻的认知作用,认为人们应该从《诗经》中学习一种引譬连类、触类旁通的隐喻思维方式,他甚至告诉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说不从诗歌中学习那些隐喻的联想思维方式,就不具备在正式场合中论说发言的权利。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从根本上是概念性,是以一种事体去认识和理解另一事体,即是从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去认知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基于相似性或是创造相似性在两概念域之间建立联系。

王寅(2007)[3]477提出了隐喻的五位一体认知机制,诠释了隐喻意义在认知主体、本体、喻体、喻底、语境五种因素动态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认知主体有了认知能力,具备了想象力,掌握了推理,就可建立触类旁通式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学会和丰富隐喻表达的方法,发展隐喻推理能力。在获取隐喻意义的过程中,认知主体起着绝对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隐喻的基本运作机制是从源域喻体向目标域本体的单向映射,汪少华(2017)[4]指出隐喻的映射包括四个基本过程:映射都是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源域中的各种关系会被映射到目标域的各种关系;源域中的属性会被映射到目标域的属性中;源域中的知识会被映射到目标域的知识中。但源域中的各种关系、属性、知识只能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地映射到目标域,目标域中的特征制约着源域中的关系、属性、知识等特征能够映射其上。映射在目标域上的各种关系、属性、知识等特征是认知主体将本体和喻体并置一起后,进行一系列推理和分析,发现或是建立其适合当下情境的相似性,就获得了喻底。换言之,喻底是始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矛盾对立,止于二者之间的统一即认知主体通过想象里构建的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喻底的发现或建立必须适合当下情境,这里的当下情境是指语境,语境对确认和理解隐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与上下文意义一致的喻底才能被理解为隐喻意义。同时,语境还会直接影响到隐喻的隐含意义的程度性。我们将隐喻的五种因素总结以下,即为认知主体将属于不同概念域的本、喻体并置一起,在特定语境之下,发现或是建立二者的相似性,获得喻底,从而产生隐喻意义。

认知语言学就隐喻与相似性关系视角把隐喻分为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基于相似性的隐喻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容易发现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创造相似性的隐喻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很难发现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需要认知主体(往往是诗人和作家)通过主观去发现,发挥非凡的想象力,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在无穷事物之间捕捉到相互联系,建立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二)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王寅(2006)[5]认为,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客观环境、组织世界知识的一种有效的认知方式。它可以决定语篇的生成连贯,在组织一个语篇时可以以一个或数个概念隐喻为参照点来组织言语,这一个或数个概念隐喻就能成为语篇取得连贯的心智基础。卢卫中(2006)[6]指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一隐喻用法构成一个语篇单位的基调,然后其喻标意义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被细化、深化,这样就从语言使用的深层意义上将语篇衔接为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了连贯的整体意义。

四、《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隐喻研究

(一)《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隐喻类型

1.《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显性隐喻

《高级英语》有些课文标题具有明显的隐喻特征,如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六课“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就是明显的隐喻用法,是指马克·吐温为所处时代的美国社会代言,他的人生和作品真实地映照出他所处时代的美国社会:马克·吐温充满冒险的、令人兴奋的人生经历映照出美国作为一个年轻国家以及当时普通美国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予他机会熟识各种各样的人性、地方习俗以及方言,这些都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映照了他所处时代的真实的美国社会。所以,无论作为人或是作为作家,他都和美国社会一同成长,正如马克·吐温从青涩走向了成熟,美国社会也从渐渐成长为一个富强的国家。

概念隐喻“马克·吐温是美国社会的镜子”可以解读为从纵深看,马克·吐温一生的成长经历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从横向看,马克·吐温工作的变化对应了所处时代社会的大事件。这个概念隐喻图例如下:

再比如,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一课课文标题“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蕴含了Hurricane Camille是一个需要直面的敌人,文中所反映的内容也正是如何与像敌人的Hurricane Camille作斗争,整个大语篇的所有内容统摄在概念隐喻“飓风是敌人”之下,实现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构建了语篇的有机统一。“飓风是敌人”概念隐喻的解读如下:飓风是一种自然灾害:飓风产生于热带海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温暖的海水是它的动力“燃料”,一般伴随强风、暴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对民生、农业、经济等造成极大的冲击,是一种影响较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敌人指互相仇恨而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包括①企图使某人或某事受到损害,或企图推翻使某人某事遭到损害的人。②互相仇恨而敌对的人或敌对的一方或多方。③敌人是主观上存在敌对意识或企图使某人遭到阻碍的事物。飓风有等级分类:根据最高持续风速、风暴潮、中心最低气压、潜在伤害等标准将飓风分成若干等级。敌人有劲敌、弱敌之分。防御飓风可以提前进行准备工作,远离海岸,躲进坚固的避风所。对不同的敌人有不同的防范措施。

显性隐喻通常是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因为这种隐喻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并理解,和人们的经验生活密切相关,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往往容易显现。

2.《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隐性隐喻

和标题的显性隐喻相比,有些标题看上去不具有隐喻特征,需要我们在深入透晰理解课文之后挖掘文章的内容,发现文章潜藏的隐喻内容,从而提炼出一个隐喻,比如课文“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这个标题仅仅是一个词组而已,但课文的整个大语篇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一个概念隐喻:英国人的未来是一场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可做如下诠释:未来像战争一样有很多决定于胜负的因素;未来像战争一样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未来似战争一样有其目的性;未来似战争一样决定于各种力量的较量。在“英国人的未来是一场战争”这个特定的概念隐喻中,战争的场所发生在所以英国人身上;战争的双方是英国人的特性(Englishness) 和现代商业广告推销(Admass);战争的目的是确保英国有一个有前途的未来;战争的有生力量是能够左右英国人的特性(Englishness) 和现代商业广告推销(Admass)斗争胜负的英国工人、坚持英国人的特性(Englishness)而拒绝现代商业广告推销(Admass)的男男女女、较为安静且目光远见的年轻人和不抛弃自己英国人的特性(Englishness)的政治领袖。

整个概念隐喻的构架可图示如下:

由图示可以看出,决定英国人的未来的诸多因素本身并没有自显出概念隐喻“英国人的未来是战争”的特征,能够发现这一概念隐喻的认知主体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认知能力,才能在“英国人的未来”和“战争”之间建立相关性,找到二者之间的种种相似性的联系。所以,隐性隐喻往往属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因为这种隐喻的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需要认知主体的较大认知努力才能构建出相似性来,这种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隐藏的、潜在的,需要认知主体积极主观去发现,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二者之间捕捉到有时候可能是稍纵即逝的相互联系,以建立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二)《高级英语》课文标题的隐喻理解

标题隐喻不同所反映文章内容的程度、方式和效果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对不同隐喻的理解。Lakoff & Johnson(1980)[1]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本体性隐喻,主要意在帮助分析隐喻意义形成的过程和方式,因此,对于《高级英语》标题的隐喻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二位学者的隐喻分类思想,将课文标题隐喻归纳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以明晰一个标题隐喻是如何建构和统摄整篇文章的内容。

结构性隐喻是指隐喻中的喻体始源概念域的整体结构可以系统地投射到本体目标概念域上面,这样本体就可以按照喻体的整个结构来系统地理解,这样的结构性隐喻也可以看作是根隐喻,在此之下衍生出很多的具体派生隐喻。结构性隐喻对于人类概念系统的形成、认知世界的方式、日常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也会约束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结构性隐喻“Argument is war”中,“战争”概念域的概念可以系统地映射到“争论”概念域上,产生以下一系列的具体隐喻:

His argument came under attack.

His argument was shot down.

He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

She won the argument at last.

She abandoned the argument to her opponents.

She was busily engaged in an argument.

......

方位性隐喻是运用表示空间概念的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来理解、组织另一概念系统。空间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最基本的概念范畴,把时间空间看成物质存在及转化的框架,人们将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转化为空间概念来理解。汪徽(2016)[7]指出,人类非常擅长用空间来思维,因此把非空间问题转化为空间问题已成为人类基本认知技能之一。

本体性隐喻就是用关于具体的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比如将抽象的概念喻说成具体的物体,从而使后者的相关特征映射到前者上,这样的隐喻包括实体和物质隐喻、容器隐喻以及拟人隐喻等等。

五、结语

隐喻是人们对语言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思维方式, 涉及源域和目标域,源域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的过程。隐喻具有认知力和概括性,使抽象变具体,还能不断丰富语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本文研究了《高级英语》课文标题隐喻的类型和如何理解的问题,发现对《高级英语》课文标题隐喻研究,可以提高对艰深文章的认知能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增强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1]张汉熙. 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一、二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王寅.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汪少华. 基于语料库的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构架隐喻模式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王寅.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研究,2006,(6):6-12.

[6]卢卫中.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2006,(1):13-18.

[7]汪徽. 政治演讲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6,(2):27-37.

[8]Fauconnier, Gile.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UP.1994.

[9]Halliday, M. A. 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10]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1985.

[1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2]Lakoff, G.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13]Lakoff, G. The Political Mind: Why You Can’t Understand 21st Century Politics With an 18th Century Brain [M]. New York: Penguin,2008.

[14]Lakoff, G. &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15]Langacker, R. W. Discourse in Cognitive Grammar[M].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2-22. 2001.

[16]McCarthy, Michael.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UP. 1991.

[17]Ostman, J.O. Construction discourse: a prolegomenon [A].Ostman, J.O&M.Fried. Construction Grammar: 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 [C]. Amsterdam: Benjamins, 2005. 121-144.

[18]陈冬纯. 选择就是意义——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35-40.

[19]黄思纯. 认知视域下英语商业新闻标题隐喻研究——基于China Daily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3):43-47.

[20]李雪.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词汇研究[J].外语学刊,2012,(4).

[21]梁溪. 多模态网络新闻标题的意义建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4):25-31.

[22]王天翼. 汉民族“历史”隐喻认知观透析[J].外语学刊,2010,(2):31-35.

Research on the Text Title ofAdvancedEnglishArti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

LIN Yun, LIU Yun

(College of Trade and Busines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While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metaphor in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ypes of metaphor in terms ofAdvancedEnglisharticle titles and their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This study finds that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gives a sound appreciation to the article, a solid promotion to cognitive ability and a strong increasing to summarizing ability.

AdvancedEnglish; title of article; metaphor

2017-10-10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改项目(JG2015005)

林 芸(1973-),女,四川达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H315

A

1674-344X(2017)11-0019-05

陈君丹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喻体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