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学庵笔记》中的“靖康节物”

2018-01-03扬之水

寻根 2017年6期
关键词:宜春宜兴

□扬之水

《老学庵笔记》中的“靖康节物”

□扬之水

《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靖康纪元果止一年,盖服妖也。”所谓“服妖”,不过是历来变乱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反思”,通常诿过于原本无辜的微物,同书卷三提到的妇人鞋之“错到底”、竹骨扇之“不彻头”,也是这一类。其实,所举诸物并不仅仅风行于靖康初,也不仅止于京师,却多是贯穿两宋,如作附和语,那么是“风流成谶”。而这一段记述留给后人的题目,则即由此入手考索两宋流行的若干节物以见时代风俗。

春 幡

春日系缀幡胜簪戴于首的风习,晚唐五代已经流行,入宋更盛,并且纳入礼制,朝廷颁赐贵胄百官的春幡通常出自文思院的制作,而以质地不同区别尊卑,见《宋会要辑稿·礼六二》“节赐”一节。

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岁时风俗部》“春幡”条云:立春之日,“今世或剪彩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缕金银或缯绢为之,戴于首,亦因此相承设之。或于岁旦刻青缯为小幡样,重累凡十余,相连缀以簪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正月里的风俗故事,曰“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所述朝廷故事,于北宋人题咏中屡屡可见。如司马光《春帖子词·皇后阁》“宝胜金幡巧斗工,彩花腊燕和风”;梅尧臣《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近臣头上黄金胜,殿前拜赐东风应”;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又孔武仲《立春日》诗,题下自注云“是年幡胜方赐馆中”。事都在靖康之前。

◇ 春幡(宜兴北宋法藏寺地宫出土)

◇ 宋墓石刻局部(合江博物馆藏)

南宋犹然,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中的立春纪事,与《东京梦华录》大抵相同。陆游《立春》诗曰“采花枝上宝新”,《人日》则曰“春已陈迹”,句下自注:“前一日立春。”两诗均为绍熙五年(1194年)春作于山阴,“宝”“春”,乃同一物事。杨万里《秀州嘉兴馆拜赐春幡胜》云“彩幡耐夏宜春字,宝胜连环曲水纹”,而李邴《小冲山·立春》“玉冷晓妆台,宜春金缕字,拂香腮”(词调名《小冲山》实即《小重山》,此首又见毛滂《东堂词》),却又是流光闪烁的佳人插戴。“宜春”“耐夏宜春”云云,均指幡胜所著吉语。

朝廷将幡胜颁赐百官,民间也自行制作。绢帛之类难于存留,今可见到的实物,多为发现于佛塔地宫的金银幡胜,原是善男信女的供养物。幡胜每著吉语,适与礼拜佛陀祈福消灾的心愿相同,大约是原因之一。江苏宜兴北宋法藏寺塔基出土镂花银春幡一枚,春幡中间一方用于装饰吉语的牌记,上覆倒垂的莲叶,下承仰莲座,吉语牌上打制“宜春耐夏”四个字。银幡背面墨书“符向二娘舍银番圣一首,乞囗囗家眷平善”,“番圣”应即幡胜。杨万里所咏“彩幡耐夏宜春字”,仿佛此物。四川合江博物馆藏一方宋墓石刻,图案是端坐在椅子上的盛妆妇人:如意云肩下挂着项牌,腰系方胜纹锦带,头顶一只大凤,两侧各一弯卷云纹簪子,簪首缀幡。虽说刻画得不甚精微,但幡首下覆的倒垂莲叶以及幡脚的坠饰也都不曾忽略,特别还把簪首系幡的三股线索表现出来。“彩缕儿花枝小,凤钗上、轻轻斜袅”(《岁时广记》卷八引无名氏词句),其时流行歌曲中的俊句可为此作赞。

◇ 金叠胜(麻城北宋石室墓出土)

“幡胜”之名,其实是个合成词,即春幡与胜,原是两项物事。春幡造型如信幡,便是幅面为纵向的旗帜,旗上着字。胜的造型渊源则是织机构件,逐渐演变为菱形花样。胜若用作悬坠,自须如幡一般上有提系,也要下有璎珞流苏之类方觉谐美。如此,便是幡胜,即如宜兴法藏寺塔基出土自铭“幡胜”的一件,在这里,幡与胜是合二为一了。但幡与胜分开来作为两个名词,依然还可以保持各自的独立。

◇ 宜春耐夏银叠胜(宜兴北宋法藏寺地宫出土)

◇ 琉璃叠胜(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

◇ 长命富贵银叠胜(宜兴北宋法藏寺地宫出土)

前引司马光《春帖子词》“宝胜金幡巧斗工”,又南宋史浩《喜迁莺·立春》“最好是,看彩幡金胜,钗头双结”,宝胜与金幡,彩幡与金胜,所云幡和胜自是二物。宋祁《春帖子词·皇后阁》“迎春宝胜插钗梁,拂钿裁金斗巧妆。上作‘君王万年’字,要知常奉白云觞”,范成大《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已把‘宜春’缕胜,更将‘长命’题”,是春胜也或如春幡一般着吉语。湖北麻城北宋石室墓出土一枚金叠胜,宜兴法藏寺塔基出土“宜春耐夏”与“长命富贵”镂花银胜各一枚,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琉璃叠胜一对,前两例可称“金胜”,也可当得“宜春缕胜”,后一例则不妨冠以美称曰“宝胜”。至于“迎春宝胜插钗梁”的方式,前面举出合江宋墓石刻中妇人系幡于簪首,是其一。此外,还可以用钩挑的办法,出自浙江临安杨岭宋墓与德清武康银子山的银镀金并头瓜果簪,簪子背后的簪脚上方都另外做出一个小钩,此钩并不具备插戴的功用,那么当是用于悬挑宝胜金幡(此系一同观摩实物时王宣艳提出的推论)。而银子山与银簪同出的正有两挂银镀金龟衔心字幡胜:两个填了四出花的同心幡胜合成一个镂空三叠胜,口衔银环的一只小龟伏在叠胜中间,方胜底端一溜三个小环,下面系了同心结的一个心字缀在小环里,方胜两边的花结也各以小环垂缀流苏。从式样来说,它是幡与胜的合一。岳《浣溪沙·即席和徐守元宵》“胜子幡儿袅鬓云。钗头绝唱旧曾闻。江城喜见又班春”,与此景物差合,而幡胜正可以自新正戴到上元。胜的使用又似乎更为宽泛,亲王娶妃往礼中也有涂金银胜、罗画胜,数量以二十合、百合乃至二百合(盒)计,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三》“亲王娶”一节。

◇ 银镀金并头瓜果簪(临安杨岭宋墓出土)

◇ 银镀金并头瓜果簪背面(临安杨岭宋墓出土)

◇ 银镀金并头瓜果簪(德清银子山出土)

总之,幡与胜可以在名称上合一,也可以在形式上合一,然而仍不妨分开来各自独立为二物,这几种样式均同时流行于两宋。而《老学庵笔记》中列举的“春幡”,该是把这些都包括在内的。

◇ 银镀金龟衔流苏心字幡胜(德清银子山出土)

灯毬

不久前,我在定州博物馆看到一件定州北宋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金花银瓶,瓶腹绕一个另外打制如同提梁一般的游龙,瓶盖原有钮,但已残失,就在残失处挑出一根弯了几弯的银竿,银竿中腰弯出一个小环,环下悬缀一顶四周垂系银坠的伞盖,银竿顶端的小钩上一挂四个下垂银坠的小球。从银瓶的造型和功用来说,挑在瓶顶的银竿以及绕身的游龙应该都不是银瓶的原配,很可能是入藏塔基的时候凑在一起,而悬缀在银竿上的饰件也是两件物事。似可推定下垂银坠的一挂小球便是插戴于簪钗的“灯”,正所谓“灯笼大如枣栗,加珠茸之类”。因此也可认得宋代图像中相应的插戴,如泸州博物馆藏一方宋墓石刻,图案是抱持碗的女侍,头戴冠,冠子一侧插花枝,一侧插着云头钗,钗首悬挑一挂灯。宋人笔下的蜀地上元盛况也可用作它的补景。庄绰《鸡肋编》卷上:“成都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游赏几无虚辰……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他可知其费矣。”《全蜀艺文志》卷十七录宋冉居常《上元竹枝歌和曾大卿》三首,其三曰:“珍珠络结绣衣裳,家住江南山后乡。闻道使君重行乐,争携腰鼓趁年光。”所谓“使君重行乐”,乃指成都主政者因每年自正月二日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例行主持遨游宴乐,而得“遨头”之名。《老学庵笔记》卷八云:“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此风亦始煽于北宋,苏轼作于元五年的《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句有“遨头要及浣花前”,其下自注:“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插幡戴胜固不以主仆为限,乃至这一人间喜乐也教它不为生死所阻隔,因此会将这一形象用于墓葬石刻。

◇ 宋墓石刻局部(泸州博物馆藏)

◇ 金花银瓶( 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 艾虎 (宜兴北宋法藏寺地宫出土)

◇ 艾虎(江苏宜兴北宋法藏寺地宫出土)

◇ 青玉艾虎佩(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藏)

◇ 青玉艾虎佩(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藏)

竞渡与艾虎

放翁所云“竞渡”“艾虎”,也是通贯南北两宋的端午节物。“艾虎钗头映翠翘”(王仲修:《宫词》),“绿窗纤手,朱奁轻缕。争斗彩丝艾虎”(晁补之:《消息·东皋寓居》),这是北宋人云端午故事。南宋刘克庄《端午纪事》也道“儿女纷纷夸束结,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又南宋赵长卿《减字木兰花》句云“欲问归期,来戴钗头艾虎儿”。宜兴北宋法藏寺塔基出土一枚“鎏金银卧虎纹佩饰”,系用扣合在一起的两枚银片制成,一面镂作密叶环抱的一弯折枝牡丹,一面打作伏在山坡草丛间的一只虎,顶端穿了一个小环用于系缀,底部可以开合。这一枚佩饰,应即端午时候的“钗头艾虎儿”。靖康之后,它依然是令人爱怜的端午节物,南宋赵长卿《减字木兰花》:“阳关唱彻,断尽离肠声哽咽。酒已三巡,今夜王孙是路人。 此情难说,莫负等闲风与月。欲问归期,来戴钗头艾虎儿。”艾虎儿也或做成佩饰。南京江宁建中南宋墓出土一枚白玉佩,是一大一小并连的两只虎,虎身有孔可以穿系。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藏两枚青玉佩,俏色巧作山石和艾叶,正是为图案里的老虎点题,那么也是用于佩戴的“艾虎儿”。

◇白玉艾虎佩(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

◇ 金穿琥珀珍珠耳坠(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云月玉饰手绘图(原物为广汉南宋窖藏)

所谓“竞渡”,作为节物必是赛龙舟的式样,宋物今未有见,但也许与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金穿琥珀珍珠耳坠大体相似:金脚穿起一溜儿四个琥珀做成的摩羯鱼小船,船上支着小篷,中间的一对船头篷侧插着旗帜,小船之间以两颗珍珠为间隔,最后一组还加了一个珍珠穿就的提梁。撑船者个个抱着桨,是奋力于中流的样子。

“云月”一事,却不知该对应于哪一个节令。如果依此字面解作纹样,那么它是宋元时代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四川广汉发现的南宋窖藏玉器中,有一件云月形的玉饰,高1.8厘米,宽3.5厘米,是一朵云托着一枚圆月,云月之间有两个小穿。宋元簪钗也多以云月为饰,宋物,可举分别出自浙江德清银子山和浦江白马镇高爿窖藏中的两对。

一年景

◇ 云月簪(浦江白马镇高爿窖藏)

◇ 云月银簪(德清银子山出土)

“一年景”在放翁所举“服妖”诸物中最具谶语色彩,便是“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此物似即宋徽宗《宣和宫词》所咏“万花枝”:“女儿妆束效男儿,峭窄罗衫称玉肌。尽是珍珠匀络缝,唐巾簇带万花枝。”“官家”自写“家”事,其景其情当可凭信。若辅以绘笔,那么与此“女儿妆束”最为接近的一幅图像,便是南薰殿旧藏宋仁宗后坐像。所绘仁宗皇后,当是曹后,虽然即便从仁宗末年算起,至徽宗之宣和亦逾半个世纪,但恐怕装束的改易多在细节,而大要不变。画幅中的红粉宫人正是一身装束效男儿,“尽是真珠匀络缝”,画笔与诗笔丝毫不差。桃、杏、菊、梅、栀子、牡丹,攒攒簇簇的“万花枝”也恰是簇带于“唐巾”。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宋皇后和宫女》一节援引这一幅画像,讨论宫女穿戴时,乃引《老学庵笔记》中的这一段话为释,然而从《宣和宫词》来看,杂花满头的“一年景”,风气源头原是在宫廷,且名曰“万花枝”,靖康初年方风行于民间,遂俗称“一年景”,因此放翁道“靖康纪元果止一年,盖服妖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宜春宜兴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四月轻语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宜春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