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类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态度及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基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数据分析

2018-01-03常伯深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机体育锻炼态度

常伯深

外贸类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态度及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基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数据分析

常伯深

大学生身体素养关系民族之兴衰,亦能展现体育教学之效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态度入手,在总体动机和态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性别探索不同学生群体对有动机、态度及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发现:男性学生群体在增强体质的选择上高于女性,女性学生群体在健美塑身的选择上则高于男性;男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高于女性学生群体;男性学生群体较女性而言,对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时长分布更为平均,且极端值(每周锻炼六次以上和每次锻炼三小时以上人数)占比也大大超过女性学生群体,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体育教学相关建议。

体育锻炼动机;态度;体育锻炼行为;性别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2]。这种内趋力决定着个体对事物的态度,态度最终又引发了相应的行为。因此,要实现体育教学中学生内在需要、兴趣相结合,应追根溯源,即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及相应的态度。只有明确了动机和态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引导行为,真正达到体育锻炼应有的效果。本文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态度入手,在总体动机和态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性别探索不同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不同体育锻炼行为,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设置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323名在校生(含本科生、硕士生)为调查对象, 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态度以及体育锻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以“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态度”“体育活动动机”等关键词查找相关论文[3]-[6],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特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四部分。问卷利用问卷星网上平台开发与设计,利用课堂宣讲等方式招募自愿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共回收32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为99人(约占31%),女生224人(约占69%)。在回收的样本中,大一学生64人(约占20%),大二学生42人(约占13%),大三学生41人(约占13%),大四学生138人(约占42%),研究生38人(约占12%)。

1.2.3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星自动生成的数据导入电脑,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PSS主要用于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excel主要用于图表处理。

2 体育锻炼动机

2.1 体育锻炼动机总体描述

在所调查的十种体育锻炼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动机有增强体质(273人),健美塑身(228人)和调节情绪(179人),另外,愉悦心情,磨练意志和兴趣爱好也得到较多学生的选择。相比之下,促进社交,掌握技能,通过达标,自我价值实现等动机占比较少,其中有51人将促进社交作为体育锻炼的动机,57人选择了掌握技能,47人选择了通过达标,36人选择了自我价值实现。

从体育锻炼动机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都出于增强体质,愉悦心情,调解情绪,自身兴趣等内部动机的驱动,即学生出于内在需要和兴趣进行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能够让其自身健康成长;也有部分同学的体育锻炼行为受到促进社交,通过达标等外部导向动机的驱动。

图1 体育锻炼动机统计

2.2 性别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

图2 性别与体育锻炼动机统计

将性别纳入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过半的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均选择了:增强体质(男91%,女82%)、健美塑身(男62%,女75%)和调节情绪(男55%,女56%)。除了在调节情绪方面男女占比持平以外,男性学生群体在增强体质的选择上高于女性,女性学生群体在健美塑身的选择上则高于男性。

在其他体育锻炼动机中可以看出,男性学生群体在促进社交(男29%,女10%)、磨炼意志(男43%,女28%)、掌握技能(男28%,女13%)、愉悦心情(男52%,女38%)、兴趣爱好(男39%,女22%)、自我价值实现(男19%,女8%)等动机的选择高于女性,而女性学生群体在健美塑身(女75%,男62%)、通过达标(女17%,男8%)的动机选择上高于男性。这种性别在体育锻炼动机选择上的差异,说明女性学生群体相对男性对于自己的身材更为关注,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让身材更好以及通过体育达标。而男性学生群体进行体育锻炼更多的受兴趣、爱好、内在需要驱使,其社交动机也要高于女性学生群体,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学生更喜欢参与群体性的体育运动。

在对被选动机的重要性评价中,兴趣爱好这一动机在男、女学生群体的评价中位列最高,其中男性学生群体评价均分为4.6,女性学生群体评价均分为4.5,可以认为体育锻炼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兴趣爱好而得到普及。在其他动机重要性评价中,增强体质(男4.4,女4.5)、磨练意志(男女均为4.3)、愉悦心情(男女均为4.3)、调节情绪(男女均为4.2)、健美塑身(男4.2,女4.1)、自我价值实现(男4.4,女4.2),男、女学生群体的重要性评价较为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运动和锻炼已逐渐成为学生一种自发的、内在驱动的行为,而并非强制的、无聊的任务。

图3 性别与体育锻炼动机重要性评价

在上述动机重要性评价中,相差较大的有促进社交、掌握技能两项。其中促进社交,男性学生群体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为4.1,而女性则是3.7,这一差异再一次验证了男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这一社交功能的看中,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更多地成为男性交流情感,分享共同乐趣的社交性活动,但社交这一功能在女性学生群体的评价中并不凸显;同样地,对于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评价,女性学生群体仅为3.5,而男性为3.9,这说明在女性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中,更多的是一种调节情绪、愉悦身心并能够保持身材的活动,并非为了获得某项技能。由于男性学生群体开展的体育运动种类更为宽泛,因此也更倾向于将体育锻炼看作一项技能的掌握。

3 体育锻炼态度

3.1 体育锻炼总体态度描述

图4 体育锻炼态度统计

采用五级李科特量表测量学生对体育锻炼运动的态度( “1”代表非常不喜欢,“5”代表非常喜欢),经过频数统计及均值分析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对于体育锻炼态度的均值为3.44,其中59人表示非常喜欢体育锻炼运动,占总体的18.3%,90人持喜欢态度,占总体的27.9%;120人持中立态度,占总体的37.2%;仅有25%的人对体育锻炼运动持有负面态度,可见,近半的学生(46%)对体育锻炼运动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3.2 性别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由体育锻炼总体态度的描述可以看出,大多学生积极地对待体育锻炼,那么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呢?在此,我们将性别视为自变量,体育锻炼态度作为因变量,判断男女两个组别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如上表所示,男性99人学生群体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均值为3.81,224名女性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态度上的得分均值为3.27,两组均值有差异。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可以看到,显著性P值小于0.05,说明男、女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所持态度的差异是显著的,即男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高于女性学生群体,这也符合上文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结果。

表1 不同性别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4 体育锻炼行为

4.1 体育锻炼行为的总体描述

图5 每周锻炼频次统计

在对大学生运动锻炼频次进行分析后发现,近80%的学生每周锻炼的频次是三次及三次以下,其中每周锻炼一次的人数为107人,每周锻炼两次到三次的人数为151人;每周锻炼4~5次的人数为53人,锻炼6次以上的人数仅为12人。

在对每次锻炼时长进行统计时,发现81%的同学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其中,锻炼半小时左右的人数为152人,锻炼时长在半小时至1小时的人数为110人,锻炼超过一小时以上的人数仅有61人,占总人数的19%。根据体育锻炼行为的统计可知目前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表现为,每周体育锻炼频次较少,每次锻炼的时间也不长。

图6 每次锻炼时长统计

4.2 性别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将性别和每周锻炼的频次相结合,发现女性学生群体在每周1次和每周2~3次的锻炼频次人数占比较大(占总人数81%),分别为38%(每周一次)和43%(每周2~3次);男性学生群体在每周一次和每周2~3次的人数占比达76%,但男性在每周2~3次的学生占比高于女性学生群体,而且,在每周锻炼六次及以上的样本中,男性样本的占比(8%)远高于女性样本占比(2%)。总体而言,在每周体育锻炼频次上,男性学生群体更为积极些。

图7 性别与每周体育锻炼频次

图8 性别与每次体育锻炼时长

将性别和每次锻炼时长相结合,可发现,虽然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锻炼时长都集中在两小时以内,但分布却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女性学生样本的分布是逐级递减的,频次为半小时的最多(占比52%),其次是半小时至一小时(占比33%),一小时至两小时(占比13%);而男性样本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频次为半小时的占比36%,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占比35%,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占比24%,三小时以上的占比3%。

可见,男性学生群体较女性而言,对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时长分布更为平均,且极端值(每周锻炼六次以上和每次锻炼三小时以上人数)占比也大大超过女性学生群体。

5 体育锻炼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表3 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

**在显著水平为0.01时(双尾),相关显著。

不同的态度会引发不同的行为,我们对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频次与时长)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频次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3,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锻炼时长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63,二者均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体育锻炼的态度会显著影响体育锻炼的行为,积极的体育态度会增加体育锻炼频次和时长。

6 研究结论

第一,在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均认为体质增强、健美塑身和调节情绪很重要,说明这三个动机是男女共同认知重要的体育锻炼原因。在健美塑身动机中,女性重要性评价高于男性,说明女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是让自身保持良好的身材,更具魅力,男性学生群体并未有如此强烈的认知;在促进社交、磨练意志、掌握技能和兴趣爱好动机上,男性学生群体的认知与评价远高于女性,男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是出于多样化动机:可以健身,可以社交、与他人互动,还可以掌握技能(篮球、足球等),亦可以出于自身兴趣。概言之,在体育锻炼动机的选择及重要性评价中,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动机决定态度,男性与女性学生群体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因此对体育锻炼表现出的态度也有所差异,男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动机选择更为多元,因此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女性,即男性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上是更为积极、主动、喜欢。

第三,态度决定行为,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运动锻炼的频次及时间均较少,存在少频、少时的现象。男性和女性学生群体的表现又存在差异,男性在运动时长方面分布较为平均,而女性则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分布,即随着时间和频次的增加,人数会越来越少,这种行为表现均到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1] 曹连众,付宝森.体育在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构想中的作用[N].中国体育报.2016 年/12 月/2 日/第006 版.

[2] 德尔.霍金斯等著,符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版.

[3] 潘志贤.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6-1637.

[4] 李正花.浅析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J].延边大学学报,1996,22(4),71-73.

[5] 范学艳.学生体育兴趣与动机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职教通讯,2014,26:23-25.

[6] 杨春,夏冬生. 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识状况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6) : 764- 765.

[7] 李永华,张 波.学校体育的使命: 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99-101.

[8] 季浏.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 体育科学, 2013,11(33):28-38.

[9] 崔树林,张波.“三元一体”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2):78-81.

StudyontheGenderDifferencesonExerciseMotivation,AttitudeandBehaviorofForeignTrade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DataAnalysisinShanghai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

Chang Boshe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 development, and shows the effect of PE.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based on analysis on overall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different students groups in different genders. Results show that male students focus on physical improvement while females focus on bodybuilding; the attitudes of males are superior to females; males get more average distribution on exercise frequency and hours whose extreme scores (people who exercise above 6 times a week and above 3 hours in each training) are much higher than females. Related suggestion on PE are concluded accordingly.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attitude;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gender

G812.4

A

1005-0256(2018)01-0110-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48

常伯深 (1987-),男,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上海 216000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16000, China.

猜你喜欢

动机体育锻炼态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动机比能力重要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凶手的动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