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时如何称呼老师

2018-01-02艾兴君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宗师夫子师傅

艾兴君

为学莫重于尊师。“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其中便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人们把教书者称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师”的称谓后又演化成“老师”“教师”。而实际上,在“老师”之外,古代教师还有很多称谓。

“学官”,汉代文学教师的称呼,学官还指掌管学校教育的教官。《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唐代张籍《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师长”,既指众官之长,更是对老师的尊称。据从《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西席”,又称西宴、讲宾,是对老师的尊称。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

“山长”,古代对山中书院老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師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先生”,古代对教师和年长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猜你喜欢

宗师夫子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意林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夫子亦“愚”
黑带的含义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