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与民族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关系研究
2018-01-02王慧
摘 要:在民族院校中对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大历史使命。而民族院校及高等教育承担着重大责任,且在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民族院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地位。在民族院校青年学生中,大学生党员作为骨干力量,素质高低关系着是否可顺利实现院校的历史使命,并代表民族院校的办学质量。本文主要探究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与民族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关系。
关键词:先进性;新时代;党员教育;文化传承;民族院校
怎样源源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输入新鲜血液,带好青年学生党员队伍,关乎民族复兴大业,以及国家兴旺发达。而民族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及拓展途径一直是工作重心[1]。要从学生切身需要出发,以民族团结为载体,以学风为目标,细致扎实搞学风,凝心聚力促团结。增强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及责任感,并提升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整体学风环境。
一、新时代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贯彻我党发展方针的必经之路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新时代下文化资源,是贯彻社会发展方针的关键。文化是民族及时代精神的融合体,所以高校需积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注重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创新发展大学党员教育模式。
(二)客观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求
在大学党员教育中融入新时代下文化资源,是客观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求。我国现阶段“十三五” 发展的各项事业如火如荼建设,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高校基于此需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与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中,充分应用好文化资源,实现大学生外在行为及潜在心理的融会贯通,并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成效,便于提供高素质党员服务人才,更好的为道德建设所服务[2]。注重对大学生党员文化教育,可树立良好的社会发展风气,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由此提升道德规范标准建设质量及水平,并探索出全新的符合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
(三)坚定社会价值理念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将文化资源融入其中,是关键的坚定社会价值理念的举措。基于文化多元及经济全球化下,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工作理念,注重科学教育,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党员精神顺利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是执政党,经有关理论指导,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传承。大学生党员基于此需树立终身奋斗的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承担自身的建设责任。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文化资源,可实现党员教育效果最大化,提升其思想意识觉悟,强化党性意识。
二、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大学生党员的缺失
(一)道德行为及认知不统一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是新时代文化传承根本目的,但是大学生党员人生及价值观会有所偏离,缺乏这样文化的熏陶。一些大学生党员自己讲起大道理头头是道,知行脱节,难以严格化依据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真正落实到言行上却相悖,出现抄袭论文、作业的现象,缺乏诚信意识,时常会出现考试作弊等现象,且总是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
(二)有挂知识储备不足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政策及理论来源。但是一些学生经调查发现,党员并没有对党章中蕴含我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认真学习,且不理解其核心理念,价值导向出现偏差,轻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3]。
(三)价值目标选择偏个人利益
很多大学生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且入党动机有偏差,入党忽视作为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及责任心,为了满足实际需要,以自我发展为视点,不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且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政治觉悟。一些大学生党员择业、选专业第一参考要素是经济因素,凸显出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动机。基于此思想支配下,一些学生党员以为生活就是享受,滋长出虚荣心,追求高消费,攀比成风。
三、民族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实现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
(一)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
很多新发展党员及入党介绍人经发现均来自同一宿舍,对于优化党员素质及发展党员,引导及教育好学生黨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因此我们需以党员带动普通群众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宿舍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及思想觉悟,对党员发展意义重大。例如:某学院党支部成立流动图书站,启动基金是“五好党支部”奖金,连续的资金投入使得其初具规模,在党员中及宿舍间图书获得传递,互相影响且相互学习。通过存在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吸收传统文化,并产生兴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
(二)党支部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发挥新时代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夯实学生及党员文化知识根基,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在新时期做好,需通过多方位、渠道、层次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途径,通过教化、激励、熏陶学生党员,可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党支部建设及活动中注入新时期文化精华,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做到上下、内外、店面的结合。通过设置学院网站的微学堂板块,借助网络资源,应用媒介弘扬新时期文化有关知识。在学习中深化认识,重实践、深阅读,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三)课堂中融入优秀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关键场所,同时是大学生主要接受教育的阵地。在思想政治的授课内容上,会以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实施传授,并深化文化教育。因文化特殊性可转变为探究合作学习,选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实现课堂上的合作研究,并自我搜集资料,达到强烈的共鸣。这样可有效内化文化教育,增加学生党员学习兴趣。
(四)校内外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文化
可举办优秀文化展览,实现文化依托日常活动开展,借助一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内涵教育,扩大学生党员参与度,增强学生党员爱情情怀及环保意识,征集“最美校园”微电影、明信片等活动。除此之外,还需应用暑期社会实践去贫困山区支教,保证学生党员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张伟,吴宝宁,张利国等.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13):231-232.
[2] 王英.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策略探究[J].学理论,2015,(1):214-215.
[3] 谭华云,谷彦锦,谭机永等.关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探析[J].大学教育,2014,(9):108-109.
[4] 陈铭彬.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47-49.
作者简介:
王慧,女,汉族,1978年3月,辽宁,大学本科,硕士,辽宁师范大学,讲师,党建,大连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7GXDJ-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