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018-01-02梁力月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自信文化

梁力月

【摘 要】增强文化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的时候是不自信的,特别是当面临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脱离传统文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僵化教条等问题的时候。因此,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候必须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严防文化渗透;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必须融入优秀文化的元素;必须立足实际,反对僵化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220-02

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增添文化自信的内容现在已经成了我国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树立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我们深入理解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基于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因为优秀文化本身就是具有自信力的,是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的。

一、深刻领会文化自信内涵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从整体上来讲文化自信不仅包含了对中国優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本国发展模式和制度的自信,同时也包含了我们本土文化能够与世界优秀文化相对话的一种自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添文化自信的内容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论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思想,形成了一套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且具有全局性的大布局。这些思想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突出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必须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加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较于传统文化教育而言,主要特点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内容的教育。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现阶段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入文化自信的内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二者密不可分。

二、文化自信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但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国内与传统文化的脱离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僵化教条等等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

(一)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目前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日益多元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正向我国进行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类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文化活动已经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文化的局限。在如此多元的全球性文化当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势必困难重重。一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更新的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多新奇、时髦的文化将会出现,这些文化比传统文化更容易和更愿意被人们所接受,传统文化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二是各民族文化在全面开放下交流,交流并非都是平等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等,西方发达国家势必会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这势必会造成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特有的“文化优越感”向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霸权主义,中国的崛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影响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敌对对象。三是意识形态的对立仍然存在,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依然存在,悄无声息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软蚀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现阶段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以没有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西方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脱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民族的瑰宝。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2]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但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停滞不前。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没有了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没有了精神寄托,没有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支撑。所以,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单调、乏味。没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不自信的。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于“僵化教条”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当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理论指导,很多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候喜欢生搬硬造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只进行理论性的宣传普及;在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时,没有动态的从具体的时代和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活力,让马克思主义悬于理论的“彼岸世界”。当今中国,每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域条件的不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条件是不同的,要提高其时效性必须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立足本土文化,应该是具有浓厚的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同志也曾告诫我们说,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很多时候是“僵化教条”的,根本没有做到一切从客观事实出发,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做法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最直接的就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没有实效性。“僵化”对待马克思主义,只会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失去生命力,而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不自信的。

三、文化自信视野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

具有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定是发展着的、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会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有效性。

(一)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严防文化渗透

渗透和演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坍塌。一是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牢牢把握住了意识形态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够有文化自信。二是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从学校抓起,党员领导干部做示范;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等都能够有效应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严防西方文化的渗透,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上要突出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文化的自信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卓有成效。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优秀文化相包容

为了更好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文化自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优秀外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各种人为的、非人为的因素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时明显表现出说服力不足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支撑,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关键在于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列主义与这些优秀的文化不仅不是排斥的,而是能够相融、相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有力借鉴,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实践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融入文化的优秀因素有利于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彰显出新的价值和生命力。

(三)立足于實践,力戒僵化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条主义最早出现在毛泽东的《本本主义》一书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我们要加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而用、学而信。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原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特定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实践作为一种基本属性存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发展形态当中,不管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部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实践着的理论。尽管这些理论成果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但都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都是对时代的考量和对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存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越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J].理论参考,2011(11):32-34.

[2]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125/c390916-26091741.html.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0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自信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