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董其昌山水画中的禅学意象探微

2018-01-02夏天明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董其昌山水画意象

夏天明

【摘 要】董其昌作为明代书画大家,禅学意象在其山水画中得到了良好体现。本文分析了禅学思想在董其昌山水画中的体现,从在笔墨中勾勒山水意象、在章法中构建画面物象,以及在意境中融汇禅境审美等层面入手,探讨董其昌山水画中的禅学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意味。

【关键词】董其昌;山水画;禅学思想;意象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131-02

董其昌生活在禅风盛行的晚明时期,因而在其绘画创作中显著体现了禅宗思想,他在继承古人书画技法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取法众家加之融合、变化,借助皴、擦、点等技法用笔墨勾勒山川、树木、烟云与青石,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层次分明的用墨中构建出画面的层次感与深远的意境,使人在品味画作中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禅意。

一、禅学思想在董其昌山水画中的体现

(一)空明澄澈,天真烂漫。禅学思想传承了佛教中的“空”这一概念,强调人的觉悟、追求本心,这一思想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体现为“天真烂漫”,主要是指绘画创作在取法古人的基础上,摒弃其中的“习气”与世俗人情,寻求与禅境的契合点,达到无欲无求、天真烂漫的创作状态。

(二)以淡为宗,中正平和。禅学思想主张“般若性空”,这一思想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表现为虚实萧散、烟云幻灭的画面美感,在飘渺蒸腾的景色中传递出生动的气韵,追求“宁静淡远、物我交融”的创作体验,从而达到“体用具泯”的禅学境界。[1]

二、董其昌山水画中的禅学意象探讨

(一)在笔墨中勾勒山水意象。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蕴含着极具特色的笔墨风格,借助用笔、用墨以及皴法勾勒出山水意象,进而传递出其山水画独有的审美特征。

首先是用笔,董其昌提倡用笔入画,因而他的山水画中也彰显出了书法中的笔法特色。其用笔精妙灵活、转折生动精巧,主要依靠中锋进行笔尖的运作,并主张收敛笔尖的棱角与锋芒,提倡在绘画时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行笔速度保持均匀流畅,坚定有力。具体来说,董其昌在创作山水画时带有从容、温润的特点,借助肯定、明晰、从容的笔法进行山石、草木的创作,笔墨的浓淡与干湿保持适中状态,下笔更显温润、无苦涩之感,进而使人在观察其笔法时便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惬意释然、胸有成竹,传递出独特的艺术美感与欣赏价值。

其次是用墨,山水画中借助墨色的浓淡勾勒山川景物,后人将董其昌的用墨特点概括为“潇洒出尘”“一片清光”。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作中可以观察到其墨色的浓淡分明,同一幅画作中的墨色变化又极为丰富,彰显出董其昌在用墨上的精妙用心。通常在他的山水画中,墨色的变化主要是由淡至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借助干湿有度、枯润互补的用墨特点带给人视觉上的清润澄澈之感。

最后是皴法,董其昌借助多样化的皴法塑造出山书画的独特质感,同时也传递出了其绘画语言与内心情感。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最常用的皴法为披麻皴,借助单向线条排列奠定画面的单纯、静态基调。通过欣赏其山水画,可以观察到董其昌的皴法主要是借助长线条进行层层皴去的勾勒,线条也呈现为平行排列的状态,用以塑造画面中的山体结构,进而使画面在整体严谨、单纯的氛围中凸显出松弛与变化,带给人明净、安静的审美感受。[2]

综上,在董其昌的笔法特征中可以观察到其用笔的从容淡然、用墨的清润精妙,以及皴法的明净纯粹,进而在其笔法特征中解读出禅宗思想对于董其昌山水画的影响,其山石、草木的创作都彰显出了禅宗所提倡的摒弃心中杂念、回归清净本心的内心状态,追求个体生命归于空明澄澈的状态中,进而在其中获得顿悟与修行,真正达到引禅入画的思想与绘画境界。

(二)在章法中构建画面物象。在山水画中,章法实指画面的构图,绘画的章法既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画面意境,也能够表达出画家的心境与情感。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突出强调了“势”的重要性,借助画面中的空间、走势以及虚实凸显出其章法特色,进而传递出创作者的审美追求。

首先是画面的空间构图,董其昌的山水画创作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并不注重塑造画面中的前景、中景与远景等三段式结构,而是将不同景别进行自由交错、巧妙融合,将三维空间进行剪辑、整合与拼贴,进而借助跨度较大的分合与几何形分割凸显整体画面的平面化特色。以其山水画中的云雾意象为例,借助大面积的云雾塑造出整体空间的虚幻、飘渺之感,同时利用横向走势的云雾将画面进行巧妙分割,促使整体景别融于一体,借助树木的点缀使得远景与近景相连,而景外的留白也进一步凸显出画面的虚幻性与流动感,塑造出整体的抽象空间。

其次是画面的走势,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中张扬“以奇求正”“正中之奇”,这一理念也运用在其绘画创作中。因此董其昌的山水画运用斜线来体现出山石、水面、房屋的走势,进而借助动态协调的动势赋予画面流动感,巧妙的凸显出空间概念。以其《岚容川色图》为例,在画面的近景处运用斜上走势绘制坡地,再添加形态各异、层层遮掩的树木塑造出画面的生动感,在画面的远景处也利用倾斜的走势与开合交错的状态勾勒出山石的走势,使得整体画面的结構既保持动态平衡、又富于变化,进一步传递出丰富深厚的画面语言。

最后是画面的虚实,董其昌在山水画创作中着重强调画面的虚实变化,借助几何形状塑造出画面的空白之处,借助走势的变化实现虚实转化,彰显出随心随性的创作体验以及禅宗思想中的自由状态。以其《秋兴八景图》为例,画面中运用了陂陀、丛树、远山等意象,近景处借助三角形的轮廓将丛树布置在画面的右下角,渲染树木的繁茂与色彩的浓厚;紧接着运用清淡的笔触绘制浅淡草径,与右下角的浓重构成鲜明对比;接下来在中景处布置一处堤岸,堤岸上的树势向右侧偏斜,与向左的丛草相互呼应;在远景处山势向右,与中景借助环绕式空白进行分割,远处几笔寥落的沙岸与远山互为映衬,使得整体画面呈现出浓重相宜、虚实相生的特点。其画面的虚实变化并无鲜明规律,更多的是依照创作者的心意进行具象再现,凸显出一定的禅学意味。

综上,董其昌的山水画运用几何式章法进行画面结构的布设,使其山水画有别于描摹自然山水的传统创作手法,实现了由自然景色过渡到心中之境的创作转折,也由以往的画面再现转变为创作者主观意志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禅宗超脱现实、遵从内心体验的思想,张扬人的内心诉求与自我体验,从而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三)在意境中融汇禅境审美。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章法布局等创作手段都与意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助技术手段的创造传递出其中的氛围与情趣,传递给观赏者其中的精神意蕴。董其昌在山水画中强调“以淡为宗”,以其《山水册》中的一幅题跋为“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的画作为例,该画作在远景处用淡墨勾勒了远山图景,中景处塑造了笔墨稍重的起伏山脉,近景包含了几株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汀上树木,居于画面的左下角,与远处山形遥相辉映。整体画面塑造出了淡然静谧的山水图景,在空灵虚无的境界中使人体会到自然万物的枯荣消长,从中彰显出董其昌淡然、超脱的心境,进一步印证了禅宗所追求的闲适游戏、悟道成佛的心灵境界。[3]

总而言之,在明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由佛教禅宗引领的社会思潮席卷了书画领域,对于董其昌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董其昌将禅宗思想引入了山水画的创作中,在清净纯然的笔墨中勾勒山水,在错落有致中塑造画面布局,在空明淡然的意境中凸显禅境审美,进而在高山流水中贯彻禅宗思想,让后世在山水画中体味禅意。

参考文献:

[1]马雪芳.水乳交融——董其昌绘画艺术与禅学思想再论[D].杭州师范大学,2014.

[2]李光娟.浅析董其昌山水画中的禅学意象[J].艺术评鉴,2018,(13):51-52.

[3]姚东一.论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董其昌山水画意象
明 董其昌 行书辋川诗册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董其昌作品欣赏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