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舞蹈的身体人类学价值

2018-01-02杨晓娜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非遗舞蹈价值

杨晓娜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政治思想的变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限制“非遗”教育的主要因素,对我们民族舞蹈的继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和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舞蹈类对我国的舞蹈行业继承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出现了一些强弱文化冲击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非遗”舞蹈及其身体人类学价值。

【关键词】“非遗”舞蹈;身体人类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110-01

著名的社会学者曾提出“因为物质文化的变化速度高于非物质文化的变化速度,所以会发生文化不同步的现象。”此种现像被称为“文化滞后”。因此,现代化社会发展中“非遗”的发展变迁相对被动,我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一、“非遗”舞蹈的人类学价值

第一,国家及政府对“非遗”舞蹈的支持。目前“非遗”舞蹈的代表性继承者很多已进入老年,但是舞蹈是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的一门艺术,所以,当地的相关企业和国家政府能够拿出资金承办“传习所”,一些年轻人就可以及时学习和了解当地的传统舞蹈。促使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的方法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那些装载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舞蹈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国家和政府主要负责设备支持和资金支持,按时把国家级的保护类项目的“非遗”舞蹈和相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活动原封不动地用影像资料进行保存。首先,相关“非遗”舞蹈的工作人员,应尽全力协助传承者做好影像、文字等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的助手;其次,关于具有代表性的传承者来说,和相关工作者之间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守护的优质文化记忆传承下去。[1]

第二,探索“非遗”舞蹈与市场导向结合,与社会经济效应。在国家颁布的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文化产业投融资等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的生命元素。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要求将其全部保存,就像对待濒临灭亡的生物物种,我们主要负责探索该濒危生物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利于他们生存繁衍的良好周围环境,而不是由着他们自生自灭。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非遗”舞蹈等一些传统民俗的舞蹈更加应该和现代化相接轨,形成现代化舞蹈和民族舞蹈文化并存的局面,更好地发扬和继承“非遗”舞蹈。这也充分展现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舞蹈艺术行业发展的趋势需要不断创新,对多种文化艺术元素进行编排、融合,就是所谓的“再创作”,比如民族舞蹈“再创作”的经典作品《云南映象》,既有现代舞蹈的力量,又有民族舞蹈的传统之美。我国的“非遗”舞蹈绝对不能仅仅滞留在向全世界体现传统的本真文化,还需要用长远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看待它,“非遗”舞蹈的继承过程是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第三,利用教育传承,传承和保护“非遗”舞蹈。把“非遗”舞蹈引入艺术类的高校校园内,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广阔平台,营造出“非遗”舞蹈相关保护工作的崭新局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把“非遗”舞蹈的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后,引入艺术类高校的课堂中并播放进行观看,让更多的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充分了解“非遗”舞蹈的知识,提高学生传承和保护“非遗”舞蹈的知识。高校艺术课堂为传承者的口传身授及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传承者只有走进艺术高校课堂进行授课教学,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使相关专业学生真实体验到“非遗”舞蹈的风韵和实质内涵。

另外,还可以利用策划民间的舞蹈大会、举行“非遗舞蹈进入高校”的相关活动、组织关于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及开办各类校园民俗艺术节等方法,进一步来增强研究水平,使其在保持传承的同时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非遗”舞蹈更好的创新发展和传承。目前,部分优秀文化遗产在传承人的头脑中仍然只是作为“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仅存的优秀“文化记忆”,防止它们永远的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不断地加强有关“非遗”舞蹈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原因。[2]

综上所述,人类的语言在舞蹈上面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舞蹈本身是一种依靠人体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我的一门艺术,因此在很多艺术类高校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只利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解动作要领是不足以把传统的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非遗”舞蹈会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和“传习所”,寻找有效保护继承人、高校教育良好的作用,建全整体保护规范体系,注重和现代舞蹈文化相结合。我们应以力求创新性发展、严谨的学习传承的态度来发展“非遗”舞蹈艺术,促使“非遗”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參考文献:

[1]潘晶,马嘉,孙茜.敢问路在何方——山东“非遗”舞蹈调研拍摄感思[J].舞蹈,2016,21(4):18-21.

[2]张伟.“非遗”视野下傈僳族民间舞蹈嘎且且撒勒的审美意蕴[J].四川戏剧,2016,13(8):109-111.

猜你喜欢

非遗舞蹈价值
冰上舞蹈搭档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我和舞蹈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