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18-01-02李红建

音乐探索 2018年3期

李红建

摘 要: 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小号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与表现力,在众多音乐作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小号演奏及教学中极易忽略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进行重点分析,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侧重点,明确问题根源,探索解决之道。

关键词: 小号演奏;小号教学; 小号号嘴

中图分类号: J6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132 - 04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3.020

在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30多年时间里,日益便捷的信息交换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使小号在演奏和教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小号演奏者和教学者也逐步开拓视野,对于现阶段的小号发展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及时更新技术及理论理念,对小号的教学和演奏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小号演奏及教学的艺术功能

小号凭借着自身的音色特征能够在演奏及教学中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色。小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合奏,也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如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阿鲁秋年《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等。在管弦乐曲《皮德鲁斯卡》、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中国作品《红色娘子军》等作品中均有大量令人振奋的小号独奏片断。小号正是通过与其他乐器的有效结合,将音乐片断所要表达的感情传递出来,展现出其独有的演奏风格和教学实践价值。

作为影响力较大的乐器,小号的应用范围较广,除在交响乐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外,还在不同场合中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小号是爵士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爵士乐队拥有即兴演奏的风格,同时又存在强烈的切分音,乐队经由小号、单簧管等搭配演奏,使用钢琴、低音提琴等作为节奏性的伴奏乐器。娱乐型的小乐队是近些年流行于酒店及歌舞厅等场所的小型乐队,通过小提琴、小号及萨克斯管等共同组建而成,个别时候,小号也可进行独奏。除此之外,小号的应用范围也可逐步拓展至交响乐队、礼仪型乐队和电声乐队里,其涉及面之广可见一斑。

二、問题及解决方式

经过逐步的探索与分析,小号演奏者和教学者对其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演奏和教学中也发现更多的问题。因此,应该适当改进并转变思想观念,稳步提升国内小号演奏及教学水平,缩短与国际水平间的距离。

(一)科学的持号姿势与角度

吹号姿势和角度对于吹奏效果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演奏者自身的因素很重要,会因为牙齿的平整度及嘴唇的厚薄程度不同在演奏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较为舒适的演奏位置也会因人而异。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偏高或者是偏低的持号角度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严重影响到吹奏的效果。通常来说,较为标准的持号角度是略低于水平线15°,由此保证吹奏更为顺畅,同时在气流上更加平稳,声音也可以以舒缓的方式传达出来,吹奏的声音相对明亮,在对高低音区进行衔接的时候,口型的速变也较为方便。通常来说,吹较高音的时候,应该注意让下颚往里收,头部必须要微微上抬;吹奏低音的时候,下颚还必须要适当往外推,头部便需要往下沉,由此轻松地传递出高低音。若是持号的角度较低,也就是角度大于15°,吹奏时气息流动可能会受阻,由此在号身中发生弯曲式的传送,实际吹奏的声音也会显得憋闷;若是持号的角度较高,与水平线始终保持在一条线上,便会出现上撅的状态,导致上唇成为主要的受力点,承受号嘴给予的压力。上唇是小号最为重要的振动源,如果上唇发出不良的振动,那么将会影响到灵敏度及耐力高音,从而无法确保上下音区实现较为自由的衔接。

(二)手指的灵活度

小号的演奏和教学考验的是手指的灵活度。若是缺乏较为灵活且独立的手指,那么在演奏快速曲子的时候将难以保证与舌、气等动作实现同步,甚至于无法实现既定目标,音色也会出现颗粒性及均匀性等特点。在持小号的时候,需要保证右手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手腕需讲求平稳可靠,手型呈现出指尖抓键的状态。具体的运动过程需要手指尽可能地贴键,不可以随意抬高手指,吹奏的乐曲快度也会影响到速度。手指应该立起来,第1、第2个指关节不能处于弯曲的状态,注意力应该重点集中于手指第3个关节之上,依靠这个关节的活动确保手指按键到位。其他关节部位应该处于放松的状态,手指的按键动作必须要果断,下键的时候要注意一步到位,适当地给予力度。这类似于钢琴触键的原理,科学研究证实,如果科学地运用手指的第3个关节,将不会出现疲劳感。在练习的时候应该重视慢练,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导致快速畸形运动,无法均匀按键,使得手指愈加僵硬。只有通过更为科学的方式,才能保证手指灵活,同时也不会出现疲惫之感,在实际练习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调整状态,保证手指尽可能地放松。若是手指出现了紧张感和酸麻的情况,则证明手指紧张应,需要及时的放松。

(三)小指的钩与放

小号的拿号姿势很关键,这也关系到吹号者的整体感觉,为了保证小号的演奏效果更加明显,需要分析小指的摆放问题。小指的放与钩问题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却成为目前众人关注的焦点,且观点各异。一种观点认为,从本身构造的设计上来看,小号已经为小指的摆放设置了相应的位置,也就是“小指钩”,可见小指需要钩住,同时也是确保手指动作更为稳定的要领。让手指运动更为紧密地贴住按键,可以更好地提升触键的反应速度。但是这样也存在着一个缺点,那就是小指钩住会对第1、第2、第3指运动产生束缚作用。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小号的小指就是多余的存在,在演奏的时候没必要运用,所以需要将其解放,解除小指对第1、第2、第3指的束缚,保证手指运动更加灵动。但是这样的缺点就是使得手指运动缺乏较为可靠的稳定性,很容易出现滑键的问题。这样的两种观点利弊各异,现阶段尚未对其形成可靠的定论。也有学者总结了较为折中的观点,认为小指钩和放需要依照吹奏的需求加以选择,比如在吹奏3指颤音的时候,可以适当解放小指,由此便能很好地发出颤音。吹奏较为快速的乐曲时,可以适当地选择钩放小指,依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及作品的具体要求加以确定。

(四)演奏小号的气流问题及练习方法

演奏小号时所运用的气流不同于平常,有观点提出了使用“缓气流”吹奏。依照声学原理分析,声音振幅越大所产生的声音就越强,反之便会更弱,声强的单位和振幅的平方呈现出比例关系。在运用较为缓和的气流吹奏小号的时候,产生的是热气流,流速较为缓慢,所以经过了嘴唇的振动作用和号身的传播,实际产生的音振幅较大,与之相关的声强较大,声音比较饱满且响亮,能够彰显出松弛有度的特征。在吹小号的时候,应该运用较为缓和且饱满的气流吹奏,保证气流相对松弛,具体的感觉像对着镜面哈气一般。如果运用较为急促的气流,产生的是冷气流,流速较快,实际产生的音振幅较小,所以声音会呈现出偏小、偏暗及紧张的特点,传送的距离会因此缩短。

1. 吸气与呼气

人们日常是运用胸式呼吸,而管乐吹奏中的呼吸是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管乐吹奏至关重要的一步。发音、音准,高低音、音色、力度等的控制,节拍中重音与弱音的演奏,乐曲中合乎规范而又符合艺术标准的处理,乐句长短的划分等等诸多音乐的演奏技巧,无不与呼吸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重视正确呼吸法,认真练习提高吹奏技术。呼吸不正确容易使肺部疲劳而受损。

吸气时两嘴角自然、平静、快速而无杂声地将气吸入,同时胸腔、两肋、腰部四周和腹部都要自然扩张。当胸腔扩张压向横膈膜往下移动时,受到横膈膜下降的压力,腹部内脏组织又向腹壁移动,就会使肚子鼓起。这并不是把气吸到肚子里,因为腹部没有呼吸器官,而是吸气时胸腔扩张使横膈膜下降,腹部组织的移动使肚子鼓起,从而扩大了胸腔的空间,使腹部得以扩张。肺部扩张使吸入的气也就更多。因此,由于胸肌、腹肌同时协调动作,胸腹式呼吸法可使吸气量达到最大程度,气息控制自如,不易疲劳。

呼气(发音)时,利用胸肌、横膈膜和腹肌联合控制,在保持吸满气、腹部鼓起的状态下,腹壁逐渐收缩回复原状;同时,借助于腹肌的压力和横膈膜的支撑力,使吸气时下降的横膈膜逐渐抬起回复原位,将气流控制成“气柱”,自然、平稳、均匀、有节制、通畅地呼出。

2. 练习方法

① 仰面平躺床上,兩腿自然平伸,如同睡觉,自然呼吸,双手在胸腔,腹部两肋、腰部四周,体会各部位的正确呼吸动作。

②用闻鲜花和进行深呼吸的感觉体会呼吸的正确部位。

③从跑步等运动后急促呼吸状态中体会呼吸的正确部位。

④通过以上几方面对呼吸部位的体会,可站立练,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一手放腹部或做叉腰动作,一手手心对嘴,检验呼气时控制气息的能力和吸气时各部位动作是否正确。练习时,要求吸气要快要足(但吹奏过程中,一般避免吸得过足),呼气要慢,要在10秒钟以上,通过练习正确自如地掌握胸腹式呼吸法。

⑤在练习过程中,一定防止吸气时提胸、抬肩、收腹,呼气时过猛、不匀、不稳、时间过短。

⑥建议经常使用“四短一长”的长音训练方式,如以谱例2进行练习,体会气息及长短音符的平稳性。

(五)号嘴选择的科学性

号嘴的选择很关键,只有重视其选择的合理性,才能保证小号的吹奏更加和谐。因为嘴唇的厚薄程度和口型特点呈现出个体化差异,合理选择号嘴是保证吹奏效果更佳的先决条件,号嘴的精心选择便成为焦点问题。在众多国际品牌乐器争相进入中国的今天,号嘴的选择面不断拓展。演奏者能够依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用途选择不同型号的号嘴。

(六)喉部及口腔问题

在吹号的时候,应该重视气流对于胸腹部肌肉及隔膜肌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气流在经过了呼吸道之后,经由喉部传至口腔,经过嘴唇接触号嘴;同时,由振动发声,传至号身,最后通过喇叭传出去。整个过程中口腔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在吹奏小号的时候,口腔的变动往往会对气流的大小和缓急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喉部也是能够进行调整的器官,其开合的程度可以对传入到口腔中的气流造成影响。在吹号的时候,应该保证气流在任意部位的传导都畅通无阻,特别是口腔及喉部的调整很关键。喉部和口腔需要保持打开的状态,由此寻找一种“打哈欠”的感觉。此时的状态会让气流顺畅流动,同时又能实现大空间的传送,保证气流饱满且舒缓,吹奏出的声音也会嘹亮且悠远。若是在处于较为平和的状态下吹奏,喉部及口腔两个部位便会保持在半闭合状态下。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将导致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阻,出现短小且急促的情况,吹奏出的声音传送距离也受到限制。

结 语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明确了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为了更好地演奏小号曲目,应该注重号嘴的选择、手势、手指的摆放,气息点运用等多方面问题,为更好、更轻松自如地演奏出动听曲目,笔者主张通过分析演奏细节,强化教学流程环节等方法,探索更为科学的小号演奏技巧,提升教学和演奏水平。

本篇责任编辑 钱芳

参考文献:

[1]梁宇声.浅析小号教学与演奏中关于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乐器,2016(7):56-57.

[2]胡秋岩.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音乐时空,2016(8):106-107.

[3]赵鑫.如何解决小号现场演奏中的心理紧张问题[J].艺苑,2015(6):105-106.

[4]宋胤.气息控制与运用对于小号演奏的重要影响与作用[J].乐器,2015(10):46-47.

[5]宋胤.对如何培养小号最佳演奏心理状态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5(12):82-83.

[6]王红兴.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小号教学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2(9):231.

[7]傅义洁.小号演奏的动力生理机制及艺术要求[J].齐鲁艺苑,2012(1):43-44.

[8]Herbert L.Clarke. Technical Studies for the Cornet[M]. New York: Carl Fischer,1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