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的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与探究
2018-01-02张苧心
张苧心
摘 要: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探索。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灌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提出教师以“引导为模式”的导向性教学,学生以“兴趣为基础、创造为目的”的主动式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造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于2000年10月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重要文件。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年轻的课程之一,它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仍有许多沿用传统老式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模式,以至于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基于创造的学习
1.基于创造的学习简介
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一般被认为是西方两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物,一是布鲁纳(Bruner,J.S.) 的发现学习;二是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理论都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原因是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国力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上,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的科学技术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前提是创造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吉尔福特在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他指出,由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所谓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类似于“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这样一题多解的试题,回答者从建筑材料展开谈到十余种其他用途,表现出良好的变通性。所谓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例如,对故事“一位哑巴妻子被医治好了,丈夫却为妻子变得唠叨而苦恼,从而想让医生把自己变成听不到妻子唠叨的聋子”加以命题,结果出现“聋夫哑妻”“无声幸福”“开刀安心”等独特、新颖的命题,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独特性。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念。
三、基于创造的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在教育界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更有用。创造性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应用性和生活性,即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多么抽象的学习内容,都可以与生活或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或者从生活中的现象中找到佐证,创造性学习本身就是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它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兴趣爱好,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问题,通过设计过程解决问题指导,并对设计方案给予评价。
1.明确主题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明确主题。例如,假设学校年级组长,在学校的期末考试后,要快速、准确地统计出全年级各个同学的成绩排名情况。期末考试在学习生活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检测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期末考试后及时准确地得出学生的成绩排名至关重要,但对于普通高中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还是第一次,因此给数据排序就是此次的主题。
2.确定问题
基于创造的学习也是小组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确定要设计的问题和确定设计的要求。这里学习者可以把问题确定为“如何将这些数据排序”。
3.表述问题,确立评价标准
各小组成员之间采用头脑风暴法,互相讨论采用什么样的办法给数据排序。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他人那里得到启发。各小组要对设计方案确定评价标准,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标准予以指导,完善评价标准。
4.建立模型
设计过程需要学习者从多角度更全面地思考,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者根据学习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等设计方案,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建立模型。有的小组采用Word中的表格完成对数据的排序,有的小组采用Excel表格完成,还有的小组成员特别热爱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采用了《数据结构》中的冒泡法编程。基于设计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习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
5.教学指导
学习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查阅书籍、求助网络。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可求助老师。教师在基于设计的学习中是学习者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引导学习者寻找答案,学生获得的是建构性知识。教师要观察学习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并引导学习者的行为。
6.评价修改
各小组展示成果,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疑問,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发现不足,取长补短。
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学习需要以创造性教学模式为前提。而促进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基本任务实际上是培养学习者“用”(用自己、用知识经验、用环境)的能力和素质。教师遵循激发“用”心—寻找“用”点—“用”得其法—“用”的反思—“用”的概化的基本步骤,循序渐进,有助于学习者形成以“用”为核心的素质结构,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认知能力和人格倾向。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虽然基于创造的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的协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也是笔者进行基于设计的学习的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佑镁,李璐.设计型学习:一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
[2]赵晓清,张咏梅.基于设计的学习应用于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