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手瓜庭院栽培技术研究

2018-01-02张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无公害

张萍

摘要:佛手瓜作为一种新的疏菜品种,其无公害、省工、省肥、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为了提高复垦率,可在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合适的地方大力推广。该文论证了推广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庭院种植技术与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无公害;高效益;庭院栽培;佛手瓜

张 萍. 佛手瓜庭院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62-63.

近年来佛手瓜作为绿色无公害食品正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广范认可,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其生育期较长、和疏菜生产争地的茅盾,根据其省工、省肥、适应广,易种植、病虫害少的特点。可充分利用山旁、路边及房前屋后的零星杂地种植,且产量高。一般亩产量5000 kg左右,最高亩产可达9000 kg,经济效益可观。在一般情况下,株产瓜200-400 kg,按平均价1元/kg,株可获200-400元,是不可多得的高效益的庭院作物。

一、可行性

1、种植庭院佛手瓜倶备条件

庭院是宅旁空地发展“种养结合、立体开发”的潜在土地资源,庭院经济就是变方寸院落为增加经济收入的“聚宝盆”。随着偏远地方农民搬到城镇居住,而原住地因地处偏远、生活不便而荒茺,出现无人村等情况。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宁德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对旧村复垦工作进行整治监督。近年来累计复垦面积达到5000多亩,为了提高复垦率,夏、秋凉爽的中高海拨的县(市)都可以种植佛手瓜。

2、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

偏远地方旧村复垦由于管理不便,利用率不高出现抛荒,达不到复垦的目的。佛手瓜的种植条件较为简单,村边地头、房前屋后、庭院都可种植,且风味好、产量高,病虫害较少、耐贮存。一般株产瓜200-400 kg,按平均价1元/kg,株可获200-400元,亩产量5000 kg,是经济收入较高的庭院栽培作物,棚架栽培株产200-300 kg,折合每亩约产瓜7000-8000 kg,经济收入可达到7000-8000元[1]。

二、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1、地理环境

宁德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32′- 120°43′,北纬26°18′- 27°40′,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2℃-19.8℃,很适合佛手瓜生长。

2、佛手瓜生长习性

喜温、耐热、不耐寒。但耐阴、耐脊、耐涝、雨量充沛,冬无冰冻地区均可种植。

(1)温度

生长适温为12-25℃,超过30℃生长受到抑制,极端高温为40 ℃,低于5℃会产生寒害;10℃时生长缓慢,20-25℃时生长最适,低于15℃或高于25℃,均影响开花授粉,座果率下降,其开花结果的最适温度是15-20℃。

(2)水份

由于佛手瓜枝繁叶茂,蒸发量大尤其是7-8月高温季节,栽培中要保持空气和土壤中有较高的湿度,做到勤浇水,否则蔓茎停止生长,叶色变黄,影响开花结果。

(3)光照

短日照作物,在南方,适合在凉爽气候的山区栽种,短日照条件下,佛手瓜的生殖生长要求月日照时数170 h。

(4)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因其适应广,通透性好的中性砂壤和酸性壤土、粘壤土都适合种佛手瓜。整个生长过程以有机肥为主,对肥料要求是中后期要重施磷钾肥,氮素不能过多,以免茎叶生长过旺而结果少。

三、庭院种植技术

1、合理规划,选好地块

佛手瓜是半阴性,在栽培时要合理规划,海拔600-1000 m的丘陵山地、排田、旧村复垦地的房前屋后均可种植,因其根系发达,选择疏松土质的地快为宜。

2、整地结合深施重施基肥

選择好地块,种植前应先挖穴,穴的直径1.5 m,穴深0.8 m,株行距2.0 m×2.5 m开穴,一般4-6 m2 植1株为宜,每穴施腐熟优质土杂肥50-100 kg、人粪尿10-15 kg,然后铺上25-30 kg红壤待种。

3、选种和合理密植

(1)品种

根据果实的颜色分为白色种和绿色种,绿色种长势强,丰产性好,果实风味清淡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可选用扦插苗和嫁接苗。按株行距2.0 m×2.5 m,或2 m×3 m挖穴,穴规格为0.6 m×0.6 m×0.5 m,亩栽110-130株左右,如排田或其他平整地块可稍密,亩栽170-200株左右[2]。

(2)繁植方法

有种瓜和枝蔓两种。种瓜可育苗移栽或直播,冬末或早春育苗时用薄膜遮盖,瓜柄朝下,瓜牙向上,盖土4-6 cm,保持湿润即可,待瓜种长新根,发新芽,即于次年春分无霜冻时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挖50 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下种时瓜种不能直接放在肥料上,要先垫一层碎泥土,再将瓜芽向上,瓜柄向下,覆土5 cm左右,上面放些杂草保暖,浇点水即可。

枝蔓繁植,待上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枝蔓长后分取健壮入土部位的侧蔓(带根)0.8-1.0 m作扦插条,插入深度0.4 m,约3-4个节为度,再盖上土、浇水。当幼苗长到1 m左右时,可选留3-4个粗壮的枝蔓定植上架。

四、高产种植技术

1、精选瓜苗、适时定植、覆膜防冻

选择健壮、无病的带土坨瓜苗放入穴内,用农家肥和细土将之与地面平齐埋好,细水足量浇。选择霜期过后定植,如果定植偏早,要采用薄膜覆盖,以防冻害。当地一般适宜种植时间春季2-4月为宜,秋季8-10月定植移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每穴用农家肥10-15 kg和土拌匀后回填,种植时可施三元复合肥1 kg用土拌匀作基肥。定植时把苗基部叶子剪掉,留3-5片叶子,将苗栽于穴中央培土压实,浇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再用稻草或秸秆等覆盖。endprint

2、加强管理

佛手瓜定植后不需马上追肥。每株保留3-5个粗壮的枝蔓为宜,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进入爬蔓期,要尽早搭架固秧。一般掌握在初花期开始施肥,距主根1.5 m以外挖浅环沟施入浓度为20%的腐熟人粪肥或3%-4%尿素液,每株用量15-20 kg,施肥后盖土。盛花果期可第2次施肥,每株用20%腐熟粪肥10-15 kg加尿素0.25-0.30 kg,过磷酸钙5-7 kg,钾肥0.5-1.0 kg。越夏时注意及时浇水,土壤保持湿润。入秋后,是佛手瓜结瓜的旺盛时期,必须及时施肥浇水,同时注意防治病虫,确保丰收。

3、搭好棚架

当佛手瓜植株开始甩蔓时,要及时搭棚架,底架可用五根以上木杆做支架,架面可用树枝、木杆、竹竿、铁丝架成。为了便于通风透光,棚架应略高于院墙,棚架高度以人手可操作为好,瓜苗具有爬上不爬下特性,架应搭成倾斜式为佳。可搭成3 m×4 m或6 m×6 m的平架,高2.0-2.5 m。棚架要求搭牢固,以防被台风吹倒和被繁茂枝叶及累累果实压倒。

4、植株调整

佛手瓜侧枝分生能力强,当苗高0.5-1.0 m时搭架引蔓上架。一般每株除主茎外可保留2-3枝健壮侧蔓上棚,并摘除多余侧枝。上棚架后进行1-2次摘心,以促进分枝,使瓜蔓在棚架上呈放射状分布。当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时出现叶蔓重叠、枯萎和落花落果现象,可摘除大部分雄花及过密枝叶,减少养分消耗,增加通透性。上架后,不再打侧枝,但应注意调整茎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5、防治病虫害

佛手瓜地上部无病虫害,不需喷药,而地下部虫害主要为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可用1:50茶枯水浇杀,或1:100的50%辛硫磷浇杀。

6、適时收获

佛手瓜是以嫩瓜供市,是边开花,边结果,边成熟的,成熟时间不一,应掌握在果皮嫩绿时采摘,一般结果后10-15天即可采摘,从开花到成熟约20天左右。在保证瓜质量的前提下,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五、结语

佛手瓜的种植条件较为简单,能够充分利用旧村复垦地、庭院、空闲房前屋后、村边、山边、地头的闲置地种植,可以粗放管理,即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因其生长过程病虫害较少,产量高,风味好,耐贮存,是不可多得的有机绿色食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十分喜爱的蔬菜新品种,是一种广种无公害、高效益的庭院作物,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平官. 佛手瓜庭院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0,(2):14-15.

[2] 连文顷. 佛手瓜的庭院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5,(2):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公害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无公害小南瓜露地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