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 巧妙拓展
2018-01-02李钰
李钰
摘 要:有人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蕴涵着丰富的文化DNA。李清照的《如梦令》读来意蕴悠长,带给人丰富的想象和回味。教学仅依托课本已远远不够,要通过全方位、广视角的方式激活课堂,赋以课堂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如梦令 教学
这次执教苏教版第十二册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优化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从“吟诵、凝读、品词、迁移、练写”五个步骤,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词的指导策略。注重一课一得。
一、巧借媒体激趣,使教学在水草丰润处滋养生根
良好的开端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兴趣倍增。因此为使課堂“未成曲调先有情”,铃声伊始,我便让高山流水般的乐曲在教室内流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导入主题。随着一幅幅或活泼或静美的画面出现,和学生先来了场竞猜游戏:看画面想诗句。学生趣味盎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诗句能脱口而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自然过渡到所学的内容。[1]
二、注重方法渗透,让课堂处处散发清荷雅韵。
1.吟诵感知韵律美
当学生对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趁热打铁推出本课内容《如梦令》,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放声朗读,整个课堂已然沉浸在古诗词韵中。这时再课件演示“一唱三叹”和“一唱一和”的吟诵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展示,感悟宋词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学生读起来已驾轻就熟,吟诵得可谓是“入情入境”,兴致盎然。
2.凝读初知心境醉
凝读,就是理清主线,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品味词眼,重在培养学生对词语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感悟词人的情感。
3.品词体悟意境美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悠闲风雅生活的写照。全词意境美妙,写景如画。为了让学生如若其境有感而发,先采用音乐情境渲染,配合我的动情诵读,在学生脑海中紧扣词中语言想象画面,借助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上画面的渲染,学生已经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第二幅“藕花深处”采用借图入境的方式,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感受着词人对荷塘深处美景的沉醉。当第三幅“鸥鹭惊飞”的画面瞬间出现时,通过对“争渡”的不同理解、品读,激活学生思维,后面的吟唱也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也和词人一样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美景令人心醉,朗读也特别有味。
在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引领学生诵读,边读边思,边读边悟,他们头脑中也闪现了一个个奇妙而富诗意的想象,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流畅。在情与景会、意与境融的清荷雅韵中,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早已轻松掌握,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拓展迁移运用,令学生在自学交流中升华情感。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仅停留在对她一部作品的赏析上远不能给学生留下丰满的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便更多的注意了知识的迁移点拨,适时补充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两相对照,见其同而品其不同,使鉴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所列举的“问”、“知否”、“绿肥红瘦”,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透过学生的理解、体会,一个爱花惜花、才情四溢的少女似乎就在眼前,学生不知不觉已读厚了教材,读厚了空间,情感在自学交流中升华。兴之所至,让学生小组合作,仿写《如梦令》中最后两句,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精彩迭出,颇有生花妙笔之趣。
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路感官,使其在短时间内引起情感共鸣,进入情境,多元感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其乐融融徜徉词海,学会欣赏与审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气氛也显得尤为活跃。美的意境、妙的语言、纯的情感融于一体,方法习得不落痕迹,怎一个“醉”字了得?
参考文献
[1] 梁杏汝.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J]. 俪人:教师, 2016(15):129-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