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众文化视角的广场舞发展研究

2018-01-02李晓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广场舞问题

李晓敏

摘 要:广场舞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全民性舞蹈,适合各年龄阶段人群参与。但是,广场舞在推广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阐述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并分析广场舞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影响;问题

中图分类号:J722.1;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254-01

广场舞是由群众自娱性开始的,人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广场舞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尽管群众会存在支持或者反对的态度,但是广场舞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发展到当下已经是现代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城市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广场舞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由此产生了诸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身心健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利用生活工作之余开展各种广场文化娱乐活动,广场舞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由一群热衷于文艺活动,以娱乐身心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人们自发组织而形成,融娱乐性和表演性为一体,以广场等公共场所为舞台,以集体为表演形式,以热情欢快、积极向上的表演内容为主的非专业性群众舞蹈艺术活动。广场舞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特殊性

广场舞是在城市广场或是开阔地进行表演,其表演地点不同于剧院舞台,剧院分舞台区和观众席,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他们之间存在一种距离感,而广场舞则是在观众中表演,观众与演员融为一体,双方能直接交流,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集体性

广场舞由于门槛低容易学,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所以群众参与度较广,广场舞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都是以集体舞形式进行表演,场面比较热闹壮观。

(三)自娱性

民众在表演广场舞时都是自愿参与的,完全是自娱自乐,通过跳广场舞锻炼身心,抒发情感、愉悦心情。

二、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以外的自娱自乐,是自发的社会性文化娱乐活动。以群众为主体,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载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为目的,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深入,逐渐成为当前文化发展的核心,在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建设则是围绕群众文化所涉及的方面,开展的有利于群众文化形成、发展、壮大的各类活动的总和。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

三、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广场舞有利于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广场舞凭借着简单易学、门槛较低的优势,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有效利用生活工作之余的时间参与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广场舞由于舞种丰富,形式多样,参与的人群较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表演,丰富繁荣了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

(二)广场舞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舞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还是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一种文化娱乐方式。通过跳广场舞,首先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广场舞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同样具备舞蹈的功能,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感。再次,可以学习舞蹈知识以及与舞蹈相关的一些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

单纯的体育锻炼不仅枯燥难于坚持,而且也不大适合中老年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人们走出户外,通过跳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娱乐身心,提高身体素质、舒缓精神压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从而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

(三)广场舞对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舞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繁多,有民族舞、古典舞、现当代舞、流行舞、拉丁舞、交谊舞、体育舞蹈等,国内外的各种舞蹈大多都可以在广场上表演。广场上,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带来各种舞蹈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广场舞变成了一个舞蹈文化聚集交流的平台,从参与的人数和群众喜爱的程度来说,是其他文化娱乐活动无法相比的,在全国各地的规模和影响力极大,对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广场舞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域性,特别是民族地区,当地的民族歌舞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边唱边跳,有的用本民族的乐器伴奏而舞,这样的表演形式成规模地在广场上聚集表演。有些民族地区政府比较重视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组织专业人员把当地民族民间歌舞收集整理创编成广场舞教材,在当地广泛推广学习并组织比赛,这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

(四)广场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良好社会精神风貌。舞蹈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广场舞更是如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因广场舞聚集在一起,通过跳舞相互交流感情,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建立了一种团队精神,培养了人们的集体观念和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广场舞能够帮助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已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象征,广场舞的发展,对提高社会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有极大的帮助,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四、广场舞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广场舞发展至今,在我国各地区兴起,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广场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广场舞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存在的问题

1.组织涣散,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现在的广场舞都是以个别倡导、多人响应的自发形式出现,存在组织涣散问题,因缺乏有效组织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成员不能掌握舞蹈的正确练习方法和动作的规范性,使锻炼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应有美感或是出现运动损伤,不能充分发挥广场舞应有的积极作用。

2.违法问题。广场舞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这个年龄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健康问题存在,为了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而来到广场上锻炼。

3.噪音污染问题。噪音污染是广场舞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难于有效解决的问题,备受舆论的关注,在某些大中型城市的居住密集区较为严重。

(二)解决建议

解决广场舞的相关问题应以服务于群众为宗旨,以创建文明和谐社会为目的。采取先服务后管理的方法,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这样有利于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噪音扰民问题,放任不管和严令禁止都不可取,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人性化处理。

1.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文化、卫生、城管、公安、社区、居委会等多个部门,形成综合服务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的宗旨和目的是“服务于群众”,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而服务,这样有利于全面协调解决问题。

2.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师,针对广场舞群体进行定期辅导,并组织广场舞比賽,以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服务于广大群众,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引导广场舞的发展和管理。

3.加大对中老年群体的关注,定期到广场给予他们医疗健康服务,对以健康为诱饵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宣传教育,避免其权益受到侵害。

4.除以上服务外,还需出台相关严令及规定,如什么地点、什么时段允许或不允许跳广场舞,严格监管广场舞播放音量的大小,特别是在居民住宅密集区,需要加大服务与监管的双重力度,杜绝噪音扰民问题激化,引起相关社会矛盾。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因其自由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广场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解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正确引导,心系群众。此外还需要广大群众的自觉性,严格遵守社会秩序。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广场舞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更好地推动群众广场舞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吴杨.浅析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23).

[2]李灿.广场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舞台,201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建设广场舞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分析广场舞的社会影响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