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教学投入激励机制的与时俱进
2018-01-02杨苏
杨苏
摘 要:湖南省衡阳市铁一中学“高中教师教学投入激励机制的研究”课题组从“师资情况、教师结构”、“教师需要层次”、“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高中教师教学投入现状”等方面在两所有代表性的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师 教学投入 激励机制
一、目前状况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校本研修效益教低,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十分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师德建设有待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1]
2.教师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率均在50-60%之间,各层次需要的满足率都不高,都处于“半温饱状态”。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半温饱状态”的教师怎么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如果学校要求一个还“饿着肚子”的教师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也是极不切实际的。[2]
3.在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中,教师非常不满意的方面有:职称晋升(满意率5%),考核制度(满意率9%),教学条件(满意率12%),薪酬制度(满意率17%),学校管理(满意率31%)。教师们不满意的方面是我们必须要改变和激励的方面。[3]
4.教师的教学投入存在结构性差异,对每个维度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教学投入的多个部分不均衡;教师的实际教学投入与他们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同年龄、职称、不同学科教师在教学投入上存在差异;教学情感投入存在差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投入。[4]
二、影响教师教学投入的因素
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教师投入不足虽然是表面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学校的相关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通过这些现象的分析、概括,我们认为教师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领导与群众、行政与教师等关系协调与否、职称评定的政策倾向、师资队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体制及其他因素。[5]
三、教师教学投入的定义
教师教学投入是指教师对其本职工作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热爱迷恋程度。目前研究者们对教师教学投入研究较少,更多的是研究影响教师教学投入的因素。我们认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投入应从“四维度”,即教师的爱教、荣教、乐教、敬教。
1.爱教: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石。教师的爱教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爱教育事业,二是爱学生,三是爱学校。其中以爱学生为核心内容。教师爱学生就是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教师的爱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他们不同的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的那份关爱,最终走向自我成才之路。
2.荣教:即以教为荣,热爱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精力、能力傾注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课堂上循循善诱,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课下主动与同事探究教法、学法,愉快合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方法,与同班教师默契配合,实现同频共振。
3.乐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即以教为乐,寓教于乐。乐教的教师不仅热爱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健康积极心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不但会直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还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健康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命人生的关注,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快乐的教者,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的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首先要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活泼有趣的教学风格去吸引学生。
4.敬教:是一种职业态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名敬教的教师,教师需要用良好的敬教精神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采。
四、激励机制应与时俱进
基于教师的需求、教师的问题、教学的困难,我们从教师与教学的“四维度”来思考教师教学投入激励机制:薪酬激励、奖惩激励、制度激励、教化激励、感化提升激励、唤醒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即理想激励。
教师激励应从正面激发,倡导“正能量”效应,注重多种激励方法相结合,通过激发教师潜力,增加教师的教学投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目的。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对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从以下六个方面制定激励措施:
①制度的规范化;
②奖惩的方式;
③教化(讨论、交流、谈心);
④感化来提升;
⑤唤醒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意识)——“需要”的最高层次;
⑥立足于“快乐教学、幸福教学”,从心理学角度等教育管理层面来找寻激励措施。
目前,我们的研究仍在进行,期待能探寻到有效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高中教师教学投入激励机制,做到激励机制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俞文钊编著:《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 周晚田.高校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4] 马跃如,李娟.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内陆高校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1).
[5] 高允奔.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