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历史教学质量
2018-01-02符兴勇
符兴勇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如何抓好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逐渐成为值得中职历史老师认真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历史;培养兴趣;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02-01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本文针对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展开讨论。
1.创设历史与现实的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创设历史与现实的情境,使学生感知社会,清楚地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产生探寻人生的愿望,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在讲述《丝绸之路》一课时,通过提问学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由来和联系时事热点"一带一路"建设两个环节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教学片段,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张骞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功绩结合起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张骞出使西域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同学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感悟。讲述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语文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讲秦始皇时,我引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学生可以从诗词中理解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统一六国,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南宋的统治时,先集体背诵一首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教师指出,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名城杭州,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陷害打击主战派,必将重蹈汴京之覆辙。这首诗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那么南宋统治到底如何呢?由此引入新课。如讲安史之乱,可引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诗句谈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再次转入新课讲解,这样也自然生动。文史能结合的地方很多,联系学生学过的语文知识学历史,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動性,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历史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将老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讨论、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在讲述东汉蔡伦造纸一课时,我插入了东汉蔡伦造纸过程的视频,联想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新思维、新概念,提出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运用"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称象"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幻灯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资料具体化,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开心和快乐中尝到学习的滋味,从不愿学习到热爱学习转变。
4.利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可先讲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故事。讲希腊文明时,可先讲一个"木马计"的故事。讲"商鞅变法"可由学生讲"立木赏金"的典故。讲淝水之战,教师可以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典故开始。安史之乱可引用《长生殿》里的有关段落,讲"百团大战"引用《彭德怀自述》里的某些章节等。故事、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的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由于和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比较多,在此就不再举例了。但需要明确提出的是,引用文学作品应指出哪些属于历史真实,哪些属于艺术虚构。
5.开展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氛围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为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与现实故事会,举办历史典故讲座,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山是有名的红色旅游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杨靖宇纪念馆、竹沟烈士陵园。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讲解革命先烈事迹,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了解革命先烈成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为民族振兴、劳苦大众的幸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理想奋斗终生。让学生了解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愿意掌握一技之长,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总之,关于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 张长珍.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而生之友,2006.
[2] 林利俊.中职历史教学的前瞻性思考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