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探讨

2018-01-02于雪梅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改进小组合作

于雪梅

摘要: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做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改进;贴近生活;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70-01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是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课改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常青。虽然新课改搞了几年了,但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课程内容是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评价也采用试卷,考得好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就是差生,这种评价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也不十分明确,教学措施也不十分科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解不同层次教学内容,最好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怎样,把自己看得有多高,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或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的身份,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2.创设活动型情境、在体验中建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意义,活动型情境,通过实体性操作,模拟性相似操作,符号性趣味操作来加强基础,促进发展,并通过实际应用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3.1 提问内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问是为课堂学习而服务,因此,所提问题要始终围绕着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好的提问应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和加深记忆,对新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只有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提问。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清楚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意义的,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还要明确不同问题的设计具有不同的目的,哪种提问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哪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3.2 提问内容要具有启发性。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点的矛盾与已有知识或经验的矛盾作为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多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多设计一些具有多种思维途径和结果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节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提问:(1)大家思考一下圆形可以转化为别的什么图形?(2)转后的图形和圆形有哪些联系?(3)圆形面积公式如何推导?通过这三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一步步地推导出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4.贴近生活

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作为数学老师,就要在教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贴近,并且灵活运用至现实生活中去。新课改的要求在于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我们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和自己进行互动交流和动手动脑进行鼓励,让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身边的事例拿来说给学生听,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放学后布置与当天有关的数学动手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光靠课堂上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要延伸到课外,在活动的操作中,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但是在对情境进行选择的时候,同样要对多样性的素材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之一,是一门功能性的学科,为其他领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所以可以说数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灵活设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就能在数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改进小组合作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