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元素所占比例的几点思考

2018-01-02柳婷婷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中国元素

柳婷婷

摘 要: 本文统计了当前广泛使用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元素的文章比例,认为其不能满足大学生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介绍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经济等的需要,提出大学英语教材应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元素的课文比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掌握中国元素的英文表达方式,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宣传中国元素,传承中国文化。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材 中国元素 教材改革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要以“一带一路”为建设重点, “一带一路”建设将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要加强国际合作的决心。此外,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2016年修订版),考生要能将“题材熟悉,语言难度较低(四级)或中等(六级)的汉语段落译成英语,段落内容涉及中国的文化,歷史及社会发展”。以上两个事实充分体现了在如今国际化大背景下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今的大学生能否在这一环节表现得得心应手呢?2016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部分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皇帝”等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根据考试后的网上反馈与笔者在课堂上随机提问结果来看,这些词的翻译难倒了不少同学,有人将“中国共产党”译为“Mao Zedong and his friends”(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也有人将“皇帝”译为“The son of the sky”(天空之子),“the boss of China”(中国的老大)等,闹了不少笑话。作为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笔者思考:为什么不少同学英语底子厚,能力强,但是对中国文化相关词汇颇为陌生?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是否完全满足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这一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交流需求?当前的英语教材能否引导学生在国际交流中自如地介绍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本文将以当前广泛使用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元素的文章比例,提出大学英语教材应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元素的课文比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掌握中国元素的英文表达方式,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宣传中国元素,传承中国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元素统计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以南京地区为例,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主要用以下几套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新常态大学通用英语》(南京大学出版社)。仔细翻阅这几套教材后,笔者对其中涉及中国元素的文章进行归纳统计,发现《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全四册,每册10个单元,每单元两篇文章)中,涉及中国元素的文章仅有两篇,即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电信革命》和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如何做好防震准备》,仅占全部课文的2.5%。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美国文化、名人的文章,如《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具有时间观念的美国人》,《比尔·盖茨》,《马丁·路德·金》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四册,每册8个单元,每单元两篇文章)中,仅有一篇涉及中国元素的文章,即第二册第一单元中的Learning, Chinese Style,占全部课文的1.6%,与此同时,关于美国的文章颇为多见,如讲美国民权运动的《给人以自由者》,讲美国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讲九一一事件的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讲美国人价值观的A Life Full of Riches和 American Dream等。《新常态大学通用英语》(全两册,每册10个单元,每单元3篇文章)中,共有三篇关于中国元素的课文,即第一册第十单元的Chinese Humanism和第二册第七单元的The Chinese Theory of Leisure (I)&(II),占全部文章的5%,是三套教材中关于中国元素的课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套。不可否认,三套教材都是编者精心编撰、口碑颇为良好的教材,选文除了上面提到关于美国社会文化名人的文章外,亦有不少关于天文地理美德等优美精炼的一般性英语文章,原汁原味,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有着显著的作用,然而,关于中国元素的选文比例是否有些偏少呢?上文提到的三套教材竟然没有一套关于中国元素的文章达到10%,作为面向普通中国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其中是否应该多加入一些关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据笔者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来看,相当一部分阅读量适中的非英语专业同学课下并不会主动摄取中国元素相关词汇英文表达。如果课堂内容没有涉及,教师又不主动引导,那么学生如何学习这些表达方式,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心应手地介绍中国,推广中国呢?由此看来,教材改革、教学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三、增加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元素的必要性

Claire Kramsch(1993)20上世纪末期就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学习与本国文化,目标语言国文化同样重要。就当前我国主流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部分所占比例来说,多数教材只注重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甚至是名人的介绍讲解,却忽略了本国文化的引入。所幸相关领域专家已注意到这一点,从丛于2000年发文首次指出,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缺陷:中国文化失语,而多次改革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段落的翻译能力,也说明以上问题已引起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是面向整个大学生的教育,受众基数大,这批同学又肩负着在未来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促进国际交流的重任,因此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可谓刻不容缓。

四、增加读写教材中的中国元素课文比例

改变现状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教材大纲改革、教师培训、测试方法改革等,出于篇幅考虑,本文仅讨论教材改革。文秋芳(2013)认为,输出驱动,即学习语言的内驱力,可以让学生激活所学的“惰性知识”,而且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课文主题、内容,引入中国元素,如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价值观等话题,然后引导学生吸收相关词汇、表达,进而消化所学,以做演讲,角色扮演,辩论或者课后写作等方式将所学内容输出,不失为一种很好地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国元素相关英文表达的好方法。 这就要求教材中除了关于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文章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元素的文章。笔者曾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一文时,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学生最初只能用英语单词表达数个熟悉的如长城、熊猫、儒家学派等文化象征,在老师的引导和自己主动利用便捷的智能手机,网络查询之后,不少同学用流利的英文段落介绍了长城的历史、作用、文化意义,介绍了儒家学派的起源、思想精华及在世界各地备受推崇的原因等,相信日后有一天当他们需要与国际友人交流中西文化差异的时候,或者带外国朋友游历中国时,也能用英语侃侃而谈这些中国文化的精髓了。endprint

五、在听说课堂引入中国元素音像资料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历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东方文化爱好者的目光,他们一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长城、兵马俑、传统习俗等有形无形的文明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对信息时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外卖、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现代化设施服务津津乐道,因此英美国家媒体制作了颇多优秀的介绍中国的音像节目,比如BBC就曾制作了名为Spring Festival (中国新年)的纪录片,对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传统美食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看过之后,对十二生肖、春运等中国学生耳熟能详的词汇的英文表达有了系统的了解。选取适当的这类音像资料进听说课堂,不失为增加学生中国元素英文单词储备的好方法。

六、结语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所用的教材选文以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名人为主,有关中国的选文比例较低,不利于学生培养主动摄入相关英语表达方式词汇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在国际化大背景下用英语沟通,介绍中国,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增加关于中国元素的文章比例,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增加关于中国的音像材料,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EB/OL].http://www.cet.edu.cn/file_2016_1.pdf,2016.9.27.

[2]Kramsch, Claire.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1.

[5]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02):101-104.

[6]郑晓红.论文化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为例[J].外语界,2009(02).

[7]王永亮.跨文化传播的症结及其消解——基于我国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配置之检视[J].英语广场,2017(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中国元素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