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02黄莺莺
黄莺莺
摘 要: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方法的实际运用。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对社会调查研究人才的迫切需要,国内高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开始被重视起来。本文从实践角度探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相关问题,讨论如何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能力。
关键词: 调查研究 实验教学 基本思路
教学中的科学实验是检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过程,不仅是理工科专业的必要教学环节,还是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结合实际,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成为理论与实践互动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和增强理论应用能力及实践效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局限于对理论教学的辅助功能上,更体现在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综合效应上[1]。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现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作为交叉性学科,一方面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理工科知识。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在相关课程体系中应处于基础性位置,通过理论、实验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展开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专业活动。但目前国内高校当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一)实验教学“隐形化”
从实验教学设置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在文科类专业中基本都有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但是,一些专业在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未安排实验教学,依然遵循传统讲授式理论教学模式,忽略行动学习。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实验环境的不足,导致技能操作教学内容只能与理论教学内容一样以讲授方式完成。另一方面,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惯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权威性,考核方式以记忆为基础,长期以来造成了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缺失。
(二)实验教学“形式化”
从实验教学执行情况看,部分高校调查研究方法类课程中设置了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程,但从教学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只体现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当中,并未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另一类是将实验课程学时以讲授的形式完成,把本来应当由学生具体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转化为授课内容进行讲授,在形式上完成实验教学。
(三)实验教学“孤立化”
从实验教学设计情况来看,以往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将理论内容与涉及实验的方法技能教学分开,单独安排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掌握方法技能时,缺乏理论的即时性指导,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与运用之间分离,理论与实际之间脱节,孤立地掌握调查方法和技能,制约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空间,很难实现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综合能力的提升[2]。
(四)实验教学“单一化”
从实验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过于注重资料分析环节,片面地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等同于统计软件应用技术,使大多数实验教学缺乏课程内在一体性。事实上,调查研究方法中,除了数据处理技术以外,还包括很多实验操作内容,如,调查样本抽取抽技术、社会测量技术、问卷设计技术等,在当前大数据应用迅速发展的热潮下,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系列技术均应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相互呼应,而不是单纯注重SPSS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这种知识上的融合性与方法上的多样性就要求从多个维度和层次上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应用层面上,必须结合社会现实与实际需要,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方法技能,告别纸上谈兵,除了案例分析与作业练习外,实验室模拟操作教学也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教育理念的转型,以往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实践由以往的封闭式课堂转向开放化实践。作为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型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更加迫切地需要从理论掌握走向社会现实。通过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实验操作是验证社会调查理论的必要手段,发挥着对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实验操作能力和结果直接影响实践环节,影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培养中,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实验教学,既是课程自身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是通过综合能力提升,对高素质社会调查研究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首先,推动教学理念的转换,实验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中的单向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了实验设备,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实验设备之间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而是共同参与其中的参与式研究性教学。其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以往理论教学不同,借鉴了大量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应用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社会调查研究实践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实地調查过程中主动验证理论、合理运用设备、有效开展实践、熟练掌握技能。第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依赖性学习不得不转向对实验设备的主动操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从知识接收转向技能传授,教师扮演引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和问题的研究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3]。endprint
(二)可行性
首先,相较于其他研究对象抽象性强,缺少试验发展依托的社会科学分支学科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教学的实现,从实验环境条件角度来看要比自然科学实验要求简单许多。自然科学实验环境不仅要求具备极其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还要求对操作环境的绝对控制。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的是实验项目操作,一般只需为学生提供一台电脑即可,在相关软硬件的支撑下,不同事物实验项目均可以在计算机设备上完成,如进行问卷设计、调查网页制作等,其最突出的共享性还体现在数据处理实验中,社会调查研究对统计软件的依赖上,如数据库应用与SPSS软件的操作。其他一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实验项目可以依托计算机设备,通过辅助系统的安装与调用实现,如电脑辅助的面访、电话访问等。其次,目前对社会调查研究相关项目和能力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无论是高等院校中的相关学者还是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专业人员,经过长期大量实践,综合专业素质大大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些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成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构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随着当前社会环境下对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关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其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不断多样化的前提下,实验教学在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培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教学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施兼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作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一部分,从外部整体性来讲,实验教学内容与时间的设置要符合理论课程体系,根据理论讲授进度,安排相应的实验项目,使各个实验项目在内容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次序上具有先后性,能够构成一项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项目。从内部一体性来讲,实验教学中的每一项实验都要具有独立性,能够将与该实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紧密联结。
2.开放性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研究设计和调查实施,这样的能力追求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一方面,在调查项目选择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扮演探索者、控制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自主决定实验方向与内容,主导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在检查和评价等环节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建构实验教学的整体框架
首先,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相应的实验教学设计要受到课程教学时数的影响,其中实验教学时数应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操作方法。其次,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衔接性,“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有的实验需要安排在相关理论教学之前,有的实验必须安排在全部理论教学结束以后。所以,其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要求,应当按研究程序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构建实验教学的整体框架时,才能够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准确时机。第三,依据实验内容的重要性,还应区分一般实验与重点实验,通常一般实验包括:概念的操作化、资料收集方式选择等;重点实验包括:抽样方案实施、问卷与量表设计、统计分析等。
(三)确定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
1.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根據教学要求,从每一个操作环节上对一般和重点实验的内容加以区分,把整个实验内容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设计演示型实验、操作验证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每个层次的实验在实验目的和学时安排上各不相同。设计演示型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20%左右,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的形态、社会调查资料展示、社会调查整体方案设计、调查指标概念操作化、问卷与量表的设计。操作验证型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实验设备,使学生动手验证基本理论,分步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占实验教学总学时50%左右,包括抽样方案的选择与实施、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统计分析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独立或者分组协作完整地完成一项自定义课题,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左右[4]。
2.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对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教学部分要进行全面考核,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相关内容的预习,实验具体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的完成情况。每次实验结束以后,每位学生都要按照本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记分,学期结束时对所有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二是实验技能考核: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所有已完成的实验项目中的某一项,现场操作,教师和组长通过现场督导,从熟练、准确、规范和创新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5]。三是综合能力:以综合应用型实验中自选课题操作情况及调查研究报告完成情况为依据。这样,打破以往以记忆性学习为主的书面考试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表现,科学地考核学习成绩。既可以增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又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实验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综合效用[6]。
参考文献:
[1]马燕.普通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28(4).
[2]徐晓军,郑伦楚,彭扬帆.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培养中的实验教学设计[J].教学研究,2014,03(31).
[3]徐晓军,郑伦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0(2):48-50.
[4]潘光花.社会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2(15).
[5]徐雪.高师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06(30).
[6]雷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与心理学实验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