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2018-01-02马中青金春德孙伟圣俞友明马灵飞李光耀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

马中青+金春德+孙伟圣+俞友明+马灵飞+李光耀

摘 要: 随着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需求旺盛,特别是掌握木材基本特征、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包括培养目标、新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标准确立,以期学生经过该培养方案培养后能快速适应和胜任企业工作,成为本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浙江农林大学 木材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木材产业

近三十年来,我国木材加工行业以年均25%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木制产品的品种和生产规模急剧膨胀,人造板和家具的年产量和年产值长期处于世界首位。然而,整个木材工业发展仍然处于低技术水平的重复规模化建设和劳动密集型水平,造成木制品档次低、技术附加值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等问题[1]。

随着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基础知识扎实、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期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运行和管理效率[2]-[3]。因此,针对企业需求,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4]-[5]。为了培养未来的木材加工事业的高端人才,首先需要制订优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木质材料的基本特征、先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着手,以期培养出本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创于1958年,是我校最具办学实力专业之一,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在可持续资源利用、环保生态材料开发和材料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依托院士领衔的省“重中之重”学科人才队伍,以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服务平台等为支撑;致力于培养具备植物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加工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木材加工和生物质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家具设计制造、工艺与设备控制、新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木制品检验、经营与贸易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的确立

本专业主要以木材及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为对象,培养掌握木材、木质复合材料及生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利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木材识别与保护、木质(生物质)材料生产、木质(生物质)产品与家具的设计与现代化加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木材、木质复合材料及生物质材料加工、利用,木制品及家具生产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者。

3.新专业方向的设置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国家林业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优势,设置了“生物材料制造”和“产品智能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增设了产业发展急需的相关课程,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培养,优化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培养为指导,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课程体系的设置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围绕专业基本素养、木质材料性能分析能力、木质复合材料/产品的先进生产技术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方面开展课程体系的制定。课程体系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两部分,总共应修学分166个,其中课内教育包括通识教育(44学分)、基础教育(39.5学分)、专业教育(72.5学分)、跨专业教育(4学分),课外教育包括创新创业(4学分)和思政类实践(2学分)课程,如下表所示。授课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学科基础课程、木材学、木材干燥学、材料表界面、胶合材料学、木材科学研究方法、林产品检测、木材化学、木质产品制造装备、木材切削原理和刀具、人造板工艺学、木质产品生产工艺学、木材复合材料表面装饰、计算机语言辅助设计、数控和控制工程、计算机图形处理和3D扫描打印、实木和板式制品生产工艺、工业企业管理、生产实习和生产规划设计、木材贸易和创新设计、产品生产和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为木材学、木材干燥学、胶合材料学、木质产品制造装备、木材切削原理和刀具、人造板工艺学、工业企业管理和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素质。跨专业教育需跨专业大类或跨学院选修个性化发展课程,课程菜单由学校统一提供,学生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读课程。本专业学生需修读3个-15个学分的个性化发展课程。课外教育平台共6个必修学分,包含4个创新创业类学分和2个思政类实践学分,学生通过认定方式获得,认定办法参照《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执行。毕业最低学分共为166,其中课内教育为160学分,课外教育为6学分。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年-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培养标准的确定

5.1知识标准

主要围绕通识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方面构建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标准:(1)通识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历史、人文、艺术、体育、军事、语言交流与写作、计算机操作等方面能力;(2)基础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礎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图学)和专业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工程静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木质资源材料性质、机电控制技术知识);(3)专业知识:生物质材料方向主要围绕材料表面与界面、木质材料校核理论和方法、木质材料干燥理论和技术、加工装备与技术、生物复合材料制备与工艺技术、生物材料保护与改性技术、生物纳米材料制备与技术、木质材料产品制造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木质产品智能制造方向主要围绕木质材料干燥理论和技术、智能制造科学与信息管理知识、木质材料生产工艺与特性、先进装备技术、木质产品制造工艺及技术、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endprint

5.2能力标准

主要围绕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建立本科生培养标准:(1)基础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推理判断、数据运算和处理等)、认知能力(观察辨别、概括分析等)和实验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实验数据整理和加工等);(2)专业基础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交流能力和工程计算能力;(3)专业能力:生物质材料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木材识别和物理力学性能、木材干燥、生物材料制造和加工、生物材料表面装饰、生物材料性能测试、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木质产品智能制造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生物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产品零件加工方法、木制产品先进加工设备、木制产品工艺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5.3素质标准

主要围绕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四方面建立本科生培养标准,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具备良好的挫折应对能力,能积极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未来科学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良好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具有包容心与团队精神,能完全胜任企事业单位工作。

6.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订过程,包括培养目标、新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标准确立,以期学生经过该培养方案培养后,能快速适应和胜任企业工作,成为本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翩.江苏省木材加工产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机械化视角[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2]马灵飞,修树东,金春德,钱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29-32.

[3]胡传双,云虹,王婷,李凯夫.华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13-16.

[4]李黎,杨永福,李建章,高建民.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24-28.

[5]安胜足,刘志军,李玉灵.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探讨——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1):76-81.

通讯作者:金春德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