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仁学思想对创新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2018-01-02于昶孟艳刘萍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医药

于昶+孟艳+刘萍

摘 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如“医者仁心”、“仁心仁术”与孔子的仁学思想一脉相承。孔子的仁学思想不仅可以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人文基础,而且有助于中医药人才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本质。从孔子的仁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创新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孔子仁学思想中“求之于己”、“笃信好学”、“躬行实践”等道德修养方法可以给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启示。

关键词: 孔子仁学思想 中医药 人才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思想源泉,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长足发展。当前,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法案的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明确提出中医药教育要“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从孔子的仁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创新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孔子仁学思想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人文基础,很多理念值得现代中医人才传承并发扬光大。《论語》中,“仁”字涉及五十八章,一共出现109处,“仁”分量之重可见一斑。“医乃仁术”、“患者如至亲”等传统医德思想正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真实写照。同时,孔子仁学思想强调要以行“仁”为己任,推崇的是“仁”的践行,关注的是在人的日常具体行事中,时刻以“仁”作为自己的处事标准。《论语·泰伯》篇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者,不能将“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这些理念仅作为口号挂在嘴边,更应该像孔子一样躬行实践,事事磨炼、提升自己,时刻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精神,做到“三月不违仁”。因此,孔子仁学思想有助于中医药人才更深入地体悟中医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等重要理念,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本质,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

二、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人逐渐对自己的文化科学失去自信,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地位也受到质疑。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很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在中医学前教育阶段,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就已经凸显。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以数理化外语等西方科学文化的学习为主,虽然开设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但传统文化教育不足。进入高等学习阶段,中医药院校的普遍做法是采用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而且,传统人文课程的开设不足。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学专业虽然开设了医古文、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受开课门数和学时的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借鉴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措施

孔子仁学思想中包含着一整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孔子提出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等修养方法对创新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求之于己”。孔子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内心自觉和主观努力。在他看来,“为仁”本来就是个人的道德追求,其动力来自于自己而非来自于别人,其对象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这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学识修养,充分认识到教师乃是“良心活”。有没有认真备课,有没有认真讲课自己是最清楚的,教师要做到孔子所提倡的“内省不疚”(《论语·颜渊》),任何事情都力争做到问心无悔。所以,教师要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做到“以学生为本”。为此,学校应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深入研究将教学质量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的具体操作方式,鼓励教师自觉回归到以教学为重的轨道上。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提高医德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学医者必须主动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将孔子的人文关怀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质,时刻以“仁者爱人”、“悬壶济世”等观念作为自己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学校应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强化对医德的考核,可以加强过程性考核,使学生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或奖学金,鼓励和表彰突出者,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笃信好学”。孔子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学校在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第一,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创新高等中医药教育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从各中医药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看,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增加开设以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通识课程,有助于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第二,定期举办各类人文知识讲座。讲座有不受学时限制、无考试压力、自由听讲、观点集中等特点,符合高校学生的思维和性格特征,学校可以围绕中医专业这个中心,开展相关的系列题讲座,真正把人文知识讲座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第三,塑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主题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学校不仅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节、读书会、文化沙龙、诗会、影视评论等活动,还可以在校园内部建造一些具有文化品位的设施和人文景点,使学生时刻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endprint

“躬行实践”。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身体力行,即孔子所说的“躬行”,因为孔子的“仁学”本身就是实践的学问。在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逐渐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院校教育的普遍情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经常出现医学人才学历高、技能差的恶性循环现象。学校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讨论、临床见习、门诊跟诊,或者临床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接触实际病例。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和组织老师、学生参与各类专业技能比赛,把各类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练兵场,引领和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院校间交流、学习与合作,切实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我们应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与现代中医药人文教育接轨,将其融入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富有特色的、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树德,撰.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金景芳.论孔子仁说及其相关问题[J].中國哲学史,1996(1-2):90-95.

[4]杜维明.儒家的“仁”是普世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8.

[5]石岩,马铁明,尚冰.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7-9.

[6]闫海军,傅海燕.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222-224.

[7]储开博,何丽清.注重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4):295-297.

[8]葛飞,朱其林,周建军,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50-151,156.

[9]李俊.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10]田莉,樊丽,张蕲.试论儒家仁学思想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护理学杂志,2011,26(8):89-91.

[11]张亚军.传统医德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及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7(9):140-141,158.

基金项目:(1)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辽宁中小医药企业战略模式与战略风险研究”。项目负责人:朱民田 L201617

(2)2017年辽宁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先秦两汉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项目负责人:于昶 2017lnzy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