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2张小平
张小平
1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艺术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例如,八年级上册,教师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艺术的直观表现力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由绘画作品转向雕塑作品。在让学生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的同时,为学生讲授近代历史上为中华民族崛起,保护国家和人民不受伤害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动人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诸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等情境,从而进入教学课题。通过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对作品进行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民英雄们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奉献的坚定信念,也能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浮雕的直观表现力,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二单元对艺术与现实的表现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的同时,带领学生到真正的向日葵地里,欣赏艳丽的向日葵。同时理解作者透过画所展现的燃烧着熊熊生命之火的内心世界,感受画中的活力与现实感,学习到如何用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描绘现实世界,表达自己的现实情感。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广阔的艺术世界具有无穷的表现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的需要。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这一主题时,可以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在欣赏校园之美的同时,可以对学校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物与园林绿景的搭配效果、花台绿地的色彩形态组合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学校的印象。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校园的春天”这一主题进行绘画创作,重点进行校园园林景观的配置,让学生自由搭配园艺植物,形成最美的校园景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独立形成对色彩组合、形状搭配等美术知识的认知。
现代初中学生兴趣往往多样化,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的限制,不能达到学生的兴趣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初中学生通常对动画漫画等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对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或漫画进行展示,并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观看漫画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作者对场景的设置、人物表情及动作的描绘、人物互动的表现等技巧,从更专业的角度认识漫画的魅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
无论在何种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当以学生作为主体。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所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将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得到良好发展。在传授基本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充分給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表达自己对美术的独特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对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在教授绘画知识之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春天呢?你们想象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可能会回答树木长出新叶、花儿开放、暖阳融融等意象,这就体现了学生独特的审美认知。教师随后可让学生围绕自己得出的意象进行绘画,场景自定。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知。在创作过程中提升对学习、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情操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能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感受、创造生活中的美。同时要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切实提高艺术欣赏与创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构图技巧等,提升艺术审美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