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六年级图形与几何的整理复习
2018-01-02惠丽霞
惠丽霞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小学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探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直观演绎;三、优化练习设计,增强复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图形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内容,由于本单元知识具有较强的整理与复习特点,因此,为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造成一定障碍.教学实践证明,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弊端.接下来,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具体途径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一节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數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声、光、形、色功能,有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兴趣.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节复习过程中,本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小明的房间动画短片,请学生观察,小明的房间里面有哪些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比一比,谁找的最多最快,并思考如何给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学生纷纷集中注意力,认真寻找起来.有人指出桌子的面是长方形的,有人指出文具盒是长方体,有人指出笔筒是圆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亲身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加深对本堂课所复习内容的印象,同时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习成就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不在话下.
二、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直观演绎
信息技术辅导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图形与几何一节的复习极为考验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一些平时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总是不得其法.得益于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
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小题“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左边立体图形的形状图”讲解过程中,一些学生想象不出该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本人利用电子白板设备的投影功能,将几个正方体教具摆成如图形状,然后一一呈现出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形象直观演绎了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学生马上画出了相关形状图.随后,本人带领学生回顾了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知识,学生认真听课,从完成的练习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数学课堂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所限,只能采用“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国家教育部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技术已经走入课堂,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教师应当巧妙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学优势,突破几何与图形教学难点,全面增强教学品质.
三、优化练习设计,增强复习效果
练习是数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解题技巧,这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几何与图形是六年级整理与复习一节教学内容,本节全面回顾了整个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包括图形的测量与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三个模块的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内容比较复杂.如果教师一一在黑板上出示相关练习,那样不仅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不利于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优化练习设计,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全面展现图形与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复习效果.
本节练习设计时,本人再次出示了课堂导入阶段创设的“小明的房间”这一问题情境,因为复习已经进入巩固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情境发挥的不再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简单作用,除了吸引学生注意之外,本人接连在课件上出示问题.首先提问:小明的房间有哪些图形?学生马上指出,有长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正方体,有三角形、梯形等,学生指出哪种图形,光标就定位到相应位置,出示问题:这是哪一类图形?已知相应数量关系,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表面积公式如何推导?体积公式如何推导?这些问题带有抢答性质,学生纷纷动笔计算起来.通过一段简短的动画,衍生出如此之多问题,练习质量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的强大功能,六年级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巧妙引趣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增强练习效果,促进教学品质的全面升华.未来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促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教学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