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
2018-01-02王亚晖
王亚晖
摘 要:高校作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的高等学府,本应秉承着严谨的学风和谦逊的工作作风,但是由于行政权力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明显偏离方向,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我国高校管理梯子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进行简析。
关键词:高效管理 体制 泛行政化
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
作为一直崇尚礼教的华夏文化,自古以来高等学府都是备受尊崇的“圣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高校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管理工作迅速从逆境中扭转过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1]
但是,也应该客观的认识到,由于高校的管理体系架构基本上都已依附于行政管理模式,导致了高校的管理体系中所谓行政级别、行政待遇等一系列本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越来越深的被融入到高校管理体制中,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公共资源,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的弊端
对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泛行政化的问题,在高校内部其实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高校管理体制中不存在泛行政化问题,这属于正常的行政管理范畴;一方则对高校管理工作泛行政化问题深恶痛绝,认为其直接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其实出现这两种完全相左的认识很好理解,一方是管理泛行政化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通过高校的管理体系依附在行政架构上获得了收益。而另一方则是侧重于学术和科研研究的专家学者,苦于受到管理工作中泛行政化的影响而不能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具体来说,高效管理体系中泛行政化的弊端呈现出两大特点:[2]
1.“官本位”思想侵占学术研究领域
对于那些专门从事学术及科研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说,其工作重心是科研项目或者是教学成果,这是高校维系高校日常运转的根基。但是由于这种学术权力在行政权力面前根本不具备任何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导致了这些专家学者无论是申报相关课题研究项目还是晋升职称上,都要先完成行政权利的转换,如果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话,要么必须要按照所谓的规定来明确行政负责人为学术研究召集人,但是这些行政负责人由于日常工作都是侧重于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毫不具备学术研究的相关业务知识掌控能力和了解能力,有些所谓的学科带头人甚至都是跨专业提拔起来的;要么只能因为不符合相应的规定,不能完成校内的初核,被迫中断相关研究的申报工作。这种以“官本位”思想来影响正常学术研究工作的行为,表面上看来是存在管理形式上的缺失,但是长此以往下去的话,极易挫伤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工作积极性,不仅会形成大量的人才外流,而且还加剧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迂腐、僵化模式的影响力,让高校的学术研究领域根本形成不了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2.民主化管理和监督无法发挥作用
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的过度扩张,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和专家治校,不利于学校形成和谐、良好的学术自由环境和育人环境。当泛行政化行政管理工作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所有层面中时,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已经从主导地位降低到附庸地位上,不仅不能在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命上充分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特点,甚至极少数的学校在提拔中层管理干部的过程中,无视民主测评和评议的参考作用,以上级领导的主观意愿或者是裙带关系来确定相关人选。如此一来,不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不当利益输送链条,滋生了贪腐行为的出现,而且让处于基层且工作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职工完全处于被动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备人才的锻炼、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让高校从整体上越来越失去影响力和活力。尤为重要的是,因为这种行政权利的无限放大,对于高校领导层的制约和监督已经基本上处于空置状态,根本就不能体现出高校崇尚民主化的学习工作氛围。在新闻媒体披露的,中央巡视组对中管高校巡视意见反馈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这种高校行政管理的监督缺失并非个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
三、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的成因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泛行政化情况之所以如此的突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很多原因属于人为因素或者是历史因素造成的。
1.高校领导体制基础不完善
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体系则是政府行政管理架构中一个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和“院长负责制”两种行政管理制度,其中着重突出了校长和院长的领导控制地位。从政府加强对高校进行管控的层面上来说,这种体制基础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从高校自身发展,特别是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来分析,这种模式在基础上就存在缺失,导致了行政概念以及行政权力在高校的中层被无限放大,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行政管理架构有效运转。[3]
2.高校行政管理措施相对滞后
正是在形成了所谓约定俗成的行政管理体制之后,在行政管理措施上过于呆板的方式,让行政管理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霸占着高校行政管理资源的同时,让行政管理机构越来越臃肿。每次的高校行政管理完成精简之后,为了满足行政干部级别的实际需要,很快又出现一次新的扩编,周而复始下来,不仅根本没有起到精简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反倒是让行政管理因为措施之后背负上了沉重的人力资源包袱。有些高校为了平衡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冲突关系,采取跨专业任命行政干部的方式来提高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所谓行政待遇。殊不知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人员调整不仅加剧了科研或者教学工作中人员与资源的矛盾关系,而且还极易导致“学术界专家变成行政管理庸才”的尴尬局面出现。[4]
3.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工作脱节
因为行政权力的影响,让论资排辈的行为已经深入到高校的教职工意识形态中,不仅中青年后备人才在管理队伍人才可持续性建设中得不到锻炼,就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向启动相关的程序,都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严重抵触,因为这种公开的测评和培养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晋升、提拔和與之相关的福利待遇,而且还打乱了所谓约定俗成的人才培养潜规则,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基本上不具备基于年轻化发展的优势。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时代中,这种陈旧的思想让高校的发展逐步的失去了活力,也让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被挡在了高校科研体系之外,完全失去了社会公允性在高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四、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的纠偏措施
梳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的成因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为了恢复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有的放矢的对我国高校管理体系泛行政化问题进行纠正。
1.进一步完善高校领导责任体制,加快推行“去行政化”工作
一个扎实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氛围营造,需要首先从完善高校领导责任体制入手,从源头上抓好去行政化工作。废除高校中党政机关对高校设置的行政级别已经到了亟待落实到地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党政机关对高校的管理及学术性权力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有效保障高校的学术性研究思维真正的占据领导和通知地位。通过简化高校的管理机制,除了保留必要的后勤保障机构之外,全面精简依附在高校行政管理架构中的各分设部门或者单位,摒弃原有死板且繁杂的管理流程,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只是为了体现行政管理权力效力的程序,该取消的就必须完全取消。这样一方面是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指令的执行力,让行政管理指令不再局限于日常办公环境下,在一定范围内兼具透明和公允的特征;最主要的一方面是通过这种体制的完善,最大程度的压缩了高校的行政管理成本,节省了人力资源在行政管理中的基本支出,让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真正的投入到高校一线的教学改革、科研专题研究等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工作中,确保了一线研究人员和教职工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环境中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工作。
2.努力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的民主化管理和监督之所以缺乏操作空间,与高校信息化水平滞后有明显的关系,行政管理措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实现优化,不仅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病态思维禁锢,而且还直接体现出其管理工作的严谨性特点。这对于那些中青年的高校教职工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机遇,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个机会达到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3.正视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当高校完成去行政化改革之后,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重新定位,一方面要求政府要树立服务高校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把对高校的直接的行政管理转变成以服务为基本目的的辅助性管理,让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从原有的从属关系向合作共赢关系转型。另一方面还要求政府通过实施国家立法,认清高等教育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最终从根本上使高校转变形象,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广大群体依法实施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真正体现出高校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彻底扭转社会层面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误解。
五、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展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管理体制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变,以往的模式中许多管理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应该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予以改善。
1.借助校园内部网尝试开展管理信息公示制度
高校的全体师生都是搞笑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原来闭塞的管理信息渠道直接影响了师生塑造主人翁意识。而借助局域网状态下形成的校内管理信息平台,不仅能够让管理信息实现实时更新,提高了管理措施、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的可操作性,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更为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展示了全新风貌。
2.借助互联网加强高校透明化管理体系宣传
民众对高校管理体制的认识发生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和载体,在信息快速传递的当今社会,高效管理层应该着眼于引起社会共鸣的角度上加强高校透明化、去行政化管理工作的對外宣传工作。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也同时让高校的管理工作接受社会的监督,更体现出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民主性与实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不仅是学术殿堂,更承载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高校的管理体制僵化且理念落后,势必会影响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理性、客观的评价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高校开展“去行政化”工作,让高校真正的成为莘莘学子潜心修学,专家学者钻研学问的净土,也是高校管理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精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去行政化”就能建成现代大学制度?[J]. 蒋华林. 高教探索. 2012(06)
[2]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J]. 郝瑜,周光礼. 现代大学教育. 2012(03)
[3]论大学权力结构改革——关于“去行政化”的思考[J]. 别敦荣,冯昭昭.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06)
[4]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J]. 别敦荣,徐梅.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