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设疑”的层次与时机的把握《小数加减法》课例分析

2018-01-02吕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数位小数点加减法

吕峰

近日笔者执教了《小数加减法》这堂课,结合几个教学片断,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在思考中对当下课堂教学改革有些许感悟。作为教师,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进行有层次的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通过适时有效的设疑与解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问于基础——承上启下

在新课改的教学课堂中,我们舍弃了 “回忆旧知”,取而代之的是预测单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来帮助学生厘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起到回忆旧知、启发新知的作用。

Q1:课前,大家都完成了预学单,我们先来看第1题,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这 样做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Q2:谁来说说看,像这样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生: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

Q3:为什么要把数位对齐?

生:计数单位就相同

师:是啊!数位对齐,那他们的计数单位就相同了。比如第一个算式的5和7,都在个位上表示几个1,5和0在十位上表示几个十。

[评析]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学习。因此,笔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已有经验,设置两道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做好铺垫。当笔者提问:“为什么要把数位对齐?”,有学生回答:“计数单位就相同了”。 然后就结合题目自己讲述,感觉一味地把学生的回答生拉硬扯到预设的答案上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笔者备课时构建的是“直线型”教学方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设疑一句,“谁听明白了,你能结合具体题目来说一说吗?”这样处理就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问于困惑——发现本质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而课改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错误,教师应当能够及时预测并容纳这些错误,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去自我反思,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感想、敢说、敢于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2:

师:我们再来看第3题。课前同学们主要提出了这3个问题(1)姚明比郭晶晶高多少?(2)篮球架是几米?(3)孙杨多高?

Q1:我们先来看前2个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笔算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生:它有小数点。

Q2:观察得真仔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法。他们是这样解答的,你们同意吗?选择一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选第一道。题目已知姚明身高2.26米,篮球架比姚明高0.79米,求篮球架的高,所以用加法。

Q3:在列竖式时,这位同学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

生:因为计数单位要相同。

[评析]当笔者提问:“他们是这样解答的,你们同意吗?选择一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直接反应就是回答为什么选择用加法,而其目的是让学生回答这道题的算法,学生的生成与老师的预设不符,说明问题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教师应该进行调整,设疑“你是怎么算的?”或者之前可以这样提问“他们是这样解答的,你们同意吗?选择一题,你是怎么算的?”那么学生会回答:“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最右边开始算……”。进而设疑“为什么要小数点要对齐?”使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著名特教师华应龙曾经说过:“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反而会使孩子失去很多触类旁通的机会,同时也会由此失去来自思考发现的快乐。及时抓住学生易错资源,利用设疑,巧妙引导,将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定能取得更多的收获。

三、问于发现——提升思维

新课改的最大特点是,学习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发现,学生不仅理解最深,而且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教师常常需要设疑于学生的发现,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鼓励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展开高质量的数学思维。

教学片段3:

Q1:刚才的猜想过程中已经有同学能用口算来解决。我相信下面的口算肯定难不倒大家。第1题,等于?第2题呢?第3题呢?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吗?这里的关键是要算什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生:第1题,百分位上的2与百分位上的6相加,这里就是在算2个0.01加6个0.01。第2题,十分位上的2与十分位上的6相加,就是算2个0.1加6个0.1。第3题就是2个1加6个1,第4题是2个十加6个十。

Q2:你真棒,說的真完整。谁听懂了?

生复述。

[评析]这是本节课的综合提升练习。笔者先快速核对答案,进而通过设疑“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学生去发现这4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思考计算的关键步骤。利用这样的一个环节,巧妙地沟通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

作为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联系、使用教材,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或任务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累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以生为本,课前精心预设,课上善于捕捉,抓住设疑时机,及时生成问题,通过巧地设疑,让活力课堂更高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位小数点加减法
小数点添在哪儿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相同数位相加减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