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探究的方法

2018-01-02梅竹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滹沱河雷峰塔杂文

梅竹

摘要:自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来,广大语文老师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将探究活动引入课程,甚至可以说搞得轰轰烈烈,但很多老师在进行语文探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探究的形式化、程式化等问题。如何摆脱花架子,实施真探究,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起来,是摆在广大语文老师面前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68-01

本文結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从组织探究的方法角度,谈谈如何通过真探究,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真探究欲望

由于受考试的束缚,学生课外时空受其他学科的挤压,为了快出成绩,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数是在老师的权威下进行的,教师只是信息,观点,方法的主要提供者;偶尔,教师为了形式上的探究而把课堂气氛放开,又让学生处于放任状态,学生不着边际,无关痛痒地讨论。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探究讨论最后又在权威的主持下变成一次彻头彻尾的伪探究。

2.恰当的"支架"设计有助于学生的真探究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极为有限,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图式必定不够完善也不够丰富,当教材中出现年代久远一些,主旨深奥一些,文字晦涩一些的课文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围着文本打转摸不到入门通道的情形。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不妨用自己有关思想感情、作品风格、语言特色以及感悟角度等方面的体验为学生搭建探究的支架,引领学生寻找进入此类文章的门径。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滹沱河和我》过程中,不时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搭建了几个支架从一定的高度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理解祖母和姐姐说"我"是"小滹沱河"的原因"这个问题。

(1)"从未谋面的一条河流居然因为一篇小小的散文而时常翻腾在我的记忆里,一个原本并不熟悉的诗人因为一条河流会牢牢地占据我的思维。我知道,那人、那河征服了我,于是,我的生命里少了畏惧,多了勇敢;少了猥琐,多了豪气;少了屈辱,多了荣耀。那条河叫滹沱河,那个诗人叫牛汉。"

(2)"认识一条河流就如同认识一个生命,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讲述的是牛汉对故乡的河流--滹沱河的认识过程,其中贯穿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本'者根本,'命'者命运,一条河决定了作者的命运。牛汉把滹沱河的惊天气势藏在心中,这不是简单的借景抒情,而是作者在用真实的生命真诚地抒写。一条河的形象与一个人的命运叠加在一起,是生命的呼唤。"(转引自王聚元:《阅读教学:如何有效组织、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中学语文》2010年第2期)

3.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引领学生真探究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有意义探究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语文老师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材料便于建立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探究的内容起到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

有老师在进行《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的教学时,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语:

师:同学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怎样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的吗?谁能举些实例?

生:给妇女缠足,父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禁止自由恋爱,禁止寡妇再嫁……

师: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封建社会是黑暗而残酷的。由于劳动人民痛恨封建社会摧残人民幸福,扼杀人民自由的本质,所以创作了白娘子和雷峰塔的故事。1924年9月25日这一天,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鲁迅借题发挥,夹叙夹议地阐明了封建势力灭亡,人民必胜的道理。

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是杂文的一般特征,同学们看过哪些杂文?这些杂文都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接着学生举出鲁迅杂文和从报纸上看到的杂文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了这些杂文。提出,今天让我们来探究《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杂文是怎样夹叙夹议,借题发挥的?

上述导语设计提供了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个上位知识,一是使得学生获得或强化了封建社会一般特征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鲁迅对雷峰塔的倒掉持如此态度。二是促进学生获得杂文写作方法的上位知识,为学生进行主体探究学习环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设计发散性问题,促进学生真探究

发散性问题是开放性问题,设计发散性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它能让学生在思维发散、开放的空间中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黔之驴》就是一篇进行发散性探究的好教材。有老师就设计了以下探究问题:

(1)从驴和虎两个角度思考这篇文章的寓意。(训练多角度思维)

(2)由本文生发的成语"黔驴技穷"是啥意思?驴是否真是无用之才?其有无所长?将天生无斗虎之技之力的驴硬放到虎的面前,是谁之过?(训练逆向思维)

(3)驴只能被虎吃掉吗?智驴的结局会是这样吗?你有些什么新设想。(创造性思维训练)

以上探究问题的设计引发了学生许多创新立论,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意味无穷。

综上所述,真探究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依据新课程理念实施探究教学,对"探究过程"去伪存真,只有通过真探究,学生的学习才能收到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滹沱河雷峰塔杂文
传奇佛塔
滹沱河
画与理
浙江杭州雷峰塔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价值评估及应用:以滹沱河流域河北段为例
山西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要善于统筹解决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