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在泰国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2018-01-02隋爽
隋爽
摘 要:泰国汉语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则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本文通过对泰国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探讨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反馈情况。从而发现泰国汉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组活动 泰国 汉语课堂
引言
小组活动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被分配以一定的任务,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使用自然产生的语言完成这一被赋予的任务;它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地使用目的与的机会,它被看成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Brown1994)。课堂的小组活动分为分角色朗读和复述、分角色表演、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和小组调查等形式。以往研究证明,课堂互动程度越高,对学习者实现交际技能的帮助越大。课堂小组活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互动形式。小组活动开展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分组的大小、分组的形式、組内成员的搭配、学生的性格、学生的语言水平、任务话题的选择、小组活动前的词语、语法点或者句子的准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等。如何让小组活动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点,让学习者达到有效讨论和交际性互动的目的,让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语言水平,是目前要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1]
长期以来,泰国汉语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则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本文通过对泰国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探讨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反馈情况。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考察影响小组活动效果的因素,调查学习者对小组活动、和教师的态度,分析各类小组活动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各类小组活动的成效情况等方面内容,从而发现泰国汉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探讨小组活动在泰国汉语课堂的可行性,可以有助于改变其汉语课堂单一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探索。[2]
一、调查问卷分析
1.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分析
本研究调查有28个问题,发放98份,回收量89份。被试者年龄在18到23岁之间的人数占到71.2%,是被试中的绝大多数。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数占到28.8%。被试在泰国学习汉语已经有数月的时间,超过26个月的占40.9%,学习了16-25个月的占30.3%,学习了6-15个月的占21.2%,学习了1-5个月只占到7.6%。
对小组活动开展频率的调查显示,选择有时开展小组活动的占59.1%,开展得太少的占24.2%,经常开展的占12.1%。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4.5%,我们可以从中判断大部分泰国汉语课堂会使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但不是课堂上的必要教学手段,甚至有学校从来不开展小组活动。
关于学生对分组的需求,87.9%的学生愿意跟好朋友分在同一个小组,只有占4.5%的被试希望跟不熟悉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的,表明泰国学生会喜欢跟熟人一起交流一起做活动,如果能跟好朋友分在同一个小组,商量问题的时候会更好的了解对方的意思;但这样分组也有缺点,一是不利于不熟悉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二是太熟悉的同学在做小组任务时可能聊天或做其他和任务无关的事情。7.6%的学生希望跟汉语水平高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他们可能是汉语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所以自己没有自信、希望水平高的同学能帮他们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在如何组成小组的问题中,68.2%的被试想由自己来决定分组,根据上一题可知,一般是和熟悉的同学在一组或者选择水平好的同学一组,被试大多愿意自己决定而不是由老师来安排。22.7%的学生认为抽签决定是公正的分组方法。被试者选得最少是由老师来决定分组,选这个方法的占9.1%,因为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不熟悉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甚至造成尴尬的情况,但老师比较喜欢控制分组,这个方法会让教师达到完成小组活动的目的。
小组活动应安排在课堂中的哪一时段问题中发现,有68.2%的被试选择上课中间是最合适安排小组活动的时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们还在认真地学习。占13.6%认为在刚上课时安排小组活动才适合,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开展小组活动会让大家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12.1%的被试选择“快下课时”开展小组活动好,这部分学习者会认为在快下课时会让他们从紧张的情绪中得到放松,同时也缓解老师一直讲课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
在小组活动适合的时长一题中,认为小组活动应持续20分钟的被试有42.4%,有30.3%的学生觉得30分钟较好,占18.2%的学生认为15分钟才比较有效率,被试者选择得最少是“越长越好”,说明小组活动还是要控制时间,调查结果推荐20分钟左右。[3]
2.开展小组活动时对老师的需求分析
在泰国汉语课堂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任务布置和引导情况。
在开展小组活动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一题中,超过一半的被试在小组活动有问题时首先愿意跟同学互相商量,另有23.5%选择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无人选择“沉默不说”一项,可见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更倾向于向同伴寻求帮助而非老师。
根据“学习者对教师安排小组活动前的希望”一题,一半的被试选择老师要“告诉我小组活动的内容、目标、步骤和要求”,因为同学们认为先要知道小组活动的内容才能在开展活动时获得很好的效果。有31.8%的被试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学习新的生词或语法,有13.6%的学生觉得应该给他们补充课外资料,不想只是从书上学的,还想学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其他材料。最后的选项“无所谓”无人选择。由此可见,大多的学习者需要先知道小组活动的内容、目标、步骤和要求”。需要老师清楚告知活动的任务。
根据“对于开展小组活动后老师应做的工作”的调查显示,59.1%的学习者认为老师应针对他们出现的错误的词和句子进行练习,这些学生要知道自己出现的错误是什么,老师要告诉大家,并针对这些问题反复操练。认为应该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达34.9%, 被试想知道最后自己的小组做得好不好,这样会让他们知道下次怎么安排自己的小组活动才有很好效果。“无所谓”的选项的达6.1%。根据上述调查表明,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老师一定要纠错和评价,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有收获并愿意继续进行小组活动。
在“是否希望老师给指出最好的小组”一题中,75.8%的学生希望老师指出哪个是最好的小组,为了能得到很好的成绩和教师的表扬,他们都会认真地参加小组活动并试着做出良好的效果,这样也能让教师很快实现小组活动的目的。占比较低的是“无所谓”和“不希望”,分别占10.6%和3.6%。[4]
3.泰国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态度分析
要开展一个好的汉语小组活动,首先要了解参与者的态度。在“喜欢的小组话题”一题中,51.5%的被试选择“和我的生活有关的”,占24.2%的学生选择“我感兴趣的”和“跟课文有关的”的选项,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安排小组活动。
在“喜欢的小组形式一题中”,喜爱小组游戏的学生占比最高,达75.8%,这种形式一般会营造欢乐和谐的气氛,高兴、刺激、紧张,趣味性较强,所以更受到学生的喜爱。占比位列第二的是“小组表演”,这部分学生会认为表演的方法更容易、不太复杂,学生要用汉语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師安排小组活动的时候,可以考虑因材施教,多开展学生喜爱、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现在有汉语水平的小组活动。[5]
在泰国汉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难度对泰国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很大影响,如果小组活动的难度过小,学生会觉得活动非常容易,没有挑战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小组活动的难度过大,学生将无法完成小组活动,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问到现有课堂活动的难度是,选择“有时难”的占53%,认为“不太难”的,占42.4%。这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安排的小组活动不是特别容易完成,也不是特别难以完成,是处于比较简单和有点之间,基本是介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即泰国汉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难度比较适中。学生基本认可小组活动现状。老师的安排较为合理。
调查中发现,认为小组活动对自己提高汉语水平“有一定作用”的被试者有57.6%,“作用很大”占24.2%,这表明小组活动对大多学生有正面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有多大效果却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
在调查“小组活动对哪方面汉语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问题中,被试认为小组活动对“说”方面的帮助最大。只有18.2%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能提高“听”方面的能力,“读”方面的能力的只占6.1%,没有同学认为小组活动对“写”有帮助。因此在口语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的作用要更明显一些,大家普遍认为小组活动对其他方面的提高作用不大。
87.9%的被试认为做小组活动时有更多机会说汉语,只有9.1%和3.0%的被试选的“和不用小组活动的课堂差不多”和“不是”的选项,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小组活动对提高汉语使用率的帮助。小组活动会让学生有很多机会开口表达。
二、泰国汉语课堂中问题开展小组活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1.关于分组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占87.9%的学习者愿意跟好朋友分在同一个小组,同时被试愿意自己决定分组。但如果教师按照学生自己的需求分组,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建议教师应该遵循随机原则:让所有学生按照数字1到5(根据班上学生人数决定)循环报数,把相同数字的学生分为一组,或抽签决定。这样既保证了分组的公正性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教师在小组活动前的准备
学习者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53%的调查对象愿意跟同学商量,可能是因为学生不敢问教师,很尴尬、怕出错,但如果学生总是这样下去,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无法给学生设计补充内容,导致效果大大折扣。需要教师的帮助的被试者只有25.8%,说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太大。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前就把准备工作铺垫完整,如带领学生学会新的词汇或语法,告知学生小组活动的内容、步骤和要求等。教师仍然应当以课本材料为主,但要注意结合学生兴趣,除充分利用及消化课本材料,也可以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介入
占75.8%的学习者更喜欢小组游戏的形式,占77.3%的学习者喜欢有高兴气氛的小组活动,而课堂中气氛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提高汉语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适时介入,教师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要十分了解,要特别清楚学习者学过哪些词汇。假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当障碍出现时,无人提出或者停下来的时候,教师要再次提出诱发障碍的生词,这个时候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注意到了,才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教师的敏感性很重要,教师在指导小组活动进行时,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要很投入很认真地听学生的发言,一边听一边记,还要适时地提醒学生障碍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6]
4.学习者的性格因素
泰国学生性格普遍较为活跃,大部分学生愿意说话也愿意表达,但深层次又较为含蓄自卑,涉及到不熟悉的领域又普遍羞于开口。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应该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让大家有话可说的话题,这样才能让不愿意说话的学生也能开口练习。开展小组对话、表演、游戏等形式的活动时,不能只由外向的学生来表达。敏感内敛的的学生也要有角色和任务,人人都有分工都要开口,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有所提高。
除此以外,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并针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的词和用法进行更正练习。教师应当尽量将小组活动安排在课堂教学的中间时段,这样既可以在开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便于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把那些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纠正练习。[7]
参考文献
[1]毕琦琳.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丁安琪.欧美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三[J].汉语学习,2006:(5)
[4]邓秋萍.外语教学之分组活动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5]孔凡莲.对外汉语口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山东大学,2008
[6]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7]施丹丹.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