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

2018-01-02贺丽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倍数小熊教材

贺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38-0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对这样的新教材,我们怎么才能把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现将我在几年来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把握内涵丰富有拓展性的主题图,为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有着好动、想象力丰富和不随意注意占优势、感性认识能力强、排除外来干扰能力差等特定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优化",我认为,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面对北师大教材,他有内涵丰富的主题图,我们使用者在课前一定要理解主题图的内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步入课的中心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北师大一年级《比较轻重》一课的主题图"说一说",教师应领会图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时小熊重小猴轻这一数学问题,并结合这一问题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轻重。那么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呢?这里要求教师课前应该精心准备好提问语言起到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说说通过观察看到了什么,学生都说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在做游戏,那么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离我们是最近的,同学们最容易看到,结合这两个动物在图中的位置特点我就问:"同学们你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什么",他们都会真实地告诉你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那么教师就要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再问:通过他们玩跷跷板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小熊重小猴轻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就会顺利的导入新课:比较轻重。同时教师的这一问,还为新课的教学作了铺垫。那就是,结合北师大教材"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两个物体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谁轻谁重的,学生结合身边事物说、结合生活实际说,充分的完成了说一说环节,这样,教师不仅利用了主题图导入新课,还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探索、愉快教学,体现活动化的数学

好多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难,课堂教学死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我认为小学数学虽然难教,但他也有规律可循,只有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才能真正使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愉快。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在课堂中创造教师愉快地教和学生愉快地学的良好条件,使学生变"厌学"为"好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愉快性原则贯穿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愉快中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例如:我在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多种活动,结合教材的设计,我充分的应用学生动手的教学方法,利用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这一特点。

3.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体现问题化设计理念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很好地体现了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上课开始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学生们窃窃私语后进行大胆的猜想,各位上的数字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当验证他们的猜想不对的时候,又提出各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字呢?经过验证后还是没有规律,就问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线索吗?当他们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时,就问,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最后,他们终于在教师一个个的问题提示下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本课教学中,直接抛出问题学生很自然的会将"2、5的倍数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学生很快的进入问题情境,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同时还体现了北师大教材的一大特点;那就是问题化的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多的教法,關键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

猜你喜欢

倍数小熊教材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