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设计、空、白设计理念

2018-01-02盛颖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再设计

盛颖

摘 要:不考虑具体的设计,而是设计该怎么做,设计到底是什么?是原研哉一直所思索的,充满自省并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这种哲学思考构建了一个"无和有"蕴含禅意的美学境界。文章对其设计思想和美学价值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原研哉;再设计;空;白;无印良品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56-01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被国人所知得益于设计师朱锷为其翻译的中文版《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短短几年,原研哉怎样由国内知名度不高的设计师到再版多次的畅销设计书作者,并引起大众的关注及推崇呢?

一、再次设计(RE-DESIGN)

“将设计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这是原研哉对它的定义。他提倡从特定的设计中跳出来,将隐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资源以及信息进行修改加工,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创造,通过再设计使其重新发光,赋予新的生命。

2000年原研哉策划“RE-DESIGN—21世纪的日常用品”展览,邀请32位日本设计师,向他们征集关于日常生活日用品的再设计方案。从人们日常熟悉的物品中提取价值,用最自然、合理的方法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这些日本设计师的设计提案在想法上与原来的设计大相径庭,正是这种差异体现了设计师所致力于表现的概念,最终在差异中发现设计的意义。

新技术的发展产生带给我们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但它改变的必竟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新技术的产生也并非是为了取代“旧”的,而是“旧”的要容纳“新”的,从而进行更多的选择,重新认识世界。抛弃自我的表现,着力解决社会大多数人的问题,并在设计过程中产生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由此引发感动,这便是原研哉策划的这个展览所要向我们传递的理念。

二、设计即空,无中生有

近现代的日本是一个文化大熔炉,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后,互相碰撞融合的结果。“空灵”、“虚无”的禅宗思想与日本民族崇拜的自然、简朴、节约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无印良品这个日本本土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盛行,不但使原研哉这个名字被更多人所熟识,也将他“空无”的设计理念得以推广。

无印良品用象征着“虚无”容器为核心的广告,给受众提供填充各种想象的空间,完成“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信息传达。因为每个受众对于无印良品都有其喜欢的理由,广告强调任何一个阶层都会行不通,在此情况下,能容纳所有一切想法的容器成了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无印良品广告上没有任何广告语,只有“无印良品”四个字,兼任了广告语和商标的功能,让人过目不忘而产生共鸣。 “地平线”系列广告中,无限延伸的地平线将天空与大地一分为二,“无印良品”四个字位于画面之间,地平线上空无一物,又蕴涵所有,人与地球的关系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极致体现。

三、白

白色是光中所有颜色被吸收后反射出的色彩,而将光中所有颜色混在一起会产生白色。白色不仅可以包容所有颜色,也可将所有颜色放空—无色。它作为规避色包容所有颜色,唤起人们对于“白”更强烈的物质体验和空间感知,含有一种“无”和“絕对零”的抽象概念。这与原研哉上面所倡导的“空”一脉相承,“白中有空,空中有白”通过白对极简主义和空的含义进行精准的诠释。他为“松屋银座”重新设计装修中,运用“白”和“材质”两个要素,由可“触知的白”来贯穿维系,使人和物质发生关联并获得成功。原研哉曾专门写了一本《白》的书来探究“白”这个实体,对白的根本进行思考:白到底是什么?他理解的白不是颜色,是不存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感觉认知中,不一定要试图去寻找白,而去寻找一种感觉白的方式。通过白找寻人们自身文化的感官之源和白的概念营造的简洁、微妙的日本美学之源头。近年来原研哉作品的风格,与其说以“留白”衬托主题,不如说他成为设计的主角,在一片无限延伸的白当中寻找设计的纯粹,这样的创作手法隐藏着他的设计哲学。

四、不做世界化的设计

原研哉并不认同全球化的设计,他认为设计风格一定与地域紧密相连,体现一种区域、地域性。这些特色通过本民族代代相承,形成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身上,一点点的传承下去。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各种媒介带到世界各地,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融合,进而形成所谓的全球化趋势,但它传播的起点还是自身的地域性。

原研哉说:“就像无印良品一样,日本品牌永远是日本品牌,它现在被大家认为是世界品牌,完全是它的理念被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认可,而不单纯因为它吸纳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用最合理的设计来生产商品,使这一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流通,这就是原研哉对未来无印良品的定义——“WORLD MUJI”。

五、结语

不考虑具体的设计,而是设计该怎么做,设计到底是什么?原研哉不断深化并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这种哲学思考让他的设计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反观我们国内一些年轻人的作品,有的只是机械的模仿;有的为了突出自己作品强烈的个性特征,而求“新”求“奇”;有的为了紧跟设计潮流而去设计,而未停下脚步去反思设计的本身,为什么设计?立足我们本土,从千年的文化瑰宝中去继承、挖掘、创新,不但是年轻一代的使命,也是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原研哉.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再设计
基于视域融合理论的传统符号再设计探究
用设计的语言说设计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