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园结合协同教育新思路

2018-01-02白海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园协同理念

白海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33-01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优秀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大多数幼儿在这个时期开始接受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来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此时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幼儿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身而不忘。"家庭教育同样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更有专家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家庭要占70%的影响力,足见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教育界有一种说法叫做5+2=0,意即每周两天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就可以使5天成功的学校教育成果化为乌有。因此,只有家园协同教育,将影响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因素形成正向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1.家园协同教育的原则

基于以上的分析,有效的家园协同教育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开放性原则。良好的家园协同教育,要求首先具有开放性。幼儿园首先要坚定开放办园的理念,这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要敞开心胸办园,欢迎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家庭也要具有开放的态度,重视幼儿的教育,民主、开放地同幼儿园一道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负责。 参与性。家园协同教育要想达成有效性,必须遵循参与性的原则,即幼儿园关于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的重大举措,应该邀请家长参与建言献策;幼儿园的各项特色活动应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体验。只有这样切实的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才能有效推动家园协同教育。一致性。家园协同教育,顾名思义,要具有一致性,目标是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实施-致性的教育。一致性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等等,避免家园教育矛盾、两层皮的现象,促进幼儿的和谐成长。

2.有效进行家园协同教育的措施

鉴于目前家园协同教育的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家园协同教育可以根据幼儿来园前、在园时、离园后等几个重要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 来园前 及时沟通教育理念。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往往会根据社会公众以及身边的朋友的口碑和推荐来进行,但是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等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而没有了解就不会产生认同和共鸣,了解是家园协同教育的基础。因此对于即将入园的幼儿家长,幼儿园应该提前敞开大门,请家长们参观幼儿园并向家长们重点介绍幼儿园的理念和课程等,达成在教育幼儿方面的一致性。

2.2 在园时加强日常沟通。教师要善于利用家园联系板将每周的活动重点、活动反馈、育儿经验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要善于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向其反馈当天的表现;要对个别儿童进行家访,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化教育;更要善于利用网络建设班级信箱、博客、IBS等,与家长进行数字化即时沟通,达成无障碍沟通的目的。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幼儿园要建设好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伙委会,请他们定期行使参与、监督的权力,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发展;还可以建设家长沙龙,定期有主题地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育儿经验,共同成长;也可以形成家长助教制,请有专长的家长朋友来幼儿园亲自为孩子们上课,拓宽集中活动的内容和视野。形成特色常规活动。幼儿园要注意开好每次的家长会,作为宣传幼儿园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与家长进行坦诚地沟通;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开放,请家长走进来观摩半日活动、参与大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亲子运动会/联欢会等等,密切亲子关系,展示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过程和成果;幼儿园要利用好家园联系手册,定期向家长汇报每名幼儿的成长情况;幼儿园要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为家长们定期开办讲座,沟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幼儿园应该建立自己的報纸和网站,迅速及时地同家长们交流幼儿园孩子们的发展变化;幼儿园还应该设立园长接待日/园长信箱,主动邀请家长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采取家长约谈制,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答复,化解误会,增进理解,可以设立家长建议奖,鼓励家长们与幼儿园一道发展。

2.3 离园后开好毕业式。大班毕业升入小学,对孩子们来讲是要跨入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幼儿园要开好毕业典礼,请家长们参与策划,为幼儿建立毕业档案,给每一名离开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好毕业生成长追踪。幼儿园要连续不断地做好毕业生的成长追踪工作,对于已经离园的幼儿和家长继续保持一定的联系,请他们定期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反思和加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家园协同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幼教理念的日益更新,会有更多更好的措施能够促进家园协同教育,给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幸福童年。

猜你喜欢

家园协同理念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绿家园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