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民谣音乐对比研究

2018-01-02巩柏成曹莉亚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民谣对比中美

巩柏成+曹莉亚

摘 要: 在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万众瞩目,世界热议;在中国,近些年来以《南山南》、《成都》为代表的一批民谣歌曲在青少年、大学生中迅速蹿红并广泛传播,中国民谣已经从小众音乐渐渐走向大众视野。本文主要比较中美两国民谣音乐的兴起、發展及现状,并简要论及民谣音乐的价值与中国民谣音乐的未来。

关键词: 中美 民谣 对比

民谣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简单质朴的音乐特点有利于作者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且好的民谣作品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进而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中国民谣原本为小众音乐,不过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新歌声》、《歌手》等节目的热播,《南山南》、《成都》等一系列民谣歌曲迅速蹿红,其影响力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大学生开始热衷于民谣并学习吉他。“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如今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着这样的旋律,歌手赵雷凭借这首《成都》红遍了大江南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项得主正是美国的一位民谣音乐人——鲍勃·迪伦,美国民谣引得世人瞩目。

一、美国民谣音乐的兴起及现状

(一)美国摇滚乐的兴起

说到美国的民谣音乐,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摇滚乐,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的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受到了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音乐的影响发展而来的”。而到了60年代,由于种族歧视导致的民权运动席卷全国,美国的时局变得十分动乱,麻烦不断。同时,越南战争与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青年人的强烈不满,再加上对个性的无限追求,促使摇滚乐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在音乐中,青年人们可以抒发他们的不满情绪,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因此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摇滚要比50年代更加深刻。

(二)民谣音乐与摇滚的结合

与此同时,“处于同时代的美国民谣音乐的题材都十分严肃,它远离商业化而独自创作”,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之前提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鲍勃·迪伦小时候十分喜欢摇滚乐,后来经行各地,体味人情冷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民谣音乐,“并且觉得民谣音乐中的歌词要比摇滚乐更加深刻、更有意义”,于是他充分发挥才华,把民谣音乐与摇滚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名词——民谣摇滚乐。民谣摇滚乐既有摇滚乐的情感宣泄,又体现出民谣歌词的深刻性。后来由于受到鲍勃·迪伦音乐的指引,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很多民谣摇滚乐队。

(三)美国民谣音乐的现状

时间来到了21世纪,民谣音乐在美国无声无息地发展了40多年,其间相对平静。不过,“在21世纪初期,由于工人们对往事的追忆”,民谣音乐在美国又一次更新换代,深入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的社会问题与争端开始出现,人们开始关注并讨论同性恋、中东战争等社会热点问题,民谣音乐当然开始表达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新的民谣音乐人把歌声带到美国各地。虽然他们的唱片销量远远比不上主流音乐,但是新的民谣音乐依然打动着人们。

二、中国民谣音乐的前世今生

(一)中国校园民谣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流行歌曲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台湾校园歌曲、欧美乡村民谣和民谣摇滚的传播,为中国民谣音乐提供了思路”,一大批民谣歌曲接连诞生,这些歌曲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园民谣,一类是城市民谣。校园民谣的产生主要受到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如《乡间的小路》、《童年》等。校园民谣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里十分流行,怀揣着无限理想的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心声都写进了歌词中,或迷茫或忧伤或浪漫轻盈,充斥着那个年代应该有的青春情怀,这些歌曲的旋律简单,歌词清新直白而深刻。1994年1月,大地唱片发行了一张专辑,叫《校园民谣1》,里面包括《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现在依然时常被唱起的歌曲,这张专辑的发行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后来中国民谣音乐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城市民谣的诞生

不同于校园民谣表现出来的青春情怀,城市民谣主要反映了时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问题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在大陆的深入,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加快,城市里繁忙的生活状态激发出一种新的民谣流派——城市民谣。城市民谣的歌词细腻直白,直击人心,为城市中日夜疲于工作的人们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使人们感受到身心的放松。所以城市民谣并不是快餐文化下的口水歌,而是流露着真实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的歌曲。20世纪90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民谣歌曲有《小芳》、《恋曲1990》、《我的1997》等,而当下知名的民谣音乐人宋冬野、郝云、赵雷同样也是城市民谣的代表人物,一首《成都》打动了多少人心。

(三)中国“新民谣”的出现及现状

其实除了校园民谣与城市民谣外,还有一种民谣类型,只不过作品数量较少而少有提及,这种民谣的歌词主要借用古代诗词,或者将古诗词进行白话式的改编。总之,这些种类的民谣都为如今“新民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新民谣”其实至今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工人乐团”、“地下民谣”、“草根音乐节”、“泛鼓楼”等词语都是“新民谣”的标志。

“2006年,中国民谣音乐诞生出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人物,如周云蓬、万晓利、李志等,这一年被媒体命名为‘民谣年”,这是中国“新民谣”的开端;2011年,随着宋冬野《董小姐》、《莉莉安》等歌曲的出现,民谣音乐在中国迅速兴起,“新民谣”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2015年,《中国好声音》上张磊的一曲《南山南》将“新民谣”推上了高峰;2016年,继张磊之后,蒋敦豪再一次带着民谣走向冠军,这象征了新时代的民谣歌曲势必会成为流行趋势;直到如今的2017年,赵雷的《成都》使民谣音乐彻底红遍全国,“新民谣”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由于受到城市民谣的影响较大,“新民谣”的歌词经常直击社会热点问题,不过近些年来态度有减弱的趋势。

三、民谣音乐的价值及中国民谣音乐的未来

(一)从“鲍勃·迪伦”获奖谈民谣歌词的文学价值

2016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了它的最终得主,来自美国的民谣音乐人——鮑勃·迪伦,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没错,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大多是小说家、剧作家或者诗人,一个歌手获奖难免出人意料。不过,鲍勃·迪伦可不是作为一名演唱歌手获奖的,而是作为一名民谣音乐作词人。所以,这就会引出一个问题,民谣歌词具有如此高的文学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歌词是民谣的灵魂,很多民谣作品的歌词虽然十分自然朴素,但带有深刻的思想,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最触动人心的感受,这当然是一种高级的文学创作。不仅在美国,在中国民谣歌词有着不俗的文学价值。中国很多民谣歌词含蓄内敛,却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还有一些民谣歌词以白话诗的方式进行创作,既传递了中国古典文化,又使人们易于接受。另外,不仅是民谣歌词,无论什么音乐类型,只要是好的歌词都应该承认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学价值。

(二)从《成都》的流行谈民谣音乐的社会价值

2017年初,一首歌曲传遍了千家万户,它叫《成都》。其实,在赵雷参加《歌手》之前,人们就已经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认识了他,他当时唱了一首《画》,刘欢说那是他在那一季中看到的最漂亮的歌词,让人印象深刻。而《成都》的火热,民谣音乐的席卷全国,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是民谣音乐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

民谣音乐最打动人心的是什么?清澈的旋律和直击人心的歌词。进入21世纪以来,生活节奏变快,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不少人每天都处在疲惫的工作与学习中,身心劳累的人急需要得到心灵上的舒缓,而音乐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是由于主流情歌百年不变的套路,电子音乐嘈杂不堪的感受,人们终于在繁杂的音乐类型中找到了一股“清流”——民谣。听民谣音乐可以使学习中的人青春飞扬,工作中的人身心舒缓,而且无论在什么时期,民谣音乐都能够慰藉人们的心灵,这就是它最重要的社会价值。

(三)中国民谣音乐的未来之路

虽然民谣音乐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高点,但是如何走向未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成都》等歌曲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开始疯狂追捧民谣,难免产生随波逐流的现象,所以听众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理智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不要一味跟风。再者,由于民谣大火,一些音乐评论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比如某些人提出当下有些民谣的歌词比较空洞,没有深刻思想;某些人指出当下流行的民谣音乐旋律与20世纪80年代的民谣相似,没有创新意识等。

关于上述问题,我们的看法有三。首先,不排除个别民谣创作人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写出的歌词不经深思,只是单纯地模仿或者无病呻吟的现象。作为听众,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对于那种鱼目混珠的作品应该坚决抵制。另外,像《成都》、《理想》等有相当一部歌曲的歌词都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不是凭空乱写,这一点值得继续发扬。其次,关于民谣音乐没有创新突破的问题,我们认为民谣音乐不同于其他音乐类型,简单直接是它最打动听众的地方,总体上不需要做太大的突破,保持原汁原味就好。当然,积极适当的创新是值得提倡的,这对民谣音乐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最后,我们认为民谣歌曲抒发自己的感情没错,不过,只有更多地贴近社会大众,民谣音乐才会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与喜爱,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四、结语

中美两国民谣音乐有着一定差异,比如美国民谣音乐兴起较早但时下受关注较少,而中国民谣音乐兴起较晚但如今十分火热。不过两者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歌词深刻直接,直达人心;旋律简单悠扬,易被传唱。另外,民谣音乐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音乐类型,有它自己独特的价值。如今,随着民谣音乐在中国的广泛传唱,我们相信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这种音乐类型都会一直存在下去,抚慰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陈治.中国流行音乐中民谣的发展及现状分析[J].黄河之声,2009(19):72-74.

[2]郑月.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的前世今生[J].艺术科技,2015,28(12):118.

[3]刘小波.民谣与诗性:鲍勃·迪伦带给中国同行的启示[N].文学报,2016-12-09.

[4]李鹰.校园民谣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魏小石.新民谣在中国:谁的幻想?[J].书城,2010(04).

猜你喜欢

民谣对比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十唱共产党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拥军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