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智慧的宝藏
2018-01-02尹玮琪
尹玮琪
文言文,是文化的根源,是民族的传统,是语言的艺术,它既是古代人的智慧宝库,也是现代人的知识宝典,世间万物随着时光的洗涤都无法逃脱退色的命运,可时间越长久,文言文蕴含的文化气息越来越丰富、香醇、浓郁。它经得起时间无情的鞭笞、耐得起科技潮流残酷的考验,即使不容易被理解,但却依然昂首抬头,保留着它每一份韵味和美好。
文言文,乍一看好似繁冗复杂、不知所云,实际上古色古香、意味深长。我们的祖国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全都凝结、聚合了这些文字典籍。身为黄皮肤的华人子弟,我们身负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责,应责无旁贷地学习与探讨文言文。文言文中的每一颗跳动的文字都有它的典故、它的内涵、它的生命。朱熹曾经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不咀,终不知味也。”文言文犹如传统民族美食,细细咀嚼必能品尝出其暗藏之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文言文,是历代祖先遗传下来价值不菲的无价之宝。字与字之间表面看似毫无关联,仿佛是同级的磁铁,是九层天和十八层地狱,是南极和北极。可是在古人的文笔挥洒之下,文字和文字之间却又变得相符相合,情意绵绵,难分又难离。刘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文言文是知识的泉井,是愚蠢的良药。古人的智慧无人能匹敌,而他们把这些智慧灌输于文言文之中。他们注重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是个人内涵的培育、是道德修养的熏陶。抚心自问,当今尘世上有多少人可以用简明的几十字代替繁冗的几百字来向世人传达道理?答案是屈指可数,少之又少。
倪元璐有句至理名言:“当以读书通世事。”若要行万里路,成就大事,自幼苦读便是第一步。在这被科技和金钱笼罩的年代,世人受西方文化荼毒,耳濡目染之下,懂得细细欣赏文言文的同道中人屈指可数,寥寥无几。难道一味跟随时代的脚步,或在科技和外语之下,这才叫“受教育”?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试卷中,文言文被规定为必考题之一,但可悲的是这难题却成了很多中学生的梦魇。文言文遭到考生无情、冷漠的斜眼和唾弃,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现代的炎黄子孙选择了背弃自己的祖国、遗弃自己的传统、丢弃自己的文化,去追随日新月异、朝令夕改的科技与资讯,崇洋媚外。这是多么要不得的趋势、实在让人心寒胆颤!比起盲昧、无知地大肆宣扬其他民族的语言,何不捍卫自己的民族,为本身的传统文化争一口气,将文言文发扬光大!再怎么说,我们都是黄皮肤的,是炎黄子孙啊!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和科技的穷追猛打,阅读的风气已经逐渐没落,更何况是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更是被人敬而远之了。这全都源自于现代人不能发掘文言文深藏不露的内在美,多么可惜。有多少现代作家其实是为了写作才写作,又有多少读者实际上只是为了读书才读书?美轮美奂的文字表面背后隐藏着残酷的现实,文言文所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无论如何,现今的文学书籍始终少了一股书香,反倒多了一种令人恶心的銅钱味。文字背后的艺术不可用钱来衡量,文言文才是文学的经典;才是最值得琢磨的书籍,可是有多少学生是真心诚意想学习文言文,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想发掘汉字背后的美?
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说过:“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就连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文学家都看待古人的书为如此珍贵之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德何能推翻文言文是智慧宝藏的这个说法?若有意成为人中龙凤、出人头地、干一番成绩,首先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便是求取知识、修炼毅力、学习古文道理。
十年前的我们不懂得欣赏文言文的智慧,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决不可继续忽视文言文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学习文言文蕴藏的道理和教训,我们才能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文言文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盏盏指路明灯;因为文言文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座右铭;因为文言文就是我们华人智慧的结晶。
(指导教师:黄映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