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下管廊运营管理体系亟待构建

2018-01-02娄建岭张国迎张东文卢毅

投资北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管廊管线运维

娄建岭 张国迎 张东文 卢毅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早在1833年,巴黎、东京等城市就开始建设管廊,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规范各方面的行为,运营体系不断成熟。白1958年我国建设第一条管廊以来,管廊建设进展缓慢,从2013年开始,大中城市逐步推开管廊工程建设,预计到2020年,国内管廊总长将达到12000km。但是,管廊运营管理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入廊管线种类少、管理协调困难、运营体系滞后等问题异常突出。管廊运营管理需求迫切,急需构建运营体系、形成对接机制、制定标准规范。

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探索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新奥通城公司设计了涵盖交通与市政职能的城市地下四层环廊系统——北环环隧项目,并在施工中采用与地铁和地块共同开发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北环环隧四层中,B1为设施商业连通层,B2为行车道层,B3为设备夹层,B4为综合管廊层。管廊总长1952.29m,其中,干线管廊全长1565.22m;同期敷设气力垃圾、给水、再生水、电力、热力、电信、有线电视等主管线,保证管廊辐射区域内22个地块的能源及服务系统的便捷接入,管廊标准断面采用5舱通行管沟结构,分为电力舱、水舱、电信舱、热力舱及气力垃圾舱,还预留了分质供水、压力废水、生活热水等管线入廊空间。

自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综合管廊运营以来,运营单位与管线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等工作,配套消防、视频、标识、安全与报警、智能管理等附属设施,制定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相关制度规范,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正常运行。

管线入廊与直埋方式相比优势巨大。与市政管线直埋方式相比,入廊敷设净化了地面环境,解决了“马路拉链”、管线事故频发、“城市病”蔓延等问题,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管线后期维护费用,增强了城市的防震抗灾能力,确保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稳定,美化了城市景观,完善了城市功能,促进了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化解了大城市发展难题。

创新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为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人们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通过改变市政管线的直埋方式,变成人廊敷设方式,使市政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变,创新了集约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市政管线入廊管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运河商务区管廊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降低了管线运行风险,提高了运维效率,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提升了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营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借助国家大力发展管廊之机,借助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创新,打造了管廊运营服务平台,构建了完善的运营体系,形成了智能的、先进的管廊运营服务管理能力,提高了管廊运营管理水平,加强了气力垃圾、电力、热力、电信、供水等市政管线运营管理、应急管理的城市管理建设和功能整合,为管廊行业树立了运营管理模板和标准案例,为全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营管理要形成利益共同体

首先,以专业技术对接为支撑,形成技术保障共同体。专业技术对接主要指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利用操作规范、专业检测与监控、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技术,通过巡检、监控、保养、维修、应急处置等技术互相交底,结合管廊设施设备实际,消除双方技术盲区,实现专业技术无障碍对接,形成技术保障一体化。

人防兼技防实现立体监控。运维人员对管廊本体、排水、照明、通风、消防等设施巡视检查;利用安防、火灾自动报警,以及电子井盖、电力、视频等监控系统,通过智能信息管理统一平台,监控中心值机员统计分析系统信息,科学、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检测。为预防气力垃圾收集、燃气、热力等管道泄漏,通过专业系统实时进行监测,发生异常情况系统平台报警提示,监控中心值机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维护保养实现隐患排除。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的运维人员分别对管廊和管线设施设备实施维护保养工作。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隐患。

其次,以管理信息对接为工具,形成运营信息共同体。管理信息对接主要指通过专用信息网络平台、沟通协调平台和资料档案中心等3个信息交流管理平台,搭建了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信息管理的桥梁与纽带,将管廊和管线的相关技术、规程、制度、应急响应等信息及时共享,保障运营信息通畅,为管廊的健康运营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沟通协调平台。为推进解决管廊和管线运营当中遇到的困难,建立管廊运营联席会议机制,专门协调管廊运营中的重点难点事宜,确定責任单位、责任人,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有效破解难题,为管廊和管线健康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站在“智慧城市”的高度,从城市基础设施运营角度,借助“互联网+”的思维,运营单位开发了“综合管廊协同服务管理系统”,搭建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运营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管理消息网上通知、业务流程网上审批、突发事件信息网上发布等,提高了运营服务管理效率。

建立资料档案中心。在管廊监控中心,成立了资料档案室,对规章制度、方案预案、合同协议以及管廊、管线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图纸以及技术文件等纸质资料,以及电子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以制度规范对接为约束,形成管理标准共同体。制度规范对接主要指在《通州商务中心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的指导下,组织制定管廊、管线运维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的责、权、利,所有规章制度经双方互认,达成共识,保证了管廊的安全、高效运营。

编制规范文件,为运营体系提供制度支持。为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责、权、利,在国家关于管廊运营管理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主管单位制定了《管理办法》、《通州商务中心区建设管理工作规定》等文件,对管廊运营服务管理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明确规定运营单位负责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管理,管线单位负责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等工作。

编制标准规程,为管廊运营提供质控保障。为确保管廊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运营,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借鉴国外先进运营经验,在实践基础上,结合管廊管理运营实际需要,编制了涵盖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处理流程、服务标准以及相关方案预案等120余项制度规范,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完善的综合管廊服务管理制度体系,提供了管廊运营的制度保障。

编制运维手册,为管线运行提供技术规范。根据所属管线技术要求和操作运行维护特点,管线单位编制了涵盖管线系统设备介绍、系统运行管理、维护保养规范、常见故障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内容的《运维作业指导规范手册》。

第四,以服务管理对接为保障,形成双方利益共同体。服务管理对接主要指在所有达成共识的规章制度的管理框架下,运营单位提供服务保障,管线单位积极配合管理,最终实现利益共同体。

管廊本体和附属设施运行维护。管廊内部运维实行“模块化管理+中心管控”的基础运维模式,“模块化管理”是指对附属系统的切割分块管理,中心管控是指监控中心对管廊系统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管理。

入廊管线的日常检查和维修。管线的维修工作按规模和性质分为:一般性(小修)、例行性(中小修)、计划性(大修)、事故性(抢修)等维修类别。在日常巡检中,管线单位专业人员通过感官经验巡查和专业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设备内部检查和系统测试。

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管廊设施设备维修、管线日常维护、应急抢修等所有运维服务管理工作,严格服从((管理办法》、《地下綜合管廊运行技术规程》等制度规范要求,按照相应流程组织实施。

管廊经营模式。管廊实行有偿使用,采取“经营性+非经营性”以非经营性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管线单位向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双方根据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确定收费标准。

最后,以质量管理对接为手段,形成综合管控共同体。质量管控对接主要指通过提升团队管理水平,采取优化管理、细化责任、强化重点、硬化奖罚等措施,分析研究重点和难点,改进弱点和盲点,不断总结提升运营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运营体系,实现对管廊和管线一盘棋综合管控。

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打造目标管理团队。培养以“长期、综合性服务”为核心,以“管廊和管线集约化管理”为目标,以“按规程操作、按岗位履职、按程序处理”为质量管理抓手,大力宣传安全、专业、满意的服务管理理念,确保人廊管线安全有序运行。

加强运维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一是优化管理,把好规范流程标准关。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标准,通过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分级保养、应急管理、问题处理与汇报、资料管理等工作流程标准化,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二是强化重点,把好服务管理质控关。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严格管理高温、动火、电力等作业,定期组织火灾、洪灾专项演练;做好管廊的安保工作,对进出管廊人员进行严格管控,未经批准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管廊。三是硬化奖罚,把好服务管理评审关。以规章制度落地为重要评审环节,依据《管理办法》、《综合管廊运营服务管理评审规定》等规章制度,对管廊运营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分项打分、综合评审,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追责、处罚、奖励,赏罚分明。

撰写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运营体系。每年年终通过问卷调查、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从运营体系的组织形式、信息技术、制度规范、服务管理等方面,分析研究管廊运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界面,改进服务管理的弱点和盲点,撰写管廊运营分析报告,为管廊运营行业提供经验交流。

经过运河商务区综合管廊几年的运营管理实践探索,管廊运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该体系正在北京副中心综合管廊等项目顺利推广试行,未来将形成城市功能区综合管廊特色运营管理体系标准,促进管廊行业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管廊管线运维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探究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湖北: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
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超前
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探讨
济南将建全国最长综合管廊
关于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