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整促”在行动
2018-01-02王璐
王璐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疏解整治促提升”(简称“疏整促”)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进度达到95%以上,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和“开墙打洞”整治等11项任务已完成全年计划,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等5项任务接近尾声。北京市实施的“疏整促”专项行动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实践中,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整治城市环境,促进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为落实总书记要求的重要抓手。“疏整促”已成为关联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热词。通过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环境秩序和面貌明显改善,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北京正在探索一条特大型城市综合治理的新路。
做好“加减法”把握“舍与得”
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
2035年)》,要求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合”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好新规划,必须坚持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场攻坚战在2017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据统计,1-9月全市共疏解提升市场223个,是去年全年完成量1.9倍,动物园地区12个市场已完成10个,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已完成42个市场疏解提升,万通市场、天意市场闭市。腾退出的宝贵空间,为中心城区更好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明显。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24家,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主要涉及建材、家具和木制品加工、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5818家,从源头上进一步降低了污染排放。
公共资源疏解取得阶段性进展。9月份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郊区新校区新人住学生近1.4万人;天坛医院新院区完成工程施工。医院学校的有序疏解,促进了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增强了郊区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承载力。
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刚刚忙完了小吃店生意的老板张华,点着一支烟,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看着远处的天和白马服装商场陷入沉思。作为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简称“动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家商场即将停止营业,成为“动批”关闭的第10个市场。从2013年疏解工作启动、2015年开始搬迁至今,“动批”搬迁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11月末,“动批”最后一家服装批发市场东鼎商城也将闭市。这样一来,“动批”地区12个批发市场将全部完成关闭。
“动批”在过去3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拥有12家市场、13万个摊位、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的巨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周边与之配套的有餐饮、物流等相关产业。
按照规划,腾退出来的商场将通过改造发展金融、科技和公共服务等产业,这里面包含与首都功能和产业定位相结合的新兴产业,而且还要符合用地少、产值高、绿色环保的原则。“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要吃饭啊,我的店铺也会升级改造,适应这里的环境发展需要,只要符合政府的规定,我相信自己会留在这里的。”张华掐掉了烟卷,望着远方的高楼大厦慢慢说着。
经营业态变了,腾挪出转型升级的空间。疏解既要做好“减法”,同时也要做好“加法”,舍掉非首都功能的“白菜帮子”,得到首都功能优化的“白菜心”。抓功能疏解就是谋科学发展。
重拳整治环境呈现有序之美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1-9月共拆除违法建设4673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3倍。查处占道经营违法行为18.4万件,通过96310城管热线举报占道经营类的数量9月份同比大幅下降25.5%、环比下降4.5%;整治“开墙打洞”26124处、无证无照经营43057户。共腾退“散租住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空间1277处,整治违法群租房11289户,规范直管公房转租转借11447户,有效治理了违法违规行为,明显改善了城市环境秩序。
这次专项行动疏通的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擦亮的是这座大都市的“犄角旮旯”;它让古都的角落不再那么“局促”,让百姓的生活真真正正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本市逐步推广街巷长制、“小巷管家”、理事会等市民参与治理的好经验,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整治让城市环境秩序明显改善,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那保平大妈家住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西河沿街192号院,今年69岁了。这座院落有她儿提时代的回忆,也是她如今养老的所在。而且说起这处院子的过往,那大妈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子自豪劲儿——清朝时这院子名为“萧山会馆”,又因为地处琉璃厂一带,附近还有中国书店、荣宝斋、一得阁、萃文阁等等老店名铺,给这里凭添了不少的文墨之气,文人墨客经常光顾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和所有北京老城的社區一样,这个曾经让“文艺青年们”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苦恼:垃圾就堆在了西河沿,图了方便脏了环境;架空的电线东拉西扯,天空被分隔的支离破碎,既不敞亮也不安全。endprint
那大妈瞅在眼里、愁在心头。不过,咱老北京有的是“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民”这样的热心肠,再加上上级的坚定决心和全力支持,“疏整促”专项行动也在那大妈住的社区开展起来。
退休多年的那大妈,今年以“西河沿街”理事长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到“疏整促”之中,拟计划,写方案,做群众工作、帮街坊邻居排忧解难,每天排得满满当当。
眼看着煤棚等私搭乱建清理了,架空电线入地了,街上坑坑洼洼、破破烂烂不见了,那大妈别提有多高兴了。街上新建了便民菜店,几分钟脚程范围内,就有三四个菜店可供选择。设施完善的街道文体中心和社区活动室更丰富了她和老街坊们的生活。而且,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环境变好,大家的素质也提高了,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少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也正是在一系列整治重拳之下,北京一些重点区域的环境秩序明显得到改善,东城区故宫周边、东四三至八条,西城区“三金海”地区、什刹海地区等重点区域,违法违规现象治理全面得到加强,社会治安、街巷秩序、市容市貌都有了明显提升。
南锣鼓巷是一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胡同,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近几年成为北京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作为北京市最知名的文化商业街区之一、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的南锣鼓巷曾经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周末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超过了10万人次,南锣鼓巷名气越来越大,但客流严重超出景区承载能力,造成了南锣鼓巷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弱,北京皇城胡同文化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这条街小门脸林立、齐门售货,售卖假冒伪劣、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的餐饮布满街巷……为此,这条街数次整改,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在整改动员会上说过:“南锣必须要改,再不改就死了,这次是生死考验。”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南锣鼓巷作为重点区域之一,必须“痛改前非”。
“南锣”南口那家民俗文化馆,原来就是徐岩自己的餐饮店,他无偿拿出来,做了表率。保守估算,这一家店,徐岩原先一年能有几百万的营业额,如今一分不挣,还要往里搭进不菲的房租。南锣雨儿胡同一家面积很大的店铺也是他的,徐岩原先是想做小吃城,现在也决定改成博物馆。
“这次改造,我们一家一家谈,做工作。对商户来说,改造是亏本的买卖。为了说服大家,我们商会的领导层,先从自己做起。”
改造有两大主题——形象整饬和业态调整,前者需要商户自己掏钱,后者更是需要商户承担亏损。原先的“南锣”存在很多齐门售货的小店,几家并排的小门脸把东西堆在门口,沿街环境杂乱无章。这种小店看似不起眼,但利润丰厚。“越小的店越赚钱,很多商户把一个门脸分成好几个小店,每个小店一年营业额都接近千万。”通过改造,商会要求“一照一店一门一牌匾”。有商户原先四个小门脸,现在必须合成一家店。“亏钱是肯定的,但是不改不行,经营业态不转变,南锣就完了。”徐岩说。
在历时近两个月的封街改造后,商铺总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的餐饮在减少,低劣商品被清退,更多有文化内涵的商铺进驻。
在认真观看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工作报告后,徐岩信心百倍,他表示南锣商会要真干、实干、大干,要以文创为主体、原创为特色,以领先世界商业街为目标,把南锣鼓巷特色街区打造成为首善中的首善。
牵住“牛鼻子”全面提升首都功能
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四大核心功能是首都的本质特征,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疏整促”专项行动通过系统有序的疏解整治工作,实现了城市空间的精细利用,生活环境的改造提升,文化氛围的突出塑造,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实现了首都功能的全面提升。
北京市在拆违、整治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首都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在保护地区风貌的同时突出为民服务功能,腾退出的空间增加了大量的综合设施,留白增绿初见成效。
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广阳谷”城市森林、大通滨河公园、马家湾湿地公园等一批大尺度公园相继建成,核心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2.8万平方米。
在腾退绿化的同时,便民服务设施也加快建设,全市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便民商业网点1113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384个。各区对不符合规划、确需撤除的农副市场,按照“拆一补一、先补后拆”原则,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52个项目,促进便民服务设施的品牌化、连锁化。今年5月24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商务委联合启动2017年度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投资补助申报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内每年安排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扶持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努力在城市社区实现早餐、蔬菜零售和便利店(超市)等便民设施全覆盖。
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累计签订棚户区改造协议、搬迁腾退及修缮加固4071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6%,1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加装电梯、燃气管线改移、节能保温等全面加快。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位于菜市口西北角,紧邻菜市口地铁站,过去主要是平房居民区,2011年左右拆迁完后一直空置至今。今年7月以来,西城区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的理念,对菜市口西北角地块进行重新规划,采用林下休闲空间与园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道路串联起数个休闲空間,供百姓开展日常健身活动,该绿地公园是核心区新建较大型绿地公园,总面积3.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共79种共2798株,种植草本地被32种共计2万平方米。endprint
大通滨河公园位于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的交汇处。沿通惠河南岸、护城河东岸呈带状分布,总占地面积为9.5公顷。公园北园用地为西忠实里环境整治项目,占地5.4公顷,是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于环境脏乱差,被称为“进京第一疮”。为彻底改变地区环境面貌,东城区下决心对该地区实施全面整治,真正实现“拆迁还绿”的目标。项目建设以生态景观为主、同时融入文化展示、体育健身功能,營造富有特色的生态景观带,打造“一河、三区”的景观架构(一河:通惠河、护城河水系;三区:生态景观区、文化展示区、体育健身区),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完善公园的服务配套设施,建成具有自然、生态、野趣特色景观的免费开放公园。
让我们再来看看绿化社区生活环境的例子。东四街道办事处在拆除违建、封堵“开门打洞”的同时,按照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的理念,摆花箱、砌花池、垒花坛,并以六条社区为试点,引导居民成立“六条社区胡同花园花友汇”,让居民变身为胡同绿化、美化生活环境的绿色志愿者。针对辖区面积狭小、居住密集的实际情况,街道充分利用空间,变煤棚为花园,用花坛取代废弃物堆积,打造口袋花园,并联合东城区园林局、东四五条幼儿园共同举办了小手打造胡同微景观活动,为幼儿园小朋友提供了150株金娃娃萱草的花苗、50株葫芦苗以及若干儿童花铲,组织小朋友认养花苗,为胡同增添一抹绿意。目前,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中新砌花池约60余个,构建了口袋花园,依托各社区成立的“花友汇”等自治组织,对花池及花木进行认养,增加组建“古槐居”“紫嫣庭”“绿色人家”等7个“花友汇”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充分利用违章建筑拆除之后的空间种植葫芦、月季等绿植,打造“福禄巷”“福禄院”等微景观,切实让胡同美化由街道养护为主转为居民自己养护为主。
在保护首都历史文化风貌方面,有玉河故道景观为例。玉河始建于1293年,是元大都的漕运通道。明代以后,由于缺水等原因,玉河的漕运功能慢慢消失,并于1956年被彻底填埋。今年8月,经过十余年的考古发掘、河道恢复、景观提升等工作,玉河故道整体亮相,西接什刹海、钟鼓楼、中轴线,东连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形成完整的皇城自然文化景观链,再现水穿街巷历史景观。玉河故道景观的历史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
任重道远“疏整促”是一场持久战
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项行动需要解决的是多年积累的复杂问题,难度大且任务重,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这项行动时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同时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一些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疏整促”专项行动同其他发展举措一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对于“疏整促”专项行动下一步的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北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有序地开展好“疏整促”专项行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水滴石穿的韧劲,把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