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与启示

2018-01-02缪军

图书与情报 2017年4期

摘 要: 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形成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驱动着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数字学术服务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人员开展的一项创新服务,主要提供物理空间服务、专业人才服务、专业延伸服务与经费资助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成功的数字服务实践,也启示着我国高校图书馆需在创新服务的方向、服务空间的变革、服务融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改进。

关键词: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数字学术;开放存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70

Abstract With the arriving of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surroundings and big data era, it driv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o be servce innova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offered digital science service to researchers that is an innovative service. It mainly supplies physical space, professional, extended service and funding service.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digital science service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enlightenment that we should think deeply and improve more about our innovation service direction and abil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Key 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science centre; digtal science; open access

美國高校图书馆是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数字学术服务的探索者,近年来在数字人文、数据管理、数字出版、开放存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实践经验。我国学者如鄂丽君等人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数量及内容调查、空间设置、服务人员、服务案例等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进行思考,但这些研究的启示主要基于数字学术服务本身进行,缺乏对这一服务开展的驱动因素思考,也未能将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合。本文概述了数字学术产生的背景,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分类介绍并简单分析,最后从驱动因素、图书馆空间变革、融合图书馆等角度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实践进行思考。

1 数字学术的产生的背景与概念定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形成,使得科学研究从传统的重视结果逐步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方向发展,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实验数据、行为数据、情感数据等也日益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数字化科研成为了新科研环境下学术研究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向,这些学科不局限于天文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等依赖于大量科学数据的学科领域,也存在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甚至因为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应用而产生了新的学科,如神经网络学等。支撑这一学术研究发展动态的数据工程、数据科学专业也在不少高校开始设置,并逐渐成为热门学科。同时,与数字化、数据化学术发展动态紧密相关,揭示了其数字、数据的流动价值的e-Science、e-Research、Digital Scholarship等数字化、数据化研究框架词语也开始见诸于学术成果之中,具有很强的信息和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支持研究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以及交互式数据调查、开放存取出版的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Cyber scholarship也逐渐被人们接受[1],印证了2007年CTwatch季刊发表的一期主题为“即将到来的学术交流和信息基础架构革命”专刊和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专家研讨会皆对新环境影响下的学术交流变化的讨论结果[2]。

从学术服务的视角来看,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日趋成熟,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这一范式环境下的科学数据管理模式、人机科学交流系统以及数据政策的支持也要求更高[3]。一方

面,对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管理如数据获取、整合、处理和长期保存的要求更具标准化、技术化和安全化;另一方面,对于支撑数据管理和环境构建、学术支撑的数据保存中心、图书馆、数字机构库在角色、任务有了新的要求,如要求提供跨界融合知识服务环境的构建与实现,以及交互式智能化知识组织、检索与发现的技术支撑等服务[4]。在这种驱动与需求环境下,数字学术中心在研究人员聚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图书馆中应运而生,并正如美国新媒体联盟最新发布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中提到的“数字学术技术将是未来一年内会被采用的技术” [5]一样而迅速发展。

2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典型数字学术服务实践

2.1 数字学术物理空间服务

由于数字学术就是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基于学科的数字证据、数字出版和保存来达到学术研究目的,因而对于学术工具特别是数字工具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用于设计与创意体验的虚拟现实阅读环境与3D打印设备,其硬件设施成本高昂,但科研人员对硬件服务需求旺盛,因而图书馆为了满足这些硬件和服务需求,就需要通过空间设施、基础硬件资源配置以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基于数字学术空间的服务也就诞生了。早在21世纪初,就有美国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研究中心、实验室以提供相似服务,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人文学科学术研究中心始建于2004年,由图书馆和艺术学院共同筹建,试图探寻一条促进人文学科的合作、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新道路[6]。endprint

对空间概念的关注和图书馆服务应用,美国学界也将数字学术与空间服务开始相结合。2014 年4月,网络信息联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数字学术空间研讨会,来自24所机构的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7]。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也因此被美国高校图书馆界所认可,并为数字人文、开放获取、数据服务、可视化服务等研究领域提供如大型3D打印机、可视化墙、扫描仪、虚拟现实眼镜等硬件服务。如: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和可扩展的IT基础设备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易于访问、稳定、方便使用的高清视频墙和完整的视频会议设施配备的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实验室[8]等。典型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图书馆的学术空间、本科生图书馆的媒体空间、格兰杰工程图书馆的创新、发现、设计、数据实 验室,配有软件包和双显示器电脑、扫描仪、笔记本电脑、拇指驱动器、无线鼠标和键盘、可视化墙、触摸屏显示器、 3D 打印机、 3D 扫描仪、移动白板等硬件设备[9]。

2.2 数字学术专业人才服务

2011年,ACRL发布了一份关于其73所成员馆基于数字学术中心/实验室/空间支持数字人文的调查报告——《SPEC Kit 326:数字人文》[10],报告显示到2016年,更多的ACRL成员馆将设有专门的数字学术中心或者数字人文中心等部门,并为用户如科研教师提供以图书馆员为主要阵营的数字学术专业人才服务。而2016年ACRL发布的《SPEC Kit 350:数字学术》报告则显示,截至2016年2月1日,在73所成员图书馆提供的231个数字学术支持人员职位中,有106个职位是为专门支持数字学术而新设立的,有87个职位是现有的已经具备恰当技能,有38个职位为通过增加数字学术支持职责而重新定义的[11]。从上述报告中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学术人才结构来看,图书馆员是主力军,但也有其它专业人员如教师、实习生、研究生助理等,主要为用户提供与元数据创建、数字管理、数据出版、数字展览等相关的咨询、培训、项目建设协助等人力服务。如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的数字学术专家为用户提供项目建设、工具应用、数字人文项目创建等工作的咨询、协助服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开展涉及开放数据、数字交流的讲座和研讨会等培训活动;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已经协助了 80 余项涉及到数字资源、数字馆藏、数字出版等领域的数字化项目建设。

2.3 数字学术专业支撑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价值主要通过其提供的专业支撑服务而体现,其中的典型专业支撑服务有数字人文、开放存取、数据服务和数据出版服务等内容。其中,自2014年数字人文被ACRL列为高校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之一以来,数字人文便受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目前已成为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实验室所开展的主要服务,如纽约大学、天普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中心均开展该服务。其中,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开展的“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统一运动档案”、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开展的“机器人读Vogue”等数字人文项目堪称实践典范。同时,数据服务、数据出版服务是美国高校图书馆主要开展的两项专业支撑服务,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研究与基金中心为全校提供数据存储、开放存取、数据共享、数据备份、数据出版等数据服务。此外,基于信息工具、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的可视化服务、数据分析等服务也是一些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主要延伸服务项目,如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开展的“加里波第与意大利统一运动档案”数字人文项目就可以提供诸如数字可视化等服务;迈阿密大学数字学术专业人员可以为协助开展的数字学术项目研究者提供数据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相关的数据工具应用指导与培训。

2.4 数字学术经费资助服务

根据2016年ACRL发布的《SPEC Kit 350:数字学术》报告[12]显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资金来源广泛,既有来自于政府,也有来自于社会团体、基金会等来源的基金资助、捐款、专用预算等。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在用这些来源广泛的经费进行空间构建、设施配置、馆员培训、工具购买的基础上,一些高校图书馆还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学术基金,以为用户(主要是在校的教师)的数字学术研究、数字出版、开放存取等提供资金支持。如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分校图书馆为了鼓励信息技术和多学科交叉下的数字、数据研究而设立了数字学术基金和开放存取基金。其中,开放存取基金承诺为基于付费基础的、同行评审的公开获取的完全开放存取期刊,即不收取读者费用的开放存取期刊支付合理的出版费用;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设立有由弗里德曼夫妇和开尔文史密斯图书馆、艺术与科学学院共同设立的弗里德曼资助计划,该计划面向全校教师资助一些涉及到数字文本、数据库等数字学术研究内容的年度科研项目[9]。

3 启示与思考

相较于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空间构建、人才协助、专业支撑以及基金支持等方面的成熟服务体系,我国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不少差距。同时,考察美国高校图书馆率先在数字人文、数据服务等前沿服务领域的探索,也都会从不同视角给予我国图书馆界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界以启示与思考。

(1)数字学术成为发展趋势,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成为潮流。通过对数字学术产生的驱动因素和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概况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有着其外在的环境驱动因素,即密集型科研范式环境的形成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有着其内在的用户驱动因素,即图书馆科研用户对于数据处理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启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科研范式变革与大数据时代来临的环境下,发现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和用户的潜在服务需求,重视协助、推动用户的科研方式向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数字出版、开放存取等数字学术方向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2)数字学术服务需要富有内涵的空间支撑与推动。近年来兴起的以第三空间、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一代图书馆空间变革浪潮让人们对图书馆物理空间价值有了重新认识,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新时期图书馆存在价值的图书馆空间服务也让“图书馆消亡论”的声音暂时沉寂下来,对空间的内涵增值与服务延伸,也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ACRL发布的《2017年高等教育环境扫描报告》[13]认为传统图书馆必须着重通過空间改造与设计,以确保馆藏资源的获取,并为用户的研究等提供延伸服务。同时,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2016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高校图书馆部分)》[14]也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均依然重视图书馆在提高他们研究技能、信息素养及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90%的高校机构将提供合作、创新的空间服务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成功实践,也说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需富有内涵的空间支撑与推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来讲,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则需依托空间提供满足用户数据处理需求的工具、软件、数字资源设备,能够协助开展数据管理项目的专业人才,以及能够保证其开展交叉学科、信息学科学术研究的资金保障等条件。endprint

(3)数字学术服务是图书馆融合服务能力的最

佳体现。有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现已融入了富媒体服务、智库服务、情报服务、数据服务等融合性较高服务内容的现代智慧图书馆已初具融合图书馆特征[15]。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体现,其原因首先在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有别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知识服务,融入于创新服务(如项目管理服务、开放存取服务)的人才服务、经费支持服务,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其次,数据管理、成果展览等延伸服务也已具备了融合图书馆的融合化、互动化、可视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特征。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和认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之成功实践,也需在自身提供服务的融合性上下功夫,如图书馆对数字学术人才(如馆内的数据馆员、专业工程师和校内的师生等)管理与培养机制、数字学术项目(如有项目经费支持的数字人文、国家科技支撑非遗数字化项目等)的组织和协助机制、成果管理(如数据的获取、处理、发布、传播)的流程与标准机制等,推动数字学术服务的融合化、互动化、可视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即融合特征发展。

参考文献:

[1] William Y.Arms,Ronald L.Larsen.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for Cyberscholarship[EB/OL].[2017-03-27].http://www.sis.pitt.edu/~repwkshop/SIS-NSFReport2.pdf.

[2] 赵康.数字化科研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研究[J].科技传播,2014,6(2):255-262.

[3] Tony Hey,Stewart Tansley,Kristin Tolle.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M].Washington:Microsoft Research,2009.

[4] 孙坦.数字化科研:e-Science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NMC.Horizon Report:2017 Library Edition[EB/OL].[2017-06-03].http://cdn.nmc.org/media/2017-nmc-horizon-report-library-EN.pdf.

[6] 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EB/OL].[2017-06-03].http://cdrh.unl.edu/.

[7] Wikipedia.Draft:MCmaster university Library[EB/OL].[2017-04-20].http://en.wikipedia.org./wiki/mcmaster_university_Library.

[8] 李红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7):89-92.

[9] 鄂丽君.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0):74-80.

[10] ARL.SPEC Kit 326:Digital Humanities(November 2011)[EB/OL].[2017-04-20].http://publication.arl.org/ Digital-Humanities-SPEC-Kit-326/.

[11] 鄂丽君.北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现状及启示——ARL《SPEC Kit350:支持数字学术》调查报告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4):39-46.

[12] ARL.SPEC Kit 350:Supporting Digital Scholarship(May 2016)[EB/OL].[2017-04-20].http://publication.arl.org/Supporting-Digital-Humanities-SPEC-Kit-350/.

[13] Environmental Scan 2017[EB/OL].[2017-04-20].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EnvironmentalScan2017.pdf.

[14]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Report 2016[EB/OL].[2017-04-20].http://www.ala.org/news/state-americas-libraries-report-2016/academic-libraries.

[15] 王世偉.融合图书馆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6(1):54-61.

作者简介:缪军(1966-),男,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