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数学学习视角的高中数学微型教学设计

2018-01-02肖启平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肖启平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型教学设计来组织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数学素养和学力的提升与发展. 文章在阐释微型教学设计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型教学设计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视角;微型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 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安排过多的探究互动活动,不仅导致“探究学习”活动肤浅和无效,而且也使得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用微型教学重新设计“教”与“学”的比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

[?] 微型教学设计内涵阐释

所谓微型教学设计,就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知识专题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片段,这个教学片段或是对问题的探究,或是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或是导入的新知识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在复习引入、新知学习、练习巩固、作业布置等环节中选择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应用微型教学设计来组织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所要研究的数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充分体验、积极思维,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数学素养和学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型教学设计的策略例举

1. 新课引入环节

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引入环节的关键,教师应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应用导课艺术迅速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使教学气氛更为活跃.

如在教学“函数周期性”时,笔者首先创设情境,列举一些如闹钟指针的转动、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等现象,让学生体会“周而复始,循环不断”的变化规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出类似的例子.

其次,定量表示. 上述列举的仅是一种生活规律,教师应将其量化转化为数学问题. 以星期的轮流为例,不妨设日期为自变量t,星期几为因变量f(t),则因变量f(t)和自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f(1)=f(8)=f(15)=…,t=1,2,3,4,5,6,7,探究得到f(t+7)=f(t). 并要求学生作出该散点图像,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像规律深刻理解“7天为一个周期”的说法.

最后,引入课题. 在多媒体上演示正弦曲线图像,并由诱导公式推导,呈现出周期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点评:本设计从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现象出发,把比较抽象的周期性概念变得更为直观和形象,激发了学生对于周期性概念的兴趣. 同时,又把情景数字化,使周期性概念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思维,更易理解和掌握.

2. 新知学习环节

(1)概念类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讨交流为主,彻底弄清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和意识.

以“抛物线概念”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微型教学模式.

首先,从已有知识结构出发诱导出抛物线的概念.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初步体验抛物线概念设计一个具体背景.

例如,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要求学生分别绘出以下函数的图像:

对于题①,去掉根号是关键,平方化简后,得到該函数表示的轨迹是椭圆,于是教师立即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概念,得到题①函数所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对于题②,在题②的提示下,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很快得出题②函数所表示的是双曲线的上半支;对于题③,在题③的提示下,再次化简后方程变为y=,得到题③所表示的是抛物线的轨迹.

其次,归纳总结为一般性结论. 在题③中,若将条件中的“2”变为其他非零的数字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得出该图像仍然是抛物线,并深入探讨=y+2的几何意义,即y+2表示P(x,y)到直线y=-2的距离,表示点P(x,y)到点(0,2)之间的距离.

最后,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抛物线的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抛弃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外壳,组织学生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并对于学生总结出的概念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学点评:本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自主探索,理清抛物线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 同时,让学生领悟一些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如运算化简求轨迹、根据定义判断轨迹等数学方法.

(2)定理、公式、法则类数学知识

死记硬背、机械套用数学定理、公式以及法则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使呈现的数学知识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教学点评:由于计算较为烦琐而另辟蹊径求解,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定理、公式、法则类数学知识微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问题→一般性问题→问题解答

解答反思→简化运算

优化思路→知识性目标:知道公式

过程性体验:推导公式

3. 练习巩固环节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题,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在多种变式解法探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点评:这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流程图和情景,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了数学知识的领悟过程.

总之,基于学生数学学习视角下构建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不仅正确地把握了“学”与“教”的“度”, 突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恰当地运用微型教学设计,充分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验、积极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