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体育教学本质功能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018-01-02安海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27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身体职业高职

□ 安海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从体育教学本质功能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 安海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环境,特殊的教学形式,来达到教育与培养人的目的。这种本质属性所具备的特有功能,对于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意志力品质的塑造,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 高职学生 素质提升

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体育教学内容的特定性

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活动、练习为主,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的运动健身知识、技术。经过技能习得、身体练习与反复实践而转化为自身锻炼、健身手段与途径。掌握锻炼方法的同时,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以合理指导身体锻炼、制定切合实际的健身方案。把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作比较,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各门课程的文化知识为主,学生掌握这些文化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以便提高某项工作能力。而体育课是技术教学,重点是在室外场地与开放空间中进行的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身体实践。

1.2、体育教学的身体活动的多边性与不可预性

体育课堂教学通过思维活动,重点是在机体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行为动作、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经过大脑中枢的分析、综合,其中包括多次的尝试与身体体验,最后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理性认识和动作技术规定的习得。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机体生理、心理活动反复刺激提高的过程,在反复刺激—提升——刺激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心理应变能力、合理提高身体机能活动潜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过程。体育教学大多数是在室外活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身体、心理都处在发育、成长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过程,精力充沛,但没有执着信念;求知欲旺盛,但缺乏深入探究;活泼好动,但带有几分盲动;而且班人数较多、男女生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各有差异,还有气候、天气、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场地、器材设施的限制与制约,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多边性与不可预性。

这种教学过程的多边性既包括参与机理的多边性,还包括活动交往的多边性。这种多边性与不可预性决定了,在体育教学工程中学生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时时、事事处理发生的不可控问题。

由图1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到,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下,教师借助活动任务或运动技术,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教学活动内容为纽带发生多边关系的相互作用。这种多边关系的作用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复杂性,正是这种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提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与锻炼的机会,比如:交流,互动与配合,适应性,耐受性,坚持与毅力等。

图1 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多变关系图

2、体育教学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1、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是高考失落的“受伤者”,教师眼中的“低能儿”,父母培养的“无奈者”,这种代名词已经给这些学生罩上了无形心理枷锁,这种心理阴影给学生造成的精神打击,在他们的脑海中、记忆里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精神枷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处理问题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显露出“失败”的阴影。

基于体育课程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心理治疗是其它任何方法和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各种专业的课程教学,它有其独特的教与练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高职体育的教学中,它可给予学者“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那种兴奋;“提高了”的欣慰;“获胜了”的喜悦;给予参与者“集体的”力量;“自身的”价值;“锻炼的”舒心;“竞争的”开心;“观赏的”动心等等。这种参与体育锻炼的满足感在心理上,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铸就人的性格、锤炼人的意志,找回自身曾经的自信,提高个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进地松弛紧张的神经,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不断获取的胜利信心与勇气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点燃挑战的欲望,促使锻炼者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生活目标奋进。

2.2、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提高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通过活动内容他们之间互相接触交流、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人际关系的交流频繁发生而更直接,更广泛,容易形成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这个特定课堂社会中,学生个体之间、集体团队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交锋,使参加者会经常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例如当对方侵人犯规时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经受了这些考验,便能使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发展社交能力和提高灵活应变能力。这种人际交往应变能力必须通过真实事情的发生与处理才能获得,也是任何人不能传授的技巧能力。有研究表明,通过游戏、小组交流、角色扮演、人际沟通模式等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人际敏感倾向,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体育活动对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及其建立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逐渐迁移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情况中,那么他们步入职场后能够适应并应对发生的各种人际交往关系。

2.3、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活动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训练量为标准,进而达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过程。丛健身方面来说,要有一定的生理负荷。训练强度或练习必须要求学生心率120次/分钟以上,并持续30分钟以上才会对机体组织有所刺激,在运动中会出现像胸闷、呼吸急促、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呕吐等生理现象。当这些生理反应出现,如果训练持续下去,必须要求运动者克服内心障碍,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和战胜身体机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痛苦极限,通过不断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带来的困难,进而提高个人坚定信念、顽强毅力的优秀品质。

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做事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智灵敏,谦虚谨慎等品质,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4、体育教学能够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身体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满足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员工,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服务社会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强调对学生职业体质的培养。一线工作者客观环境对人体提出很多的要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承受来自机械的震荡、噪声的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环境的侵袭;要能在高、难、险环境下完成高精细的生产工艺等。有些一线劳动者需要24小时倒班制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加班加点的时候是常有的,连续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出差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劳动者在校期间没有练就强健的体魄,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缓解、消除疲劳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没有学会一、两项健身技能,那么他们很难适应这种复杂、变换工作环境。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这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之一。

3、结束语

体育作为载体,对大学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暗示性及渗透性上以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定功能,体现了身体发展与情感发展协调,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身体素质发展与精神塑造的完美统一。对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1]吴金章.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熊建勤,涂志华.论职业院校体能训练的实用特性[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3).

G807

A

1006-8902-(2017)-12-ZQ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课题编号:J15WF51。

安海宾(1976-),男,山东鱼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身体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de身体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