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及送教策略分析

2018-01-02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养用心家长

赵 静

(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阜阳 236000)

引言

应“零拒绝”教育思潮的要求,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活动应运而生,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送教上门,顾名思义,就是老师把教育的计划、内容等带到学生家里,对他们进行评估、教育的过程。对于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而言,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残疾儿童发展的各个关键期,他们主要是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养方式的科学合理对残疾儿童的发展及我们送教工作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影响是占第一位的。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对特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我们送教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基本上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忽视型、专制型、权威型四种。总结起来,送教对象的家庭教育状况也主要表现有这几种类型。

1.溺爱型

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有求必应,只要他们能做到的,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认为孩子本身就很不幸,做家长的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宠爱,不应该再对这样的孩子有过多要求。对于学习,他们也是随孩子心意,有部分家长常常不能按约定把孩子送到指定地点,我们找不到学生就赶紧联系家长,家长的回答让我们啼笑皆非:他今天心情不好,不太开心,我们就不去上课了。对于这样的教养方式,我们虽然有心给他们送教,但有时也爱莫能助。

2.忽视型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缺少基本关注,甚至放弃不管。特别是学习方面,他们认为这些智力落后的孩子只要好好活着就可以了,即使学习,也不会出人头地。在我送教的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这样做的,他们一点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送教的前一天我们会打电话给这些家长,为的是提醒他们明天准时把孩子送到约定的送教地点,可是他们的电话往往打不通,即使打通了,第二天也不能按时把孩子送过去,有的甚至一学期都不送来一次。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送孩子来学习太麻烦,送教对他们的孩子也没有多大帮助,没有必要付出精力和时间。

3.专制型

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他们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要听我的。包括学习,孩子一定要好好完成学习任务,不认真学习就要接受惩罚。送教孩子家长中就有这样一位典型的家长,孩子本身属于智力落后儿童,又加上还患有多动症,平日里主要由妈妈看护,妈妈要求他绝对服从自己,一旦做错事,就采取强制惩罚手段,甚至棍棒相加。

4.权威型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一种比较民主且理想的教养方式。这样的家长同情且理解孩子的生理缺陷,尊重孩子,能耐心倾听孩子的个人观点和想法。这样的家长自然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的权威。每一次送教,家长都是积极配合,主动坐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遍一遍辅助老师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温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许多积极影响。

二、不同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除了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科学、合理,其他三种教养方式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管教,容易冲动,较为叛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在忽视型的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孩子由于缺少爱和关注,容易产生懒散、冷漠,甚至攻击性行为。专制型的家长往往会教养出胆小、自卑,嫉妒心强,性格偏激的孩子。

以上四种教养方式较为典型,但在现实送教工作中,很多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无论是哪种教养方式,对于这些特殊的儿童,家长都应该及时约束和控制孩子的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用心地教养,才能让这些特殊儿童有一个较好的未来。

三、送教教师应对策略

1.教师个人专业化、权威化

(1)加强自身专业素质。

在我国,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在近几年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等文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在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送教老师,面对复杂的送教环境和不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为了满足这些送教孩子的需求,加强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个人专业素养迫在眉睫。教师更专业了,在家长面前就更权威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足以让学生受益,让家长信服。家长对我们信任了,自然会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我们身边。

(2)战胜困难,用心浇灌成长之花。

“在一定环境下,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战胜自我的毅力和意志”。面对送教全新且复杂的工作环境,我们应该像沙漠中的植物一样,战胜恶劣的环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把送教学生想成一朵最大最美丽的花朵,努力使他们散发出人世间最浓郁的芬芳。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送教工作更应该如此。面对几乎都是重度智力障碍的送教学生,面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合理,我们更需要用心去做,用心做好送教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将送教工作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征程、一种新的体验。事实证明:用心,让我们战胜了送教工作中艰苦的环境;用心,改善了家长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用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点点滴滴的进步。

2.家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与家长多沟通、多谈心。

要想让家长配合我们的送教工作,使他们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我们首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谈心。要从源头改变家长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让他们知道即使是这样的孩子,也需要适合他们的教育,甚至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合适的教育。通过沟通,我们可以传授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2)家校共教,及时反馈。

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等我们上完课离开以后,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导致老师送教期间传授的有限知识被学生忘得一干二净,努力付之东流。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每次上课我们都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让他们回到家里及时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并发给他们随堂听课反馈单,针对老师上课情况,他们可以进行评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是老人带孩子,不会写字,尽量邀请孩子邻居或亲戚一起来监督孩子学习。家校紧密联系起来,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老师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结

送教工作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一点一滴地渗透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家长再正确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结合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持续发展并不是浮云”。

有人说:“残缺的孩子像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我们特教老师只要用心、用爱,或许能给孩子们安上一对隐形的翅膀。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要用心,这样才能浇灌出芬芳的花朵。”是的,面对这些折翼的天使,我们特教老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心浇灌,默默守护,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猜你喜欢

教养用心家长
用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养方程式
用心熬一碗汤
家长请吃药Ⅱ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用心,让家更有味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