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图像、视频资源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018-01-02吴俊丹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图像文本

吴俊丹

(汕头市澄海华侨中学 广东汕头 51580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载体。对语言文字和由其组成的文本内容的识记、理解、欣赏、思辨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学习其运用,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语文学习的载体也不能局限于文字,还应包括其它信息资源。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2]图像、视频比文字更直观和形象,更直接诉诸感官,使人产生强烈刺激,获得审美愉悦,缩短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距离。科学使用图像和视频资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达成学习目标。

一、借助图像、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需要从认识字词开始。为阅读、交际和思维服务的识字识词教学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缺失。识字教学应通过“说解字理”来强化对字的形和义的记忆。汉字形与义关系密切,说解字理要回到字的原形。现在的简化字居多与原形相距甚远,通过简化字形来理解字义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源。

比如,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中“会”的含义是其基本义“聚合”。“会”是会意字,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义,可在PPT中展示其甲骨文的字形图片。其上部是个盖子的形状,中间像蒸东西用的笼屉,下部是锅的象形。三部分合起来表示聚合。这可加深学生对“会”这一意义的理解。

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都可借助图片来深化对字义的识记和理解,以服务于交际和思维。词语教学也一样。尤其是对于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更需利用反映其含义的图像、视频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强化记忆。像“瓜田李下”“耳提命面”“目无全牛”等成语,在讲述其来源时配上相应图像、视频材料,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阅读教学中也可结合图像、视频资源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可选用如下教学操作:一是在赏析文中“冬夜”景象和“春日”景象后,提供对应图片或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合理想象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教师选择在修辞、句式、文段结构、语体色彩上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在分析“冬夜”景象和“春日”景象的写法之后,通过提供图片或视频材料展示其它的景象,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仿写训练。教生还可一起观看《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感动中国》等节目视频,选择一些主持词进行美的语言现象分析和模仿训练。视频有强烈现场感和有声语言,相比静态的文字文本更能引发学习兴趣,更能让人感受其中的美。

二、借助图像、视频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要得到发展与提升就要超越阅读中低层次的思维活动,从“文本中写了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之类的见识性和理解性问题提升到“作者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我如何看待文章(作者)的思想”“我对文中的人(或事)有怎样的理解”等识见性和批判性的问题上来。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性能力,实现提高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在进行阅读或写作教学时,除立足文本(材料)内容外,还可结合相关视频资源来丰富素材,开拓视野,让学生通过多样化材料去获取更全面信息,理解更多人思想,再与文本进行批判性对话,进而提高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失街亭》《哈姆雷特》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观看影视作品,比较原著和影视的某些语言,探究剧本对原著的改编是否成功等。在进行时评写作教学时,可利用像央视的《新闻1+1》等节目的相关视频和一些辩论赛录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和看待事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借助图像、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

阅读教学的一大任务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读懂文本、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本载体是文本文字。但是,文本解读中一些地方仅靠文字效果欠佳。适当提供图像或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却有立竿见影之效。

比如白居易《轻肥》中的“鞍马光照尘”是通过描述赴宴人所骑之马的油光水滑来暗示马的饲料之精,间接表现赴宴人生活之奢,然后与“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形成对比,突出主旨。对该诗句,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想象马“光照尘”的样子和理解其原因,这里如果呈现两幅马的图片,一是肥得流油、光泽照人,一是骨瘦如柴、毫无光泽,学生就能通过直观对比去理解诗句内容和含意。曾参加某教学比赛,教学文本是廖静仁的散文《纤痕》。因学生对拉纤和纤痕都很陌生,便给学生展示与湘西一带拉纤场景的视频和当地崖石的纤痕图片。学生在看到拉纤的艰辛场景时被震撼了,产生了解读文本必要的情感积淀,这样便能更好地去解读文本,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教学中使用图像和视频资源是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文中事物和场景,以更好解读和鉴赏文本。像上面的情况,若仅靠老师用文字进行解释和介绍,费力且难让学生入眼入脑入心。

四、借助图像、视频资源促成学生文化理解和传承

传承和理解文化,要以认知和认同为基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包括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其涵盖面广,有些文化现象已消亡或裂变,学生较为陌生。同时,“社会文化对文学发展实施有效而持续作用的部分正是精神文化,当器物在时间的隧道中最终化为灰烬、当制度在历史事变中被迫发生变化时,精神文化仍以潜在的巨大作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文学的发展方向。”[3]教师应对相关文化现象进行展示和拓展,以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可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影视资源来作为文本教学的补充,帮助学生直观、深刻去认识和理解文化现象,进而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

像在解释“弱冠”“及笄”等文化现象时,可用影视资源来展示古人行“冠礼”“笄礼”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寓意,深化理解,强化印象。像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古事物,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的“釜、鬲、瓮、盎、槊”,白居易《轻肥》中的“朱绂、紫绶、樽、罍”等,最好用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在教学《论语》等作品时,可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等视频材料来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在教学与革命文化、地域文化有关的作品时,可以选择相关的影视作品来让学生对当时的事件、历史背景和地域风貌有所了解。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图像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